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5995发布日期:2019-12-21 02: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连接支撑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行业使用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



背景技术:

60年代美国一位木工发明了初级木背栓;1993德国发明了背栓和1995年发明了钻孔机,并应用于瓷片壁画;中国是最早把背栓应用于背栓式挂板幕墙国家,并在应用中发现间隙式问题后,于1999年发明了双切面抗震型背栓,并且这技术至今还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尤其是应用于单块5.4平方的大型石材板和单块3.5吨的倒挂石材。

背栓式挂板幕墙,主要面材分石材板、瓷板、微晶板、高强水泥板等墙面装饰板,并且广泛应用于医院内墙抗菌墙板,和开始延伸应用于4.8米×1.6米大型装配式水泥挂板。由于它比胶粘开槽式挂板幕墙安全,被我国规定为100米以上必用方式。但是该背栓式挂板幕墙每一块板高度需要2道横梁,胶粘开槽式挂板幕墙为1道横梁,故因造价差距,许多房产商和西部经济偏弱地区,深知胶粘和开槽存在一定的隐患,但选择用胶粘开槽式较多,不利于幕墙的安全性能,也不利于装配化施工。

为了防止侧滑,支座设计长度较大,虽也有限制侧滑的销钉定位设计,但是现场施工时,由于销钉孔无法对准,所以需对准挂件上销钉孔,对支座4-5mm立板钻孔,其钻头容易折断,且夹缝空间小,电钻无法放入,形同虚设。挂板是一个单元,它需要既对上挂进行锁定,又可使每个节点有着自由左右上下伸展活动功能,现有的电焊容易导致连接件导致变形、电焊焊牢,连接支座和挂件防脱设计不合理,存在伸展功能缺陷。难以满足地震的1/100的变形系数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发明了多种具有限位功能且具有一定活动空间的支座。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承接座,[专利号:cn201430445933],两侧高出挂件高度防脱位,中间设置挂位,配合耳式挂件使用,但是在安装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幕墙板悬空过程中使挂件与支座对齐,将挂件挂在支座上,由于幕墙板沉重,对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挂接简单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包括支座本体,所述的支座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挂件承接部或/和第二挂件承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挂件承接部和第二挂件承接部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挂件承接部或第二挂件承接部下端对应连接的挂靠支撑部,所述的挂靠支撑部与对应的第一挂件承接部或第二挂件承接部之间设置有间距形成上端开口的正负风压承力槽,所述的正负风压承力槽中插接有第一挂件体或第二挂件体,所述的第一挂件体和第二挂件体与正负风压承力槽等宽。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承接部在上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折的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通过冲切折弯第一挂件承接部且与第一挂件承接部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截面呈耳形,且在第一挂件体上部形成挂钩部,所述的挂钩部插接在正负风压承力槽中,所述的挂钩部可在正负风压承力槽中沿正负风压承力槽移动调节,且限位块在移动调节过程中可自由出入第一挂接部内侧。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限位块经折弯后顶部高于第一挂件承接部,所述的第一挂件承部上部外侧设置有定位斜面。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上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中螺接有定位螺杆,所述的定位孔中心轴线与定位斜面垂直。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在定位孔底部所在的槽面设置有向第一挂件体凹陷的穹顶部,所述的限位块可通过穹顶部自由进出第一挂接座内侧。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内侧设置有挡块,所述的挡块与挂钩部形成挂扣槽,所述的挂扣槽宽度大于限位块厚度使限位块能在挂扣槽中滑动调节位置。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承接部下方设置有向远离支座本体突出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截面呈l形。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包括直部,所述的直部上设置有与幕墙板固定连接的背栓组件,所述的支撑部端部抵靠在直部上为直部提供支撑。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二挂件承接部外侧设置有在安装幕墙板时预固定幕墙板位置的呈圆弧状的定位槽,所述的第二挂件体下端部外檐设置有与定位槽弧面半径相等的圆弧凸面。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二挂件体呈圆形,所述的第二挂件体圆心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中设置有与幕墙板下部连接的背栓组件;

或第二挂件体靠近下挂件承接座一侧突出且在端部设置有圆弧部,所述的下挂件体本体在圆弧部的圆心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中设置有与幕墙板下部连接的背栓组件,所述的圆弧凸面设置在圆弧部外檐。

在上述的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中,第一挂件体和第二挂件体与正负风压承力槽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正负风压承力槽使得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幕墙板放斜,可目测到第一承接座或第二承接座先抵靠在挂靠支撑部的上顺势下滑,为施工人员容易找到对准支点,加快装配速度,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正负风压承力槽对第一挂件体和第二挂件体内外提供有效的支撑,防止幕墙板在受正负风压时出现位移从而使第一挂件体或第二挂件体脱离第一承接座或第二承接座,降低幕墙板掉落风险。

2.限位块通过冲切折弯第一挂件承接座形成且在上沿和外壁突出第一挂件承接座,使得限位块从上沿和侧壁同时限制第一挂件体位移,防止在受外力震动过程中,幕墙板从正负风压承力槽中滑出。

3.第一挂件体设置穹顶部,在水平调节过程中,使得限位块能自由进入挂扣槽中,增加了第一挂件体以及幕墙板整体调节位置,使得挂件承接座宽度减小也可满足设计调节需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4.先将第二挂件体上的圆弧凸面预固定在定位槽中,使施工人员容易找到对准支点,且容易翻动幕墙板使得第一挂件体靠近第一挂件承接部的同时不容易使第二挂件体脱离第二挂件承接部,翻转后使第一挂件体和第二挂件体同时进入正负风压承接槽,降低安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5.第二挂件体呈圆形或具有圆弧部,当第二挂件体发生旋转时,第二挂件体依旧容易找准定位槽,防止第二挂件体发生旋转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对准定位槽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挂件承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挂件承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挂件承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圆弧部的下挂件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10-1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座本体1、第一挂件承接部2、第二挂件承接部3、挂靠支撑部4、正负风压承力槽5、第一挂件体6、第二挂件体7、限位块8、挂钩部9、定位斜面10、定位孔11、定位螺杆12、穹顶部13、挡块14、挂扣槽15、支撑部16、直部17、幕墙板18、背栓组件19、定位槽20、圆弧凸面21、连接孔22、圆弧部23、绝缘层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免焊装配式抗震平衡背挂组件,包括支座本体1,所述的支座本体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挂件承接部2和第二挂件承接部3,所述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和第二挂件承接部3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或第二挂件承接部3下端连接对应的挂靠支撑部4,所述的挂靠支撑部4与对应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或第二挂件承接部3之间设置有间距形成上端开口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所述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插接有第一挂件体6或第二挂件体7,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等宽。

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上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先抵靠在挂靠支撑部4上,克服施工人员在幕墙板悬浮状态下难以对准正负风压承力槽5的施工难点,使施工人员容易找到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的对齐基准,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沿支撑部4滑入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加快装配速度,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防止幕墙板在受正负风压时尤其是正风压出现位移震动,从而使第一挂件体或第二挂件体脱离第一承接座6或第二承接座7,降低幕墙板掉落风险,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抗地震能力,减小在地震过程中,第一承接座6或第二承接座7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或第二挂件承接部3发生碰撞的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防侧滑支座和挂件为铝合金,设计长度一般为150-250mm;也有专门发明的限位式支座,采用耳式挂件宽40-50mm、支座长度为100mm,两侧高出挂件高度防脱位各15mm,中间挂位宽度为70mm,扣除挂件宽度后,调节非常有限,左右调正为10-15mm,理论上是可以解决地震的1/100的变形系数(10mm/1m),但是在安装中,由于施工偏差、横梁冲孔偏差、石材偏差、背栓孔偏差等综合因素,还是时常出现调节不足等问题,只能加宽支座增加造价。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在上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折的限位块8,所述的限位块8通过冲切折弯第一挂件承接部2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一体成型,所述的限位块8经折弯后顶部高于第一挂件承接部2。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截面呈耳形,且在第一挂件体6上部形成挂钩部9,所述的挂钩部9插接在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所述的挂钩部9可在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沿正负风压承力槽5移动调节,且限位块8在移动调节过程中可自由出入第一挂接部2内侧。

限位块8通过冲切折弯第一挂件承接部2形成且限位块8在上沿和外壁突出第一挂件承接座2,使得限位块从上沿和侧壁同时限制第一挂件体位移,防止在受外力震动过程中,幕墙板从正负风压承力槽中滑出。同时,在调节过程中,使得限位块8能自由进入挂扣槽15中,增加了第一挂件体2以及幕墙板整体调节位置,使得第一挂件体2以及支座本体1和第二挂件体3宽度减小也可满足设计调节需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例如第一挂件体2设计宽度为45mm,左右调节宽度设计需求为50mm,第一挂件体2的设计宽度为调节宽度50mm+定位螺杆21直径5mm+两倍限位块8宽度8mm为71mm,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上挂件体本体150mm的设计宽度,将近缩小一半,大大减小幕墙安装成本。

同时由于限位块8通过冲切第一挂件承接部2,限位块原始高度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等高,与现有技术相比,限位块8采用可进入挂扣槽23内减少限位块8的高度16mm,进一步减小原材料损耗,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第一挂件体6内侧设置有挡块14,所述的挡块14与挂钩部9形成挂扣槽15,所述的挂扣槽15宽度大于限位块8厚度使限位块8能在挂扣槽15中滑动调节位置。第一挂件体6在定位孔11底部所在的槽面设置有向第一挂件体6凹陷的穹顶部13,所述的限位块8可通过穹顶部13自由进出第一挂接座6内侧。进一步保证限位块8能自由出入挂扣槽15。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挂件承部2上部外侧设置有定位斜面10。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上端设置有定位孔11,所述的定位孔11中螺接有定位螺杆12,所述的定位孔11中心轴线与定位斜面10垂直。

当挂钩部9挂入上正负风压承力槽5时,挂钩部9沿正负风压承力槽5向下滑动,使得正负风压承力槽5与挂扣槽15结合形成稳定连接,调节定位螺杆12以达到调节幕墙板5的高度。同时,使得定位螺杆12的端部抵靠在定位斜面10上,利用定位螺杆12与定位斜面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固定第一挂件体6的位置。在拧紧定位螺杆12前,第一挂件体6可沿正负风压承力槽5滑动,由于限位块8可自由通过挂扣槽15,增大了第一挂件体6的调节距离。当定位螺杆12接触到限位块8时,限位块8限制第一挂件体6的活动,防止第一挂件体6滑出正负风压承力槽5。

现有技术在安装幕墙板时,挂件上定位螺钉为垂直设置,由于受横梁、挂件等影响,对幕墙板的水平进行调节时,施工难度较大,通常采用抬出来调好后再次重新挂,不适合电动工具工作。本发明定位螺杆12为向幕墙板方向侧斜,且承力端部设有斜面,斜面度数与定位螺杆12顶牢动力端部的一致,其侧斜专为电池式电动工具而设计,使电池是电动工具容易进入拧动定位螺杆12,使调正变得非常方便。

优选地,上挂件承接座11下方设置有向远离支座本体1突出的支撑部16,所述的支撑部16截面呈l形。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包括直部17,所述的直部17上设置有与幕墙板18固定连接的背栓组件19,所述的支撑部16端部抵靠在直部17上为直部提供支撑。进一步限制幕墙板5的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背栓组件25为现有技术,例如可采用斯泰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背栓[专利号:cn104481110b]在此就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二挂件承接部3外侧设置有在安装幕墙板18时预固定幕墙板18位置的呈圆弧状的定位槽20,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下端部外檐设置有与定位槽20弧面半径相等的圆弧凸面21。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呈圆形,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圆心处设置有连接孔22,所述的连接孔22中设置有与幕墙板18下部连接的背栓组件19。

例如图10-12所示,先将第二挂件体7上的圆弧凸面21预固定在定位槽20中,使施工人员容易找到对准支点,翻动幕墙板使得第一挂件体6靠近第一挂件承接部2,同时不容易使第二挂件承接座3脱离第二挂件承接部3,翻转后使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同时进入对应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降低安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由于第二挂件体7底部为圆弧面支点,即便在定位槽边缘也不会出现旋转,并且通过斜靠可目测到第二挂件体7轻松找准定位槽,有效防止下挂件体本体发生旋转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对准定位槽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在发生地震等外界情况时,圆形的第二挂件体3左右滚动,以达到更好的避震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容易当得到技术启示,第二挂件体7靠近第二挂件承接部3一侧突出且在端部设置有圆弧部23,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在圆弧部23的圆心处设置有连接孔22,所述的连接孔22中设置有与幕墙板18下部连接的背栓组件19,所述的圆弧凸面21设置在圆弧部23外檐。

优选地,第二挂件体3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2,使得施工人员可根据需求来选择连接孔22以改变背栓组件19的位置,增加普适性。

由于,规定两个背栓之间间距至少为108mm,若采用与第一挂件体6相似的上端设置挂钩部,则大大增加第二挂件承接部3的高度,力矩增大影响第二挂件承接部3的强度,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加厚第二挂件承接部3厚度或采用第一挂件承接部2和第二挂件承接部3分别固定在两根横梁上的方式以避免大力矩对第二挂件承接部3的强度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沉孔轮式的第二挂件体7,把上端挂如改成了向下直接“插”入第二挂件承接部3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使第二挂件承接部高度缩短了36.5mm,总体高度下降到90mm左右,这不但是节约了高度,更节约了惯性距承力的厚度。结合宽度方向尺寸的减小,单个挂件组件材料减少一半以上,同时由于体积减小,对挂件的制造设备的功率以及功耗大大降低,实现明显的节能减排。

优选地,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4。防止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其相接触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和第二挂件承接部3之间发生电腐蚀,尤其是防止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其相接触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和第二挂件承接部3为不同材料时,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和防腐蚀效果,提高幕墙安装的安全性能。绝缘层24可以是涂布连接在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的涂层,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挂件体6和第二挂件体7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之间的工程塑料片,例如尼龙片,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他绝缘材料。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基本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支座本体1上仅设置有一个第一挂件承接部2,所述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下端连接对应的挂靠支撑部4,所述的挂靠支撑部4与对应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距形成上端开口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所述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插接有第一挂件体6,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等宽。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截面呈耳形,且在第一挂件体6上部形成挂钩部9,所述的挂钩部9插接在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所述的挂钩部9可在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沿正负风压承力槽5移动调节,且限位块8在移动调节过程中可自由出入第一挂接部2内侧

本实施例适用于幕墙最上沿一排幕墙板5的上沿固定,也适用于错位幕墙板安装中幕墙板5的上部固定。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基本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点在于,支座本体1上仅设置有一个第二挂件承接部3,所述的第二挂件承接部3内侧设置有与第二挂件承接部3下端连接对应的挂靠支撑部4,所述的挂靠支撑部4与对应的第二挂件承接部3之间设置有间距形成上端开口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所述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插接有第二挂件体7,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等宽。所述的第二挂件承接部3外侧设置有在安装幕墙板18时预固定幕墙板18位置的呈圆弧状的定位槽20,所述的第二挂件体7下端部外檐设置有与定位槽20弧面半径相等的圆弧凸面21。

本实施例适用于幕墙最下沿一排幕墙板5的下沿固定,也适用于错位幕墙板安装中幕墙板5的下部固定。

结合实施例二和三,可适应幕墙板多支点悬挂方式,如图14所示,幕墙板顶部采用第一挂件体6,其余采用第二挂件体7.由于多支点悬挂方式中,幕墙上挂件除顶部外均存在挂接盲点,除顶部挂件体采用第一挂件体之外采用第二挂件体形式,有利于挂件体发生旋转时,仍可容易挂入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的基本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支座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挂件承接部2,所述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下端连接对应的挂靠支撑部4,所述的挂靠支撑部4与对应的第一挂件承接部2之间设置有间距形成上端开口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所述的正负风压承力槽5中插接有第一挂件体6,所述的第一挂件体6与正负风压承力槽5等宽。所述的支座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三挂件承接部30,所述的第三挂件承接部30与第一挂件承接部2方向相互垂直或互呈角度。

本实施例适用于幕墙转角处幕墙板5的固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座本体1、第一挂件承接部2、第二挂件承接部3、挂靠支撑部4、正负风压承力槽5、第一挂件体6、第二挂件体7、限位块8、挂钩部9、定位斜面10、定位孔11、定位螺杆12、穹顶部13、挡块14、挂扣槽15、支撑部16、直部17、幕墙板18、背栓组件19、定位槽20、圆弧凸面21、连接孔22、圆弧部23、绝缘层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