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装修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装修用建筑破拆装置。
背景技术:
装修又称装潢,是指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的,包括水电施工、墙体、地板、天花板、景观等所实现的,依据一定设计理念和美观规则形成的一整套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装修需要对房子的整体风格进行设计,一般都需要对房子的主体结构进行拆改,经常需要破除原有的非承重墙体,传统的破拆方式主要以抡大锤为主,利用铁锤对墙体进行敲击,击碎墙体,实现墙体的拆除,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拆除效率低下。近年来,在拆除墙体或其它建筑物时通常是采用风镐,风镐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冲击作用破碎坚硬物体的手持施工机具。虽然使用风镐较大锤省力,但仍然是人工手持风镐操作,拆除墙体时对人的体力消耗仍然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墙体破拆工具需要手持操作,对人的体力消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修用建筑破拆装置,该装修用建筑破拆装置在破拆墙体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手扶操作杆掌握方向并向前推进即可,无需承担锤击机构的重量,拆除墙体时对人的体力消耗较少,破拆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修用建筑破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系统,所述底座顶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升降滑杆,所述升降滑杆外套有升降座,升降座能够沿升降滑杆上下滑动,所述升降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液压推杆,所述升降座上铰接有装置底板,所述装置底板顶部固定有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锤击机构;
所述锤击机构包括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设置于装置底板一端,所述安装套筒一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安装套筒内部设置有钢钎,所述装置底板另一端设置有撞锤,所述撞锤底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中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块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撞锤顶部设置有顶压油缸,所述固定块底部设置有定位滑杆,固定块套在定位滑杆上并能沿定位滑杆滑动,所述撞锤一端设置有与钢钎相对应的锤头;
所述顶压油缸和升降液压推杆均与液压系统相连,升降液压推杆由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伸缩,顶压油缸由另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按一定频率往复伸缩。
所述安装套筒与定位板水平共线设置,所述钢钎与安装套筒套接,所述钢钎贯穿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装置底板相焊接。
所述钢钎上与锤头对应的一端设置有轴肩,所述轴肩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轴肩与安装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
所述固定块与装置底板相焊接,所述固定杆贯穿固定块,两个复位弹簧均套在固定杆外,两个复位弹簧的弹力系数相同。
所述顶压油缸为倾斜设置,顶压油缸的缸筒端与外壳铰接,顶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撞锤顶部铰接。
所述撞锤底部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定位孔,所述定位滑杆与滑动定位孔相匹配,所述装置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撞锤底端面两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槽与滑轮相匹配。
所述锤头由碳钢材料制成且镶嵌在撞锤上,所述钢钎、锤头和固定杆呈水平共线设置。
所述升降液压推杆为倾斜设置,所述升降液压推杆的活塞杆与升降座一侧铰接,升降液压推杆的缸筒端铰接在底座上。
所述装置外壳一侧外部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下方的装置底板底部设置有支撑垫脚,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钢钎和撞锤,在装置使用时,钢钎抵住需要破拆的墙体,利用顶压油缸推动撞锤在定位滑杆上往复运动,锤头反复撞击钢钎,对钢钎施加作用力,实现钢钎冲击墙体,进而破拆墙体。撞锤运动过程中,撞锤在固定杆上来回运动,撞锤在两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复位弹簧对撞锤也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撞锤的运动稳定性;通过设置升降滑杆和升降座,利用升降液压推杆推动升降座在升降滑杆上滑动,调节升降座的高度,进而方便调节装置底板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墙体局部的破拆,装置底板与升降座活动相铰接,使装置底板能够转动,调节钢钎对墙体冲击的破拆角度,适应不同墙体破拆角度的需求,在破拆墙体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手扶操作杆掌握方向并向前推进即可,无需承担锤击机构的重量,拆除墙体时对人的体力消耗较少,破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撞锤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a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的b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钎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置运输状态的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整体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支撑架、3升降滑杆、4升降座、5升降液压推杆、6装置底板、7装置外壳、8安装套筒、9定位板、10钢钎、11撞锤、12活动槽、13固定块、14固定杆、15复位弹簧、16顶压油缸、17定位滑杆、18锤头、19轴肩、20缓冲弹簧、21缓冲垫圈、22滑动定位孔、23滑槽、24滑轮、25操作杆、26支撑垫脚、27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由图1~图7所示,一种装修用建筑破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液压系统27,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侧设置有升降滑杆3,所述升降滑杆3外套有升降座4,升降座4能够沿升降滑杆3上下滑动,所述升降座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升降液压推杆5,所述升降座4上铰接有装置底板6,所述装置底板6顶部固定有装置外壳7,所述装置外壳7内部设置有锤击机构;所述锤击机构包括安装套筒8,所述安装套筒8设置于装置底板6一端,所述安装套筒8一侧设置有定位板9,所述安装套筒8内部设置有钢钎10,所述装置底板6另一端设置有撞锤11,所述撞锤11底部设置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中部设置有固定块13,所述活动槽12内部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块13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撞锤11顶部设置有顶压油缸16,所述固定块13底部设置有定位滑杆17,固定块13套在定位滑杆17上并能沿定位滑杆17滑动,所述撞锤11一端设置有与钢钎10相对应的锤头18;所述顶压油缸16和升降液压推杆5均与液压系统27相连,升降液压推杆5由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伸缩,顶压油缸16由另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按一定频率往复伸缩。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使用时,钢钎10抵住需要破拆的墙体,利用顶压油缸16推动撞锤11在定位滑杆17上往复运动,锤头18反复撞击钢钎10,对钢钎10施加作用力,实现钢钎10冲击墙体,进而破拆墙体。撞锤11运动过程中,撞锤11在固定杆14上来回运动,撞锤11在两个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复位弹簧15对撞锤11也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撞锤11的运动稳定性;通过设置升降滑杆3和升降座4,利用升降液压推杆5推动升降座4在升降滑杆3上滑动,调节升降座4的高度,进而方便调节装置底板6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墙体局部的破拆,装置底板6与升降座4活动相铰接,使装置底板6能够转动,调节钢钎10对墙体冲击的破拆角度,适应不同墙体破拆角度的需求,在破拆墙体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手扶操作杆掌握方向并向前推进即可,无需承担锤击机构的重量,拆除墙体时对人的体力消耗较少,破拆效率高。
所述安装套筒8与定位板9水平共线设置,所述钢钎10与安装套筒8套接,所述钢钎10贯穿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与装置底板6相焊接。安装套筒8安装在装置外壳7内并能滑动,锤击钢钎10时,安装套筒8随同钢钎10一起伸出,安装套筒8与装置外壳7配合也起导向作用。
所述钢钎10上与锤头18对应的一端设置有轴肩19,所述轴肩19与定位板9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0,所述轴肩19与安装套筒8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21。
所述固定块13与装置底板6相焊接,所述固定杆14贯穿固定块13,两个复位弹簧15均套在固定杆14外,两个复位弹簧15的弹力系数相同。钢钎10抵住墙体时,对缓冲弹簧20进行轻微的压缩,方便钢钎10对破拆位置的定位,使得钢钎10更加灵活,利用缓冲垫圈21的弹性形变对轴肩19与安装套筒8之间进行缓冲保护,避免轴肩19和安装套筒8磨损,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墙体对钢钎10有反作用力,此时缓冲弹簧20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对反作用力进行缓冲,提高钢钎10的运动稳定性。
所述顶压油缸16为倾斜设置,顶压油缸16的缸筒端与外壳7铰接,顶压油缸16的活塞杆与撞锤11顶部铰接。顶压油缸16按一定频率往复运动,带动撞锤11往复运动,进而按一定频率反复撞击钢钎10,实现破拆墙体。
所述撞锤11底部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定位孔22,所述定位滑杆17与滑动定位孔22相匹配,所述装置底板6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23,所述撞锤11底端面两端均设置有滑轮24,所述滑槽23与滑轮24相匹配。滑轮24在滑槽23中滑动,利用滚动摩擦降低撞锤11与装置底板6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锤头18由碳钢材料制成且镶嵌在撞锤11上,所述钢钎10、锤头18和固定杆14呈水平共线设置。由于锤头18是与钢钎10主要撞击的结构,每次撞击都会对锤头18进行磨损,锤头18镶嵌设置在撞锤11一端,方便锤头18的更换。
所述升降液压推杆5为倾斜设置,所述升降液压推杆5的活塞杆与升降座4一侧铰接,升降液压推杆5的缸筒端铰接在底座1上。升降液压推杆5伸缩能够推动升降座4升起和下降。
所述装置外壳7一侧外部设置有操作杆25,操作杆25下方的装置底板6底部设置有支撑垫脚26,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在运输装置时,升降座4降至最低,装置底板6下方的支撑垫脚26接触底座1顶部,方便装置的收缩,便于运输。底座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便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