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02203发布日期:2020-01-03 13:09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合墙通常包括相互之间留有间隔的预制墙体,在预制墙体内分布有纵横交错的钢筋,其中横向钢筋从叠合墙的两侧伸出。但左右相邻的叠合墙在拼接时,一面叠合墙伸出的横向钢筋与另一叠合墙侧面伸出的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形成一个现浇区域,但两侧墙体不接触,在现浇区域前后两侧支起模板后,向现浇区域内灌注混凝土,从而实现两面叠合墙的连接。另外,为了增加支护结构的整体性,需要将多个支护桩连接起来,并捆绑较多的钢筋,后再灌注混凝土,现有技术中,这样的施工方式需要搭设模板和拆除模板,施工非常繁琐,且木模板强度较差,导致施工质量不佳,会降低支护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而且现场支模还需要进行支模浇筑,增加了施工的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材料的使用,进而加大了施工成本。

如中国专利cn201710601532.4公开了一种预制墙体构件的制作及安装方法,解决传统建筑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预制墙体构件内具有钢筋骨架和预埋件,并预留有预埋钢筋孔洞、注浆孔和排气孔,其制作方法:1)首先根据预制墙体构件的外形尺寸支设模板;2)在模板内放置钢筋骨架和预埋件;3)混凝土制备与浇筑;4)预制墙体构件蒸汽养护;5)预制墙体构件脱模;6)将预制墙体构件侧翻、立起;7)预制墙体构件插放或靠放。该发明利用预制墙体构件进行建筑施工,代替传统的施工方式,推动实现建筑产业化,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垃圾排放,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综合质量,便于协同管理,当该专利需要进行支模步骤,增加了施工时间与步骤。

又如申请号为us20080329602的专利公开了建筑具有混凝土结构块,具有朝向外壁的外侧的大空腔,空腔可以以几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成形,通过常规的建造方式进行建造,并没有在连接处实现创新。

再如中国专利cn201811329141.2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柱全钢键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结构包括预制柱-墙预埋件、预制柱、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位于两个预制柱之间,预制柱与预制剪力墙之间的预制柱-墙预埋件相对应,相对设置的预制柱-墙预埋件之间通过工字型柱-墙连接键连接。该发明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通过在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柱连接部分设置预埋件和工字钢抗剪键,完成墙-柱间连接部分剪力的传递,进一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能更好。且该发明不包括现场灌浆或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全部工序都是预制构件的现场安装连接,不需要湿作业,大大缩短工地现场施工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速度,但这种连接方式存在密封性不佳的问题。

在预制柱墙构造方法领域,其实际应用中的亟待处理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柱墙包括第一预制体、第二预制体和连接块。

可选地,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凝固材料、预埋件以及嵌插在预埋件重叠围合圈内的受力桩。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预制体与第二预制体的节点处均设置了槽口,所述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的浇筑空间能注入凝固材料。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水平方向不出筋,且所述的第二预制体水平节点处自带挡边。

可选地,所述的预埋件一端能与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或第二预制体形成一体,另一端与所述的凝固材料形成一体。

可选地,所述的槽口为楔形槽口,且所述的楔形槽口脱模处理为粗糙面或呈现凹凸状。

可选地,所述的受力桩为钢筋,所述的预埋件为钢绞线。

一种预制柱墙的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将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调平固定后,进行接缝处的密封作业,第一预制体与第二预制体节点处所设置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且所述的浇筑空间内水平伸出的预埋钢绞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重叠围合,在围合中从上至下插入钢筋,从顶部注入凝固材料,最后进行接缝处的密封作业。

可选地,所述的凝固材料为无收缩砂浆。

可选地,所述的密封作业为在所述的节点外侧采用乙烯棒以及耐候封胶进行封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第一预制体与第二预制体水平向不出筋,降低了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制作的复杂度、脱模的难度和漏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本发明不需要再在现场进行支模,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还保证了室内节点处的免抹灰。

3、本发明的预制柱墙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在节点外侧采用乙烯棒加耐候封胶封堵,内侧采用楔形槽口连接,增加了可能入侵雨水的所需要的路径长度,同时内侧利用现浇无收缩砂浆,防水性能更可靠。

4.本发明的预制柱墙连接节点处为楔形槽口,且槽口为粗糙面或凹凸面,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一”字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一”字型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l”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的“l”型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预制体;11-第一预制体槽口;2-第二预制体;21-第二预制体槽口;3-预埋件;4-受力桩;5-耐候封胶;6-聚乙烯棒;7-预埋钢绞线;8-无收缩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为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根据图1-6所示阐述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预制柱墙包括第一预制体、第二预制体和连接块;其中,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凝固材料、预埋件以及嵌插在预埋件重叠围合圈内的受力桩;所述的第一预制体与第二预制体的节点处均设置了槽口,所述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的浇筑空间能注入凝固材料;所述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水平方向不出筋,且所述的第二预制体水平节点处自带挡边;所述的预埋件一端能与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或第二预制体形成一体,另一端与所述的凝固材料形成一体;所述的槽口为楔形槽口,且所述的楔形槽口脱模处理为粗糙面或呈现凹凸状;所述的受力桩为钢筋,所述的预埋件为钢绞线。

一种预制柱墙的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将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调平固定后,进行接缝处的密封作业,第一预制体与第二预制体节点处所设置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且所述的浇筑空间内水平伸出的预埋钢绞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重叠围合,在围合中从上至下插入钢筋,从顶部注入凝固材料,最后进行接缝处的密封作业,其中,所述的凝固材料为无收缩砂浆,所述的密封作业为在所述的节点外侧采用乙烯棒6以及耐候封胶5进行封堵。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和图2,一种预制柱墙包括第一预制体1、第二预制体2和连接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预制体为预制柱,第二预制体为预制外围护墙;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凝固材料8、预埋件3以及嵌插在预埋件重叠围合圈内的受力桩4,且所述的受力桩为钢筋,所述的预埋件为钢绞线。预制柱在制造时,其内部也预埋若干个钢绞线7。

所述的预制柱设置了第一预制体槽口11,,所述的第二预制体设置了第二预制体槽口21,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槽口11与所述的第二预制体槽口21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的浇筑空间能注入凝固材料,所述的凝固材料为无收缩砂浆8。所述的预制柱和预制外围护墙水平方向不出筋,降低了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制作的复杂度、脱模的难度和漏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另外,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水平节点处自带挡边,可以充当模板挡边,不需要再在现场进行支模,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室内节点处的免抹灰。

所述的钢绞线一端能绑扎在预制柱的结构或构造钢筋上,另一端从第一预制体槽口11伸出,伸出的部位以钢绞线长度足够充填节点区域为宜。所述的钢绞线一端能绑扎在预制外围护墙的结构或构造钢筋上,另一端从第二预制体槽口21伸出,伸出的部位以钢绞线长度足够充填节点区域为宜。且钢铰线在预制柱和预制外围护墙生产阶段弯至模底,待浇筑完成并脱模后可从构件面层抠出。钢绞线的布距为不大于500mm间距,宜取400mm,但距离底部和顶部分别不超过200m。当往浇筑空间注入无收缩砂浆时,钢绞线伸出的一端能与无收缩砂浆形成一体,增加了连接节点处的稳定性,使得墙体更加牢固。

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槽口11与第二预制体槽口21皆为楔形槽口,且第一预制体槽口11的深度为10mm,第二预制体槽口21的深度为85mm,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体为预制柱,第二预制体为预制外围护墙,所以预制柱连接处脱模后处理为粗糙面,预制外围护墙槽口的模板采用花纹钢板以使得脱模后呈现凹凸状,以增强无收缩砂浆的粘结性。

一种预制柱墙的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在施工安装时,选用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作为背衬材料,直径宜为缝宽的1.2-1.5倍,将背衬材料用专用胶粘剂粘于预制柱与预制外围护墙,待预制柱和预制外围护墙调平固定后,进行接缝处的密封作业,预制柱与预制外围护墙节点处所设置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且所述的浇筑空间内水平伸出的预埋钢绞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重叠围合,在围合中从上至下插入钢筋,从顶部注入凝固材料。

所述的密封作业为在所述的节点外侧采用乙烯棒6以及耐候封胶5进行封堵。

实施例三:

结合图3和图4,一种预制柱墙包括第一预制体1、第二预制体2和连接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预制体为预制外围护墙,第二预制体也为预制外围护墙;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凝固材料8、预埋件3以及嵌插在预埋件重叠围合圈内的受力桩4,且所述的受力桩为钢筋,所述的预埋件为钢绞线。

所述的第一预制体设置了第一预制体槽口11,,所述的第二预制体设置了第二预制体槽口21,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槽口11与所述的第二预制体槽口21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的浇筑空间能注入凝固材料8,所述的凝固材料为无收缩砂浆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槽口11和第二预制槽口21皆能描述为预制外围护墙槽口,以下不在赘述。

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水平方向不出筋,降低了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制作的复杂度、脱模的难度和漏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另外,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水平节点处自带挡边,可以充当模板挡边,不需要再在现场进行支模,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室内节点处的免抹灰。

所述的钢绞线一端能绑扎在预制外围护墙的结构或构造钢筋上,另一端从预制外围护墙槽口11或21伸出,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槽口的深度为50mm,伸出的部位以钢绞线长度足够充填节点区域为宜。且钢铰线在预制外围护墙生产阶段弯至模底,待浇筑完成并脱模后可从构件面层抠出。钢绞线的布距为不大于500mm间距,宜取400mm,但距离底部和顶部分别不超过200m。当往浇筑空间注入无收缩砂浆时,钢绞线伸出的一端能与无收缩砂浆形成一体,增加了连接节点处的稳定性,使得墙体更加牢固。

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槽口11或21皆为楔形槽口,预制外围护墙槽口的模板采用花纹钢板以使得脱模后呈现凹凸状,以增强无收缩砂浆的粘结性。

一种预制柱墙的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在施工安装时,选用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作为背衬材料,直径宜为缝宽的1.2-1.5倍,将背衬材料用专用胶粘剂粘于预制外围护墙,待两个预制外围护墙调平固定后,两个预制外围护墙形成“一”字型连接。相比于通常的外挂墙体外侧使用聚乙烯棒加耐候密封胶封堵,中间为减压空仓,里侧采用防水橡胶条的双层防水构造,本实施例外侧依然采用乙烯棒6加耐候封胶5封堵,但是内侧采用楔形槽口连接,增加了可能入侵雨水的所需要的路径长度,同时内侧利用现浇砂浆自防水,防水性能更可靠。且两个预制外围护墙节点处所设置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且所述的浇筑空间内水平伸出的预埋钢绞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重叠围合,在围合中从上至下插入钢筋,从顶部注入凝固材料。

实施例四

结合图5和图6,一种预制柱墙包括第一预制体1、第二预制体2和连接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预制体为预制外围护墙,第二预制体也为预制外围护墙,但所述的第一预制外围护墙的槽口深度为10mm,第二预制外围护墙的槽口深度为85mm;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凝固材料8、预埋件3以及嵌插在预埋件重叠围合圈内的受力桩4,且所述的受力桩为钢筋,所述的预埋件为钢绞线,相比于通常的普通钢筋连接,钢绞线能起到防裂作用,且更软更易于操作。

所述的第一预制体设置了第一预制体槽口11,,所述的第二预制体设置了第二预制体槽口21,所述的第一预制体槽口11与所述的第二预制体槽口21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所述的浇筑空间能注入凝固材料,所述的凝固材料为无收缩砂浆8。

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水平方向不出筋,降低了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制作的复杂度、脱模的难度和漏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另外,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水平节点处自带挡边,可以充当模板挡边,不需要再在现场进行支模,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室内节点处的免抹灰。

所述的钢绞线一端能绑扎在预制外围护墙的结构或构造钢筋上,另一端从预制外围护墙槽口11或21伸出,伸出的部位以钢绞线长度足够充填节点区域为宜。且钢铰线在预制外围护墙生产阶段弯至模底,待浇筑完成并脱模后可从构件面层抠出。钢绞线的布距为不大于500mm间距,宜取400mm,但距离底部和顶部分别不超过200m。当往浇筑空间注入无收缩砂浆时,钢绞线伸出的一端能与无收缩砂浆形成一体,增加了连接节点处的稳定性,使得墙体更加牢固。

所述的预制外围护墙槽口11或21皆为楔形槽口,预制外围护墙槽口的模板采用花纹钢板以使得脱模后呈现凹凸状,以增强无收缩砂浆的粘结性。

一种预制柱墙的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采用槽口式竖向通缝的构造方法,在施工安装时,选用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作为背衬材料,直径宜为缝宽的1.2-1.5倍,将背衬材料用专用胶粘剂粘于预制外围护墙,待两个预制外围护墙调平固定后,两个预制外围护墙形成“l”字型连接。相比于通常的外挂墙体外侧使用聚乙烯棒6加耐候密封胶5封堵,中间为减压空仓,里侧采用防水橡胶条的双层防水构造,本实施例外侧依然采用乙烯棒6加耐候封胶5封堵,但是内侧采用楔形槽口连接,增加了可能入侵雨水的所需要的路径长度,同时内侧利用现浇砂浆自防水,防水性能更可靠。且两个预制外围护墙节点处所设置的槽口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且所述的浇筑空间内水平伸出的预埋钢绞线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重叠围合,在围合中从上至下插入钢筋,从顶部注入凝固材料。

综合上,本发明的一种预制柱墙及预制柱墙竖直接缝的构造方法,不仅构造简单,容易操作,还提高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稳定性和防水性更佳。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