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墙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7964发布日期:2019-11-08 21: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挂墙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挂墙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筑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工业化逐渐成为建筑的新型发展趋势,所谓的建筑工业化,即使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来替代传统的建筑建造方式,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多采用预制装配部品部件的方式来尽可能降低传统建筑建造中施工分散、低效率操作、劳动力成本大、建造周期较长等弊端,围护体系作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节点形式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这对节点设计提出较高要求。

特别是在外挂墙板这个领域,这种挂式的墙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其便利性,现有的这种墙板结构种类较多,如公开号为107190865a的一种上下两点式钢结构与pc外墙连接节点,pc外墙呈上下拼接;钢结构边梁设置在上下拼接的pc外墙的一侧;支架焊接在钢结构边梁的一侧,并位于钢结构边梁和pc外墙之间;连接基座焊接于支架上,其由承压板和圆钢焊接而成,且圆钢呈竖直设置;阻焊板、垫块、定位板依次自下而上插入圆钢,且圆钢和定位板焊接;预埋件预埋于上方的pc外墙的下部,其和定位板相焊接;预埋螺栓预埋于下方的pc外墙的上部;连接角钢分别和预埋螺栓、第二支架连接;第二支架亦焊接于钢结构边梁的一侧,虽然这种上下节点的牢固性还不错,但是,安装的时候可以调节性差,而且使用时的抗干扰能力不是很强,容易在安装过程或者后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结构损伤,位置的精度不能控制到很好的程度,受力也还不够优化,适应主体结构的能力还不够好,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整体结构的不稳定,其中,上、下侧的连接节点的结构,还存在这些不足,特别需要进行改进,本申请都会涉及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外挂墙板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挂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钢梁和设置在所述钢梁上并上下分布以分别用于安装上墙板和下墙板的上分支连接节点和下分支连接节点,所述下分支连接节点包括安装在所述钢梁上的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第一螺栓和下第二螺栓,所述下第一螺栓的螺杆从下墙板背面向前伸入所述下墙板内部并锁紧,所述下第二螺栓的螺头抵靠在下墙板的背面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下第一螺栓位于所述下第二螺栓的上方。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钢梁为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构成的工字型梁,所述下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腹板且其螺头位于腹板的后侧面处,所述下第二螺栓的螺杆也穿过所述腹板。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腹板前后两个半包围区域内均浇筑有混凝土。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腹板前后两侧的混凝土分别开设有均前后贯通的前中空通道和后中空通道,所述前中空通道和所述后中空通道前后正相对,所述下第一螺栓和所述下第二螺栓均穿行于所述前中空通道和所述后中空通道包围的区域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中空通道和所述后中空通道均为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圆形通道。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下第一螺栓处于所述前中空通道和所述后中空通道的轴心位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腹板的前侧部位焊接有处于前中空通道内的且其螺孔朝前后方向的调整螺母。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腹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下第一螺栓穿过的下第一通孔和供所述下第二螺栓穿过的下第二通孔。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下第一螺栓配有用于预埋在所述下墙板中并供其进行锁紧的内螺纹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下侧的连接节点的结构优化,使得在安装的时候调节性更好,操作也较为便利,墙体在前后方向的支撑更加稳定,安装后整个结构的适用性较好,能很好地形成整个墙体结构并适应主体结构的使用,自己调整的能力较好,受力分布更加优化,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较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能力更好的外挂墙板连接节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挂墙板连接节点,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钢梁和设置在所述钢梁上并上下分布以分别用于安装上墙板和下墙板的上分支连接节点和下分支连接节点,所述上分支连接节点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梁顶部的支撑架和挂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固定在上墙板的背部位置,所述悬挂架具有开口朝下并左右贯通的悬挂导向槽,所述支撑架具有左右延伸并呈直立状向下压靠在所述钢梁顶面上并供所述悬挂导向槽向下插入进行导向的主支撑板。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所述主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的并均向后延伸的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也均向下压靠在所述钢梁顶面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钢梁具有顶部形成一个基础平面,所述左挡板、所述右挡板和所述主支撑板的底部均形成有用于压靠在所述基础平面的底部平面且该三个所述底部平面共面。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悬挂架包括位于所述上墙板背后的且板面朝左右方向的悬挂导向板,所述悬挂导向板上由其底部向上开设有所述悬挂导向槽,所述悬挂导向板的顶部一体连接有板面朝上下方向的悬挂板,所述悬挂板上安装有向下抵靠在所述支撑架上以撑起所述的悬挂架的支撑组件,所述悬挂导向板的前侧部位和所述悬挂板的前侧部位一体连接有从所述上墙板背面向前深入至所述上墙板内部的预埋头。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悬挂导向板的顶部将所述悬挂板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所述悬挂板的该左右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的且均上下贯通的左上通孔和右上通孔以及分别向下穿过所述左上通孔和所述右上通孔后抵靠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悬挂板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上下位置的限位装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挂板底部的分别位于所述悬挂导向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螺孔与所述左上通孔上下相对并连通,所述第二螺母的螺孔与所述右上通孔上下相对并连通。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向下穿过所述左上通孔和所述第一螺母的螺孔且其底部抵靠在所述左挡板顶部形成的左侧顶平面和/或所述主支撑板顶部形成的主支撑平面上,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向下穿过所述右上通孔和所述第二螺母的螺孔且其底部抵靠在所述右挡板顶部形成的右侧顶平面和/或所述主支撑板顶部形成的主支撑平面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上分别开设有均左右贯通的左侧通孔和右侧通孔,所述左挡板上设有从左向右穿过所述左侧通孔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左侧板面上的左侧螺栓,所述右挡板上设有从右向左穿过所述右侧通孔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右侧板面上的右侧螺栓。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悬挂导向槽开设在所述悬挂导向板前后靠中间的区域内,所述左侧螺栓和所述右侧螺栓左右正对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靠所述悬挂导向槽后方的部分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预埋头包括所述悬挂导向板的前侧部位和所述悬挂板的前侧部位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外板、所述外板前侧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左右方向的过渡板以及所述过渡板的前侧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内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上侧的连接节点的结构优化,使得在安装的时候调节性更好,操作也较为便利,安装后整个结构的适用性较好,能很好地形成整个墙体结构并适应主体结构的使用,自己调整的能力较好,受力分布更加优化,支撑性和稳定性都能得到保障,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较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墙板安装后的左挡板位置剖切掉以后的左侧视角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去除墙板后的上下两个节点的后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撑架和悬挂架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悬挂架从上往下插入支撑架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墙板安装后的左侧视角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去除墙板后的上下两个节点的后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结构前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钢梁中去除螺栓后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梁,a、上墙板,b、下墙板,2、上分支连接节点,3、下分支连接节点,4、支撑架,5、悬挂架,50、悬挂导向槽,40、主支撑板,41、左挡板,42、右挡板,101a、基础平面,4a、底部平面,5a、悬挂导向板,5b、悬挂板,55、预埋头,501a、左上通孔,501b、右上通孔,502a、第一螺栓,502b、第二螺栓,503a、第一螺母,503b、第二螺母,410、左侧顶平面,400、主支撑平面,420、右侧顶平面,41a、左侧通孔,42a、右侧通孔,41b、左侧螺栓,42b、右侧螺栓,501、外板,502、过渡板,503、内板,555、钢筋穿设孔,6、下第一螺栓,7、下第二螺栓,1a、上翼板,1b、腹板,1c、下翼板,10、混凝土,10a、前中空通道,10b、后中空通道,60、调整螺母,601、下第一通孔,602、下第二通孔,66、内螺纹套,71、滑移板,72、垫板,73、六棱柱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外挂墙板连接节点,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钢梁1和设置在所述钢梁1上并上下分布以分别用于安装上墙板a和下墙板b的上分支连接节点2和下分支连接节点3,钢梁1可以采用正立的工字型梁,采用现有的比较流行的结构,就是一根钢梁对应上下两个外挂墙板,也即上墙板a和下墙板b是对应在一根钢梁上并安装在该钢梁上形成上下两个外挂墙板连接节点的墙体结构,现有技术也较多使用一根钢梁通过上下两个安装部分形成两个节点去连接上下墙板的结构,钢梁都是预先设计并设置在整个房子主体框架上,然后靠外侧就是用来安装外墙体的,外墙体就是很多墙板组合拼成的,而这些墙板就是直接可以安装在钢梁的靠外侧侧面的区域内,上下两个墙板也是叠放的,本实施例只介绍一处钢梁的节点结构,因为钢梁左右的其他墙板连接结构和上下其他钢梁上的墙板连接结构都是可以采用同样的连接节点结构的,无非就是在上下左右方向按照上述这种墙板连接结构搭配成整个墙体,当然,最下侧的钢梁对应的下墙板b的下部是需要设置一个基底供其承载,而向上方,则是下墙板b和上墙板a依次循环拼接的结构。

上述提到的上分支连接节点2和下分支连接节点3就是目前较多使用的上下节点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介绍上分支连接节点2的新设计结构来提升整个外挂墙体的性能,下分支连接节点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下节点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将会介绍的新设计结构的下分支连接节点3。

那么关于上分支连接节点2,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钢梁1顶部的支撑架4和挂设在所述支撑架4上的悬挂架5,所述悬挂架5固定在上墙板a的背部位置,所述悬挂架5具有开口朝下并左右贯通的悬挂导向槽50,所述支撑架4具有左右延伸并呈直立状向下压靠在所述钢梁1顶面上并供所述悬挂导向槽50向下插入进行导向的主支撑板40。支撑架可以直接放置在钢梁1顶部,悬挂架5是挂在支撑架4上的,上墙板a通过其固定在悬挂架5上并利用悬挂架5挂在支撑架4上后压在钢梁顶部得到支撑的,悬挂导向槽50可以使得悬挂架5较为容易的插入到主支撑板40上完成安装并更好地供悬挂架5进行悬挂的工作,所述悬挂导向槽50不仅在安装时上下的竖向可以进行调节悬挂架5的位置以最终调整上墙板a的位置,还能在左右的横向在主支撑板40上滑行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得位置的调整更加灵活,支撑架4可以预先放在钢梁1顶部,然后供悬挂架5带着上墙板a进行悬挂安装,支撑架4本身在安装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位置的伴随调整,以方便上墙板a调整到较好的位置,而上墙板a在自重作用下会压实下去,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较好,墙板和节点连接后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也较好,可以跟随主体结构有一定的偏移能力而不会对结构产生严重的损伤,保持长久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支撑架4可以进一步进行设计:其还可以包括所述主支撑板40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的并均向后延伸的左挡板41和右挡板42,所述左挡板41和右挡板42也均向下压靠在所述钢梁1顶面上,三者依次连接可形成开口朝后的半包围的围栏结构,以提升整个支撑架4的支撑性和稳定性,使得整体连接结构的性能也得以优化,减少两侧产生外力时的干扰,主支撑板40可以采用矩形状的板,左挡板41和右挡板42也可以采用矩形状的板或者可以采用矩形板后上方去掉一个角后形成一个斜坡面的五边形板,如图中所示的例子,使用效果比较好;

所述钢梁1具有顶部形成一个基础平面101a,所述左挡板41、所述右挡板42和所述主支撑板40的底部均形成有用于压靠在所述基础平面101a的底部平面4a且该三个所述底部平面4a共面,通过平面的相互抵靠,更能提高结构的受力稳定性,提升抗干扰的能力。

而关于所述悬挂架5,其进一步设计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上墙板a背后的且板面朝左右方向的悬挂导向板5a,所述悬挂导向板5a上由其底部向上开设有所述悬挂导向槽50,悬挂导向槽50可以设计成倒置的长条的u型槽,槽的前后宽度比主支撑板40的板厚大1-5mm,这样可以很好地从上往下插下去并保持结构的稳定,导向性也较好,需要控制悬挂导向板5a在左挡板41和右挡板42之间的区域内;

进一步,悬挂架5中,所述悬挂导向板5a的顶部优选一体连接有板面朝上下方向的悬挂板5b,所述悬挂板5b上安装有向下抵靠在所述支撑架4上以撑起所述的悬挂架5的支撑组件,所述悬挂导向板5a的前侧部位和所述悬挂板5b的前侧部位一体连接有从所述上墙板a背面向前深入至所述上墙板a内部的预埋头55。上、下墙板可以采用混凝土板,预埋头55可以预先浇筑在上墙板a内,这样安装的时候,悬挂架5连同上墙板a可以一起调整并悬挂安装到支撑架上,悬挂导向板5a通过悬挂导向槽50插入到主支撑板40时,支撑组件通过与支撑架4形成上下支撑力,将悬挂架5连同上墙板a更好地挂在支撑架上;

所述悬挂导向板5a的顶部将所述悬挂板5b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所述悬挂板5b的该左右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的且均上下贯通的左上通孔501a和右上通孔501b以及分别向下穿过所述左上通孔501a和所述右上通孔501b后抵靠在所述支撑架4上的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所述悬挂板5b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螺栓502a和所述第二螺栓502b上下位置的限位装置,悬挂导向板5a和悬挂板5b均可以采用矩形状的板,两者的连接结构可以形成t字型的样式,则将悬挂板5b区分左右两个半区,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的螺杆分别向下穿过通孔向下去支撑地靠在支撑架上,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的螺头留在左上通孔501a和右上通孔501b的上方的,是靠它们的螺杆的底部去与支撑架相抵,限位装置是为了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在上下调节好位置之后能够保持该位置不动。另外,悬挂架和支撑架均可以采用钢制的结构,也即板材均可以采用钢铁板这种,一体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锻造等工艺实现。

而所述限位装置,具体可以设计成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挂板5b底部的分别位于所述悬挂导向板5a左右两侧的第一螺母503a和第二螺母503b,所述第一螺母503a的螺孔与所述左上通孔501a上下相对并连通,所述第二螺母503b的螺孔与所述右上通孔501b上下相对并连通,第一螺栓502a的螺杆穿过左上通孔501a和第一螺母503a,第一螺栓502a的螺杆可以在第一螺母503a的螺孔中旋转调节其上下的位置高低并且第一螺栓502a在第一螺母503a中调整到较好的位置后,在上下方向两者是固定的,对第一螺栓也很好的限位作用,这样,上墙板连同悬挂架就很好地被第一螺栓502a和第一螺母503a撑起,同时也是能够竖向对上墙板的位置进行较好的调节,所述第一螺母503a和第二螺母503b可以进一步优选焊接在悬挂板5b的底部,当然,不焊接也可以用,因为当第一螺母503a螺母在悬挂板5b底部的时候,第一螺母503a和第一螺栓502a是一同被支撑架施加向上的支撑力,则会压在悬挂板5b底部,左上通孔501a可以开设成平滑的孔,或者优选设置成带螺纹的孔,则第一螺栓502a的螺杆可以更好地在第一螺母503a和左上通孔501a上进行上下位置调节和限位。同样的,右上通孔501b、第二螺栓502b和第二螺母503b这一侧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左侧的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502a的螺杆向下穿过所述左上通孔501a和所述第一螺母503a的螺孔且其底部抵靠在所述左挡板41顶部形成的左侧顶平面410和/或所述主支撑板40顶部形成的主支撑平面400上,所述第二螺栓502b的螺杆向下穿过所述右上通孔501b和所述第二螺母503b的螺孔且其底部抵靠在所述右挡板42顶部形成的右侧顶平面420和/或所述主支撑板40顶部形成的主支撑平面400上。一般的预埋头也好,悬挂架也好,都是在上墙板左右靠中间的位置,所有上述悬挂板的左右两侧结构都是尽量对称设计的,所以,第一螺栓502a的螺杆和第二螺栓502b的螺杆在支撑架上的支撑先悬挂时尽量能在支撑架上形成左右较为对称的结构,另外,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也就是作用在左挡板41、主支撑板40和右挡板42顶部的这些平面上,这些平面优选也是共面的,可以让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的螺杆底部得到更好的支撑,并在他们左右位置调整时也比较方便,不管是在安装阶段,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适应主体结构的时候,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具体侧部的设计,所述左挡板41和所述右挡板42上优选分别开设有均左右贯通的左侧通孔41a和右侧通孔42a,左侧通孔41a和右侧通孔42a优选开设成螺纹孔,所述左挡板41上设有从左向右穿过所述左侧通孔41a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5a左侧板面上的左侧螺栓41b,所述右挡板42上设有从右向左穿过所述右侧通孔42a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5a右侧板面上的右侧螺栓42b。左侧螺栓41b的螺杆穿过左侧通孔41a后用以抵靠住悬挂导向板5a左侧板面,而右侧螺栓42b的螺杆穿过右侧通孔42a后用以抵靠住悬挂导向板5a右侧板面,对悬挂导向板5a左右侧进行限位以减少扰动,当然,也是减少悬挂架和上墙板的左右扰动,使得整个支撑架与悬挂架的连接性更好,特别是当上墙板出现左右偏摆等可能产生墙板本身变形的这种情况,可以有效改善,而且该结构也方便悬挂架左右位置更有效地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导向槽50开设在所述悬挂导向板5a前后靠中间的区域内,所述左侧螺栓41b和所述右侧螺栓42b左右正对并抵靠在所述悬挂导向板5a靠所述悬挂导向槽50后方的部分上,所述悬挂导向槽50后方部分的优选就是在前述左挡板41、右挡板42和主支撑板40形成的开口朝后的半包围的围栏结构区域内的部分。另外,需要注意一下,悬挂导向槽50最高处与主支撑板40顶部形成的主支撑平面400之间尽量保持一段间隔空间,也即悬挂导向槽50不会完全插入到主支撑板40上或者不够其插入深度导致悬挂架倾斜,所以,悬挂导向槽50的深度尽量深,足够其在主支撑板40上进行上下位置调整。

另外,关于所述预埋头55的设计,可以包括所述悬挂导向板5a的前侧部位和所述悬挂板5b的前侧部位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外板501、所述外板501前侧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左右方向的过渡板502以及所述过渡板502的前侧一体连接有的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内板503,过渡板502上还可以开设左右连通的钢筋穿设孔555,可用以穿设钢筋,使得最终浇筑后的墙板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保障。

实施例2,如图5、6、7、8所示,一种外挂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钢梁1和设置在所述钢梁1上并上下分布以分别用于安装上墙板a和下墙板b的上分支连接节点2和下分支连接节点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要进行新设计的是针对下侧的连接节点的,也即下分支连接节点3,所述下分支连接节点3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钢梁1上的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第一螺栓6和下第二螺栓7,所述下第一螺栓6的螺杆从下墙板b背面向前伸入所述下墙板b内部并锁紧,所述下第二螺栓7的螺头抵靠在下墙板b的背面上,下第一螺栓6是要进入到下墙板b内部的,也即两者会固定在一起,而下第二螺栓7只是抵靠在下墙板b背面,这样会形成两个在前后方向不同的承载部件以承载两个方向的水平力,降低了一个部件来承担的风险,降低了施工难度,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而且这种新设计的结构,在安装过程中的可调节性较好,并且后期使用过程中适应主体结构的能力较好。

具体地,所述下第一螺栓6位于所述下第二螺栓7的上方,最好是在正上方以减少左右方向的存在变差导致受力的不稳。

本实施例的钢梁优选为由上翼板1a、腹板1b和下翼板1c构成的工字型梁,也即现有的这种钢梁结构,上翼板1a和下翼板1c是上下两块平行的且最好是水平的板结构,而腹板1b是位于上翼板1a和下翼板1c之间并呈直立状的板,而且腹板1b就是靠中间的那块板并将钢梁分成前后两个半封闭的包围区间;所述下第一螺栓6的螺杆穿过腹板1b且其螺头位于腹板1b的后侧面处,所述下第二螺栓7的螺杆也穿过所述腹板1b,这种设计,使得腹板1b作为下侧支撑的主要架设点以起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腹板1b前后两个半包围区域内均浇筑有混凝土10,也即前述腹板1b分隔形成的前后两个半封闭的包围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10以加强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腹板1b前后两侧的混凝土10分别可以开设有均前后贯通的前中空通道10a和后中空通道10b,所述前中空通道10a和所述后中空通道10b前后正相对,所述下第一螺栓6和所述下第二螺栓7均穿行于所述前中空通道10a和所述后中空通道10b包围的区域内,也就是说,前后的混凝土10并不是实心的,当所述下第一螺栓6和所述下第二螺栓7穿过的地方,不浇筑混凝土,同样可以保证结构的连接强度,保证结构的可调节性,同时供施工者较为容易进行操作的操作空间;所述前中空通道10a和所述后中空通道10b均可以设计成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圆形通道。

所述下第一螺栓6刚开始安装时尽量设置在所述前中空通道10a和所述后中空通道10b的轴心位置,但是安装调节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会有所偏移,这是正常的,也反应他具有不错的适应能力,而下第二螺栓7可以设置在圆形通道靠底部的位置,但尽量不要贴到底部位置,保持2cm以上的间隔距离为宜。

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和载荷能力,所述腹板1b的前侧部位可以再焊接有处于前中空通道10a内的且其螺孔朝前后方向的调整螺母60,该调整螺母60是供下第二螺栓7使用的,下第二螺栓7的螺头抵住下墙板的背面,而它的螺杆可以穿过调整螺母60、腹板1b后进入到腹板1b后侧的后中空通道10b内,而其在调整螺母60上就能通过旋转调整前后的位置,同时,调整螺母60焊接在腹板1b上,可传递下第二螺栓7荷载至腹板1b上。

更进一步,所述腹板1b上开设有供所述下第一螺栓6穿过的下第一通孔601和供所述下第二螺栓7穿过的下第二通孔602,下第一通孔601可以设计成圆滑矩形孔且其上下、左右的距离尺寸要大于下第一螺栓6的螺杆直径尺寸较多,优选为圆滑矩形孔的上下间隔距离和左右间隔距离根据外挂墙板施工误差,设计变形调节量确定,以方便下第一螺栓6和下墙板的位置调节;而下第二通孔602则不同,该通孔的大小尽量保持与下第二螺栓7的螺杆直径大小一致,正好能穿过为宜,因为下第二螺栓7不连接外墙板,其可以直接定位在下第二通孔602的位置,下第二通孔602因和上述调整螺母60相对并能和调整螺母60的螺孔前后连通供下第二螺栓7穿过。另外,在下第一通孔601处,可以在腹板1b和下第一螺栓6的螺头之间增加前后铺设的一块滑移板71和一块垫板72,以供下第一螺栓6的螺头锁紧时抵靠在上面,同时还能在适用主体结构过程中能有一定的偏移能力,滑移板71可以选用摩擦力低于垫板72的板材,当然,滑移板71和垫板72上开设有供下第一螺栓6的螺杆正好穿过的孔,不用开设很大,尽量保持尺寸的一致;还有就是,下第一螺栓6的螺头靠后端的部位内可以开设有六边形槽,下第二螺栓7的螺杆靠后端的部位内也可以开设六边形槽,这两个六边形槽内均可以配置一个六棱柱操作杆73,供旋转调节螺栓的前后位置,这两个六棱柱操作杆73都是出于后中空通道10b中的。

还有一点需要进一步设计的是,所述下第一螺栓6配有用于预埋在所述下墙板b中并供其进行锁紧的内螺纹套66,内螺纹套66在下墙板b浇筑的过程中预埋,方便下第一螺栓6进行与下墙板的连接,内螺纹套66的前端也可以开设如实施例1中的钢筋穿设孔555,可以用来穿设钢筋。

实施例3,本实施例介绍一下实施例1、2的用法,实施例1、2的两种连接节点结构,分别是一上一下,这两种可以单独使用并配合现有的上下连接节点使用,但是,实施例1、2还可以结合使用,在同一个墙体中同时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比较实用的安装方式,这里介绍其中一处钢梁的上下节点的安装过程,其他钢梁处的安装结构可以是一样的,所要安装上下节点的钢梁称为本钢梁,安装步骤如下:

1、先安装本钢梁对应的下墙板,下墙板先安装在最底部的支撑基底上或者安装在下侧钢梁所对应的上墙板上,将下第一螺栓6和下第二螺栓7分别穿过相应的钢梁上的通孔和螺母,下第一螺栓6与下墙板之间完全锁紧,然后通过两个六棱柱操作杆的旋转及固定作业调整两个所述的前后位置以及摆放下墙板和下第一螺栓6的左右位置,逐步调整到比较准确的位置;

2、再安装本钢梁对应的上墙板,在安装上墙板前,应先将支撑架放在钢梁顶部,左侧螺栓41b和右侧螺栓42b先预先穿过一部分左侧通孔41a和右侧通孔42a,上墙板连同悬挂架通过悬挂导向槽挂在主支撑板上,上墙板连同悬挂架可以在主支撑板左右调整位置,而第一螺栓502a和第二螺栓502b进行悬挂的上下位置调整,逐步进行调整,等位置确定后,将左侧螺栓41b和右侧螺栓42b锁紧即可。

这样,整个安装过程就可以实现了,并能投入使用,其适用能力较好,一般不需要进行调整,但是当出现比较大的位移等问题后,本申请的连接结构,还能较为方便的去做调整、去做修复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