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梁模块、圈梁、建筑体及构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9301发布日期:2019-09-24 20:44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圈梁模块、圈梁、建筑体及构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圈梁模块、圈梁、建筑体及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圈梁主要是用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也作为抗震设防构造措施,构造柱主要是作为抗震设防措施而设,对砌体承重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国家设计规范里必须强制采取的措施之一,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在砌体承重结构中,即使作为非承重的维护体墙体,也需要在相应的节点增加构造柱,以确保围护结构在地震中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砌体承重结构还是框架结构,无论是现浇结构还是装配式结构,由于圈梁和构造柱量小且分散存在,尤其是构造柱,一定是分布于建筑墙体的角部、结合部、洞口部等,使得为圈梁和构造柱支模板成为一个非常琐碎的却非常重要又不得不做的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使得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也造成大量的模板的浪费,而且,现场支模浇筑中的各种通病一直是土建施工的顽疾,很难从操作层面加以根除,再者,现场湿作业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这也是促使我们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圈梁模块、圈梁、建筑体及构筑方法,提供了一种安装简便、灵活性适应性好、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的圈梁及圈梁构筑方法,进而提供了一种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的装配式建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圈梁模块,圈梁模块为六面体框架,六面体框架上的至少两个肋条的顶面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块;至少两肋条上的凸块位置对应,六面体框架的至少两肋条的底面中部开设贯通肋条的第一榫槽,至少两肋条上的第一榫槽位置对应,且至少两个肋条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圈梁,包括如上的圈梁模块。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包括墙体以及如上的圈梁,圈梁拼插固定于墙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构筑方法,由墙体以及如上的圈梁构筑而成,包括以下步骤:

将圈梁模块按序拼插在墙体顶部与墙体拼接在一起;

将由圈梁模块拼装在一起的圈梁与墙体拼接在一起,圈梁模块同时起到圈梁浇筑时的支护模板的作用,将若干条钢筋穿过六面体框架,并与相邻楼板的钢筋网绑扎为一体;灌注混泥土、振捣成型,完成施工,圈梁模块在浇筑完混泥土后与混泥土及圈梁成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六面体框架包括至少四个肋条以及至少一个侧板,四个肋条的末端垂直连接于侧板的内壁,且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s形钢筋挂件的挂件槽,钢筋挂件由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挂钩连接构成,挂件槽的开口位于侧板的内侧,或六面体框架由八个肋条以及四个侧棱连接形成。

优选地,每个侧板包括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肋条的端部与第一挡板的内壁垂直连接,第二挡板垂直连接于第一挡板的顶面,且挂件槽设置于第二挡板的内侧。

优选地,六面体框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或两个侧板于六面体框架的边角处垂直连接。

优选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插接,于每个第一挡板的底面开设贯通第一挡板的第二榫槽,第一挡板的顶面设置第三榫槽或第三榫头,第二挡板的底面设置第三榫头或第三榫槽。

优选地,第一挡板的至少一侧面开设有第一竖缝槽,第一挡板的侧面向内凹陷于第一竖缝槽的内侧槽壁。

优选地,第二挡板的侧面开设第二竖缝槽,第二挡板的侧面向内凹陷于第二竖缝槽的内侧槽壁,第一竖缝槽与第二竖缝槽的位置对应,且两个槽的形状、深度相同。

优选地,第二挡板的顶面外侧边缘开设截面为l形的条形槽,条形槽贯通第二挡板的上表面,钢筋挂件与条形槽的槽壁挂接。

优选地,其中一个钢筋挂件的挂钩挂接于条形槽的槽壁上,另外一个挂钩的开口位于侧板的内侧。

优选地,另外一个挂钩上开设钢筋绑扎孔,条形槽的槽壁开设用于挂接其中一个挂钩的挂件槽。

优选地,六面体框架的至少两肋条的底面中部开设贯通肋条的第一榫槽,至少两肋条上的第一榫槽位置对应,且至少两肋条位于同一平面上,于每个第一挡板的底面开设第二榫槽,墙体的顶面的中部间隔设置与第一榫槽、第二榫槽榫接的第一榫头、第二榫头。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圈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圈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圈梁模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与图3配合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圈梁模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与图5配合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爆炸图;

图8是图1中挂件与第二挡板的爆炸图;

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0是图1中第一挡板与肋条装配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建筑体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圈梁模块,如图1~7所示,该圈梁模块100为六面体框架,六面体框架上的至少两个肋条11的顶面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块112;至少两肋条11上的凸块112位置对应,六面体框架的至少两肋条11的底面中部开设贯通肋条11的第一榫槽113,至少两个肋条11上的第一榫槽113位置对应,且至少两肋条11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六面体框架包括至少四个肋条11以及至少一个侧板12,四个肋条11的末端垂直连接于侧板12的内壁,且侧板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s形钢筋挂件13的挂件槽120,钢筋挂件13由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挂钩131连接构成,挂件槽的开口位于侧板12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1,该六面体框架包括四个肋条1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2,任意两个肋条11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个肋条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肋条11的两末端垂直连接于侧板12的内壁;且侧板12上设置有挂件槽120,挂接在挂件槽120上的钢筋挂件13的开口位于侧板12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6~10所示,每个侧板12包括第一挡板121以及第二挡板122,肋条11的端部与第一挡板121的内壁垂直连接,第二挡板122垂直连接于第一挡板121的顶面,且挂件槽120设置于第二挡板122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圈梁模块的使用场景不同,其侧板12的个数和位置也不同,相应地,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也不同,当圈梁模块与转角处的墙体配合时,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可以是由两块垂直连接的分离式方形板组成,也可以是由一整块l形板组成,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7~10,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插接,于每个第一挡板121的底面开设贯通第一挡板121的第二榫槽1211,第二榫槽1211用于与墙体上的榫头配合,第一挡板121的顶面设置第三榫槽1212,第二挡板122的底面设置第三榫头1221。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通过第三榫槽1212、第三榫头1221的配合实现快速拼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21的顶面也可以设置第三榫头,相应地,第二挡板122的底面设置第三榫槽,这样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也可以实现快速拼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继续参照图3~10,第一挡板121的至少一侧面开设有第一竖缝槽1213,第一挡板121的侧面向内凹陷于第一竖缝槽1213的内侧槽壁。第二挡板122的侧面开设第二竖缝槽1222,第二挡板122的侧面向内凹陷于第二竖缝槽1222的内侧槽壁,第一竖缝槽1213与第二竖缝槽1222的位置对应,且两个槽的形状、深度相同。具体地,相邻的两个圈梁模块100装配完成后,相邻的两个圈梁模块100之间形成t形槽,这样使得保温板、内饰板可以通过“工”字形连接件装配到圈梁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挡板122的顶面外侧边缘开设截面为l形的条形槽1223,条形槽1223贯通第二挡板122的上表面,钢筋挂件13与条形槽1223的槽壁挂接。

具体地,钢筋挂件13包括两个u形挂钩131,挂钩131的开口朝向相反,其中一个挂钩131挂接于条形槽1223的槽壁上,另外一个挂钩131的开口位于侧板12的内侧。

进一步地,另外一个挂钩131上开设钢筋绑扎孔1311,条形槽1223的槽壁开设用于挂接其中一个挂钩131的挂件槽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该圈梁模块与十字交叉处的墙体配合时,如图2所示,该六面体框架可以由八个肋条11以及四个侧棱连接形成,其中八个肋条11分别两两垂直连接与四个侧棱之间,且连接构成一个空心六面体,且空心六面体的四个边角处开设有l形缺口114。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该圈梁模块与t字交叉处的墙体配合时,如图3~4所示,六面体框架可以包括一个侧板12,此时六面体框架的四个肋条11与侧板12的末端内壁垂直连接,当该圈梁模块需要与转角处的墙体配合时,如图5~6所示,六面体框架可以包括两个在框架的边角处垂直连接的两个一字形侧板12或一个l形侧板12。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圈梁,该圈梁包括如上的圈梁模块100以及钢筋,具体地,若干个圈梁模块100沿着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相应地,若干个圈梁模块100上的钢筋挂件1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钢筋穿过六面体框架,然后以金属丝或尼龙绑扎带穿过钢筋绑扎孔1311将钢筋绑扎在钢筋挂件13上,最后向圈梁模块内浇筑混泥土,成型即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建筑体,如图11所示,该建筑体包括墙体以及如上的圈梁,圈梁固定于墙体20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六面体框架的至少两肋条11的底面中部开设贯通肋条11的第一榫槽113,至少两肋条11上的第一榫槽113位置对应,且至少两肋条11位于同一平面上,于每个第一挡板121的底面开设第二榫槽1211,墙体200的顶面的中部间隔设置与第一榫槽113、第二榫槽1211榫接的第一榫头21、第二榫头22,这样以来圈梁和墙体就可以通过榫头、榫槽实现装配。

进一步地,在圈梁和墙体完成装配后,可以在圈梁的外面和内面装配保温板300、内饰板(图内未示),由于相邻的两个圈梁模块100之间形成t形槽101,保温板300、内饰板可以通过“工”字形连接件400装配到圈梁上的t形槽101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建筑体构筑方法,由墙体以及上的圈梁构筑而成,该建筑体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由圈梁模块拼装在一起的圈梁与墙体拼接在一起,圈梁模块同时起到圈梁浇筑时的支护模板的作用,将若干条钢筋穿过六面体框架,并与相邻楼板的钢筋网绑扎为一体;灌注混泥土、振捣成型,完成施工,圈梁模块在浇筑完混泥土后与混泥土及圈梁成为一个整体。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