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4834发布日期:2019-07-10 09:5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墙体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原有外墙体包梁包柱安装方案是分步进行的,施工工序为外墙体安装完成后,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墙体和钢构进行取直放线,然后根据放线位置焊接包梁包柱预制件,焊接完成后测量需下料数据现场进行板材的切割与安装。包梁包柱所有施工任务由施工人员现场施工完成,施工繁琐,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设有上层楼承板和下层楼承板,所述的上层楼承板的下方与工字型钢相连接,所述的工字型钢上分别设有包柱组件和包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柱组件的下端与下层楼承板相连接,包柱组件的上端与工字型钢相连接,所述的包柱组件两侧的工字型钢上分别设有包梁组件,所述的包柱组件由包柱架、保温层、侧面封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组成,所述的包柱架设为钢框架,所述的钢框架的外侧包覆保温层,保温层的外侧设有侧面封板,所述的钢框架上端的内侧的侧面封板的高度高于外侧的侧面封板的高度使钢框架的内侧面裸露,所述的裸露的钢框架上设有与工字型钢相连接的上固定件,所述的上固定件由横向调节板、竖向调节板、u型卡接板、连接螺杆、紧固螺栓组成,所述的横向调节板的侧面与钢框架相连接,所述的横向调节板上设有横向调节孔,所述的横向调节板的侧面设有竖向调节板,竖向调节板上设有竖向调节孔,竖向调节孔内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竖向调节孔和横向调节孔与螺母相连接,通过连接螺栓实现横向调节板与竖向调节板的连接,所述的竖向调节板的下端与u型卡接板相连接,所述的u型卡接板开口朝向工字型钢侧面,所述的u型卡接板的上端设有紧固螺孔,紧固螺孔内设有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穿过u型卡接板内与卡接在u型卡接板内的工字型钢紧密接触,实现工字型钢与u型卡接板的固定,进而实现包柱组件的上端固定,钢框架的下端设有与下层楼承板相连接的下固定件,所述的下固定件由紧固板、紧固孔和膨胀螺栓组成,所述的紧固板的侧面卡接在钢框架的上侧面,伸出钢框架上侧面的紧固板上设有紧固孔,所述的紧固孔内设有膨胀螺栓,所述的膨胀螺栓穿过紧固孔与下层楼承板相连接,继而实现包柱组件的下端固定,所述的包梁组件由保温板、包梁架、外饰板、顶部角钢、顶部螺栓、底部连接件组成,所述的包梁架设为龙骨框,龙骨框的内侧面与保温板相连接,龙骨框的外侧面与外饰板相连接,所述的龙骨框的上端设有顶部角钢,顶部角钢的竖向侧面与龙骨框相连接,顶部角钢的横向侧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顶部螺栓,顶部螺栓穿过顶部压板与上层楼承板相连接实现包梁组件的上端固定,所述的龙骨架的下端设有底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与工字型钢相连接,通过底部连接件实现包梁组件的下端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包梁组件中的底部连接件由连接龙骨、底部压板、底部螺杆、u型内卡板、u型外卡板、对紧螺栓、l型挑板组成,所述的连接龙骨与龙骨架的下端内侧面垂直连接,所述的连接龙骨的上端设有底部压板,底部压板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底部螺杆,底部螺杆依次穿过连接龙骨、底部压板与螺母相连接,底部压板与连接龙骨之间形成卡接腔,所述的u型内卡板和u型外卡板相互对接其下端经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对紧螺栓,对紧螺栓将u型外卡板和u型内卡板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的外侧面设有l型挑板,所述的l型挑板的竖向侧面设有与连接板对应的连接孔,对劲螺栓依次穿过两个连接板和l型挑板的竖向侧面与螺母相连接,实现u型外卡板、u型内卡板和l型挑板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l型挑板的横向侧面穿过底部压板与连接龙骨之间的卡接腔内,再通过锁紧底部螺杆实现l型挑板固定在连接龙骨和底部压板之间,最终实现包梁组件的下端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包梁组件中的底部压板上设有左右并列的两个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底部螺杆,所述的l型挑板的横向侧面伸进两个底部螺杆之间的卡接腔内,继而实现更加稳固的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包梁组件中的顶部角钢的竖向侧面与龙骨框内侧面相连接,顶部角钢的横向侧面与龙骨框的上端面相接触并伸出龙骨框外侧面,伸出龙骨框外侧面的顶部角钢上设有连接孔,顶部角钢与龙骨框连接更加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包梁组件中的l型挑板的横向侧面设为外侧厚度大于内侧厚度的平板,使l型挑板更加紧固的固定在底部压板与连接龙骨之间,防止脱落。

本发明所述的包梁组件中的底部压板与连接龙骨之间的底部螺杆上套有高弹橡胶垫,通过高弹橡胶垫使l型挑板更好的穿过连接龙骨和底部压板之间的卡接腔内。

本发明所述的顶部角钢与顶部螺栓之间设有顶部压板,所述的顶部压板呈l型,l型顶部压板的横向平面与顶部角钢相接触,l型顶部压板的横向平面伸出顶部角钢并设有与l型顶部压板的竖向平面,竖向平面的厚度为顶部角钢的厚度,所述的伸出顶部角钢的顶部压板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顶部螺栓,顶部螺栓穿过顶部压板与上层楼承板相连接,使顶部压板压在工字型钢上,进一步增大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钢框架上端的内侧的侧面封板的与外侧的侧面封板的高度差不小于工字型钢的高度,便于安装。

本发明由于所述的包柱组件的下端与下层楼承板相连接,包柱组件的上端与工字型钢相连接,所述的包柱组件两侧的工字型钢上分别设有包梁组件,所述的包柱组件由包柱架、保温层、侧面封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组成,所述的包柱架设为钢框架,所述的上固定件由横向调节板、竖向调节板、u型卡接板、连接螺杆、紧固螺栓组成,所述的下固定件由紧固板、紧固孔和膨胀螺栓组成,所述的包梁组件由保温板、包梁架、外饰板、顶部角钢、顶部螺栓、底部连接件组成,所述的包梁架设为龙骨框,通过底部连接件实现包梁组件的下端固定,具有结构简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包柱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包柱组件与楼承板连接关系侧视图。

图6是中包柱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c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一体化包梁包柱结构,设有上层楼承板1和下层楼承板2,所述的上层楼承板1的下方与工字型钢3相连接,所述的工字型钢3上分别设有包柱组件4和包梁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柱组件4的下端与下层楼承板2相连接,包柱组件4的上端与工字型钢3相连接,所述的包柱组件4两侧的工字型钢3上分别设有包梁组件5,所述的包柱组件4由包柱架、保温层、侧面封板7、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组成,所述的包柱架设为钢框架6,所述的钢框架6的外侧包覆保温层,保温层的外侧设有侧面封板7,所述的钢框架6上端的内侧的侧面封板7的高度高于外侧的侧面封板7的高度使钢框架6的内侧面裸露,所述的裸露的钢框架6上设有与工字型钢3相连接的上固定件,所述的上固定件由横向调节板8、竖向调节板9、u型卡接板10、连接螺杆11、紧固螺栓12组成,所述的横向调节板8的侧面与钢框架6相连接,所述的横向调节板8上设有横向调节孔13,所述的横向调节板8的侧面设有竖向调节板9,竖向调节板9上设有竖向调节孔14,竖向调节孔14内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过竖向调节孔14和横向调节孔13与螺母相连接,通过连接螺栓实现横向调节板8与竖向调节板9的连接,所述的竖向调节板9的下端与u型卡接板10相连接,所述的u型卡接板10开口朝向工字型钢3侧面,所述的u型卡接板10的上端设有紧固螺孔,紧固螺孔内设有紧固螺栓12,通过紧固螺栓12穿过u型卡接板10内与卡接在u型卡接板10内的工字型钢3紧密接触,实现工字型钢3与u型卡接板10的固定,进而实现包柱组件4的上端固定,钢框架6的下端设有与下层楼承板2相连接的下固定件,所述的下固定件由紧固板15、紧固孔和膨胀螺栓16组成,所述的紧固板15的侧面卡接在钢框架6的上侧面,伸出钢框架6上侧面的紧固板15上设有紧固孔,所述的紧固孔内设有膨胀螺栓16,所述的膨胀螺栓16穿过紧固孔与下层楼承板2相连接,继而实现包柱组件4的下端固定,所述的包梁组件5由保温板17、包梁架、外饰板19、顶部角钢20、顶部螺栓21、底部连接件组成,所述的包梁架设为龙骨框18,龙骨框18的内侧面与保温板17相连接,龙骨框18的外侧面与外饰板19相连接,所述的龙骨框18的上端设有顶部角钢20,顶部角钢20的竖向侧面与龙骨框18相连接,顶部角钢20的横向侧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顶部螺栓21,顶部螺栓21穿过顶部压板与上层楼承板1相连接实现包梁组件5的上端固定,所述的龙骨架的下端设有底部连接件,底部连接件与工字型钢3相连接,通过底部连接件实现包梁组件5的下端固定,所述的包梁组件5中的底部连接件由连接龙骨22、底部压板23、底部螺杆24、u型内卡板25、u型外卡板26、对紧螺栓27、l型挑板28组成,所述的连接龙骨22与龙骨架的下端内侧面垂直连接,所述的连接龙骨22的上端设有底部压板23,底部压板23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底部螺杆24,底部螺杆24依次穿过连接龙骨22、底部压板23与螺母相连接,底部压板23与连接龙骨22之间形成卡接腔29,所述的u型内卡板25和u型外卡板26相互对接其下端经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对紧螺栓27,对紧螺栓27将u型外卡板26和u型内卡板25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板的外侧面设有l型挑板28,所述的l型挑板28的竖向侧面设有与连接板对应的连接孔,对劲螺栓依次穿过两个连接板和l型挑板28的竖向侧面与螺母相连接,实现u型外卡板26、u型内卡板25和l型挑板28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l型挑板28的横向侧面穿过底部压板23与连接龙骨22之间的卡接腔29内,再通过锁紧底部螺杆24实现l型挑板28固定在连接龙骨22和底部压板23之间,最终实现包梁组件5的下端固定,所述的包梁组件5中的底部压板23上设有左右并列的两个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底部螺杆24,所述的l型挑板28的横向侧面伸进两个底部螺杆24之间的卡接腔29内,继而实现更加稳固的连接,所述的包梁组件5中的顶部角钢20的竖向侧面与龙骨框18内侧面相连接,顶部角钢20的横向侧面与龙骨框18的上端面相接触并伸出龙骨框18外侧面,伸出龙骨框18外侧面的顶部角钢20上设有连接孔,顶部角钢20与龙骨框18连接更加稳定,所述的包梁组件5中的l型挑板28的横向侧面设为外侧厚度大于内侧厚度的平板,使l型挑板28更加紧固的固定在底部压板23与连接龙骨22之间,防止脱落,所述的包梁组件5中的底部压板23与连接龙骨22之间的底部螺杆24上套有高弹橡胶垫30,通过高弹橡胶垫30使l型挑板28更好的穿过连接龙骨22和底部压板23之间的卡接腔29内,所述的顶部角钢20与顶部螺栓21之间设有顶部压板31,所述的顶部压板31呈l型,l型顶部压板31的横向平面与顶部角钢20相接触,l型顶部压板31的横向平面伸出顶部角钢20并设有与l型顶部压板31的竖向平面,竖向平面的厚度为顶部角钢20的厚度,所述的伸出顶部角钢20的顶部压板31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顶部螺栓21,顶部螺栓21穿过顶部压板31与上层楼承板1相连接,使顶部压板31压在工字型钢3上,进一步增大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的钢框架6上端的内侧的侧面封板7的与外侧的侧面封板7的高度差不小于工字型钢3的高度,便于安装。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包柱组件4通过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钢框架6固定在上层楼承板1和下层楼承板2之间,然后将包梁组件5中的顶部角钢20和底部连接件分别连接在上层楼承板1和工字型钢3上,实现对工字型钢3的包覆,由于横向调节板8和竖向调节板9分贝设有横向调节孔13和竖向调节孔14,实现工字型钢3梁与钢框架6之间的柔性连接,且加强了包柱组件4现场安装的简易操作性和可调节性,包柱组件4的下固定件与下层楼承板2相连接,后期做混凝土处理层时,下固定件将会被混凝土层掩埋,不仅实现了包柱组件4中的下固定件的隐蔽性,并且通过混凝土处理层实现了包柱组件4的二次固定,使其连接更为牢固,包梁组件5中设有顶部角钢20,上层楼承板1底部,包梁组件5安装到位后,通过拧紧顶部压板31的顶部螺栓21来使压板压紧顶部角钢20,从而达到一体化包梁组件5的顶部固定,l型挑板28的横向侧面穿过连接龙骨22与底部压板23逐渐的卡接腔29,然后通过上紧底部螺杆24使卡接腔29的空腔缩小,从而达到包梁组件5底部固定的目的,且包梁龙骨的顶部角钢20与底部的连接孔都不是精准开孔安装,无论是顶部压板31固定还是底部压板23固定,对施工环境要求并不精确,能更好的适应更复杂的安装施工环境。

本发明分为两部分,一是一体化包柱,二是一体化包梁,两者都是通过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进行调整安装,其在具体施工任务中起到的正向推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其通过工厂预制化生产,提高了我们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比率,对施工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化迈进起到推进的作用。

2、较比装配式建筑传统的包梁包柱方案,其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包梁包柱工期80%以上,极大的推进了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

3、本方案施工简便,快捷,易上手,施工安装不受气候影响,无湿化作业。

4、采用可调节固定节点,对施工精准度要求降低,可适应更为复杂的施工环境。

本发明由于所述的包柱组件4的下端与下层楼承板2相连接,包柱组件4的上端与工字型钢3相连接,所述的包柱组件4两侧的工字型钢3上分别设有包梁组件5,所述的包柱组件4由包柱架、保温层、侧面封板7、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组成,所述的包柱架设为钢框架6,所述的上固定件由横向调节板8、竖向调节板9、u型卡接板10、连接螺杆11、紧固螺栓12组成,所述的下固定件由紧固板15、紧固孔和膨胀螺栓16组成,所述的包梁组件5由保温板17、包梁架、外饰板19、顶部角钢20、顶部螺栓21、底部连接件组成,所述的包梁架设为龙骨框18,通过底部连接件实现包梁组件5的下端固定,具有结构简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