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53125发布日期:2020-02-18 11:01阅读:1303来源:国知局
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墙板结构体系中的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使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干法连接和湿法连接两种。采用干法连接时,相邻预制墙板之间通过预埋的金属连接件进行对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相邻墙板之间存在缝隙,只能通过后期的修进行遮盖;而且装修装饰材料容易在热胀冷缩情况下出现裂缝,造成后期维修麻烦。采用湿法连接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1、相邻预制墙板的竖向连接部位采用铝模或木模进行现场支模,通过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2、在预制墙板的侧端面预留缺口,缺口内预埋软索锚环,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侧端面形成相互配合的台阶形,现场施工时向两个软索锚环中插入竖向通长钢筋,然后再向缺口内浇筑混凝土,具体方案参见专利文件《cn206337655u-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及其加强软索锚环连接结构》。湿法连接也存在以下问题:1、模板搭设增加现场支模工作量;2、采用软索连接时,单个墙板有3m左右高度,且软索的形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当两个墙板水平拼合后,施工时插入竖向通长钢筋对准每个软索比较困难,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软索的形状不固定,一旦发生变形,很难实现竖向通长筋的穿插,施工效率低;而且相邻墙体之间的现浇带受力性能一般,无法应用于高楼层和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

因此,现在需要研发一种新的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可实现墙板之间力学性能上的可靠连接,抗震性能强,现场施工时无需搭设模板,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墙板竖向缝拼接结构受力性能不理想、施工不便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拼接面开设有竖向的通长缺口,所述通长缺口内设置有锚固筋,所述锚固筋的一端预埋于所述预制墙板的混凝土中,另一端位于所述通长缺口内且不超出所述通长缺口的外边缘。本方案中,所述锚固筋不超出于所述预制墙板的缺口边缘。本方案中在预制墙板的左侧端面或者右侧端面或者室内侧表面开设通长缺口,预埋在预制墙板内的箍筋一部分置于通长缺口,但不超出边缘。这样设置,预制墙板在工厂预制时,边缘模具不用开设出筋孔,简化了模具结构,同时也简化了装拆模的难度;预制墙板运输时,由于预制墙板边缘的保护,露出的箍筋不容易被碰到,因此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对钢筋的折弯;在装配时将两个预制构件的通长缺口相对的拼接形成混凝土浇筑的墙板键槽,而通长缺口内的箍筋部分能与现浇混凝土结合,这样增强了预制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部分的连接,由于两个墙板的通长缺口边缘拼合形成了围合空间,因此无需再搭设现浇混凝土的模板,优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还包括上层钢筋网片、下层钢筋网片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边缘钢筋骨架,所述边缘钢筋骨架设置在预制墙板的竖向拼接处,所述边缘钢筋骨架包括所述锚固筋。这样设置用于连接双面钢筋网片的边缘钢筋骨架即作为箍筋,最外侧边的箍筋起着双重作用,还能对上层的钢筋网片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减少模具内临时支撑件的使用,生产工序简单,结构合理。

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内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两个所述双面钢筋网片之间在靠近竖向侧端面的位置通过多个所述锚固筋连接。这样设置,减少了另外放置锚固筋的操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双面网片钢筋整体性好,双面钢筋网片同时锚固在预制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中,能提高预制墙板的整体性,将预制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通长缺口为c型凹槽或者台阶状缺口。

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为外墙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饰层、保温层和承重层,所述通长缺口开设在所述承重层上。将外饰层、保温层和承重层设置在一起,且只在承重层上开设缺口,在保证与其他墙板之间连接的同时,外饰层和保温层还起着保温防水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和外饰层的侧边对承重层的侧边形成l型包裹,所述通长缺口设置于所述承重层靠近所述保温层侧边的室内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为内墙板,所述通长缺口设置于所述内墙板的室内侧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包括上述的预制墙板,至少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拼接面围合形成墙板键槽,所述墙板键槽内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与所述锚固筋交叉的空间内插有竖向纵筋,所述墙板键槽内填充现浇混凝土将所述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在本方案中,两个预制墙板之间可以通过水平拼接形成一字型连接结构或者l型连接结构或者t型连接结构,三个预制墙板之间可以拼接成为t型连接结构,四个预制墙板之间可以水平拼接为十字型拼接结构。预制墙板的通用性强,两个以上的预制墙板之间的拼接方式比较自由,预制墙板之间拼接形成墙板键槽,墙板键槽内设置螺旋箍筋和竖向纵筋,然后再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竖向纵筋将锚固筋和螺旋箍筋约束在一起,混凝土将这三者锚固之后,相当于墙板坚键槽形成了暗柱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抗剪、抗震性能,可以用于超过6层的墙板结构,能用于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湿连接节点需要搭设模板或者向软索中穿插竖向纵筋难以操作的技术问题,现场施工比较方便,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单个预制墙板缺口处的现浇混凝土形成了剪力键,起到将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连接起来的作用,增大了预制墙板与墙板键槽之间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预制墙板相互拼接的竖向端面处还设置有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的末端置于所述预制墙板的竖向侧端面的缺口内。设置加强箍筋,一方面能增强预制墙板侧端面的强度,另一方面加强箍筋末端从预制墙板侧端面伸出,与现浇混凝土连接,提高了现浇混凝土的强度,也增强了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螺旋箍筋和竖向纵筋在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墙板键槽。这样保证了预制墙板之间的墙板键槽内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的竖向缝拼接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吊装定位第一预制墙板,然后依次吊装第二预制墙板及剩余的预制墙板并将各个预制墙板的竖向侧端面水平拼接围合形成墙板键槽;

s2、向预制墙板的锚固筋内部插入竖向纵筋并与锚固筋绑扎固定;

s3、将螺旋箍筋从墙板键槽的顶侧旋转至底侧,同时保持竖向纵筋置于螺旋箍筋内部;

s4、向墙板键槽内浇筑现浇混凝土,并养护成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与步骤s2合并为一个步骤:在吊装每一个预制墙板之前,在预制墙板侧端面伸出的锚固筋内部插入并绑扎固定竖向纵筋,然后再依次吊装和定位各个预制墙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方案中的预制墙板侧边预留缺口,锚固筋置于通长缺口内,未突出于预制墙板侧边缘,没有超出预制构件边缘,生产时模具简单且脱模容易,运输时比较方便,提高装车率;

2、本方案中预制墙板的侧边端面伸出多个锚固筋,两个以上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可以形成一字型、l型或t型的墙板连接结构,三个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可以形成t型连接结构,四个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可以形成十字型连接结构,在几个预制墙板之间的墙板键槽内设置螺旋箍筋和竖向纵筋,浇筑现浇混凝土将锚固筋、螺栓箍筋和竖向纵筋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几个预制墙板之间的可靠连接;本方案的预制墙板连接结构抗震性强、抗剪性强、抗拉拔能力强,可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也可适用于6层楼以上的墙板结构。

3、本方案的预制墙板水平连接结构中,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缺口拼合成墙板键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向键槽内浇筑混凝土时,缺口的边缘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无需在施工现场搭设模板;现场施工操作非常方便,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2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3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及内部配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5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6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7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8中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5中第二预制墙板的立体示意图(示意螺旋箍筋和竖向纵筋);

图10为图6的右侧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预制墙板,101-承重层,102-保温层,103-外饰层,2-第二预制墙板,3-墙板键槽,4-锚固筋,5-c型凹槽,6-台阶,7-钢筋网片,8-加强箍筋,9-竖向纵筋,10-螺旋箍筋,11-第三预制墙板,13-附加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参考示意图1,本实施例的墙板结构为一字型结构外墙板,依次包括内部承重层101、中间保温层102和外饰层103,承重层101混凝土内锚固有双面钢筋网片7,在承重层101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通长的、与承重层101等高的c型凹槽5,c型凹槽5中间深两边浅。本实施例中双面钢筋网片7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与墙板等高的两排竖向筋,一排靠近承重层101的外侧、另一排靠近承重层101的内侧,还包括多排设置在竖向筋外侧的举行钢筋圈,多个这种钢筋圈的末端从c型凹槽5中露出,且露出的钢筋圈不超过c型凹槽5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墙板在生产时:可以采用反打法生产也可以采用顺序法生产,反打法也即先放置饰面层、保温层102,然后浇筑承重层101混凝土;顺序法生产是指生产承重层101,在承重层101尚未完全凝固成型时,将保温层102和外饰层103铺上,通过连接件将三者连接固定。

继续参见示意图1,本实施例中的两个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形成一字型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两块左右相邻设置的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相互拼接的端面均设置有竖向竖直方向通长的缺口,本实施例中缺口形状为c型凹槽5。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相互拼接的端面伸出有锚固筋4,锚固筋4置于凹槽内且未超出于第一或第二预制墙板2的侧端面。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缺口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墙板键槽3中设置有一个螺旋箍筋10。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二预制墙板2的锚固筋4交叉围合的空间内还分别设置有竖向纵筋9,墙板键槽3内填充现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将竖向纵筋9插入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之间,能对这二者起到约束作用,保证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即便遇到地震情况,两个预制墙板之间也不会脱离;现浇混凝土后两个墙板之间相当于形成了暗柱结构,增强了墙板键槽3的抗拉强度和抗震性能;在两个墙板之间的墙板键槽3内现浇混凝土时,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凹槽边缘可以充当模板,因此无需在施工现场再次搭设拼缝处的模板,减轻了现场施工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继续参见示意图1,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中预埋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竖直方向的最外侧从竖向侧端面露出成为锚固筋4,锚固筋4的宽度不超出于第一预制墙板1或第二预制墙板2的边缘处。本实施例中螺旋箍筋10的俯视外轮廓为圆形,螺旋箍筋10的直径大于c型凹槽5的宽度且小于墙板键槽3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墙板键槽3的形状,将螺旋箍筋10设置为相配合的形状,如或方形或多边形。

本实施例中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吊装并定位第一预制墙板1,吊装并定位第二预制墙板2,将第二预制墙板2的c型凹槽5与第一预制墙板1的c型凹槽5相对,水平拼接形成墙板键槽3;

s2、向第一、第二预制墙板2端面的锚固筋4内插入第一和第二竖向纵筋9,然后将螺旋箍筋10从墙板键槽3的顶侧旋转至底侧,同时保持第一和第二竖向纵筋9置于螺旋箍筋10内部;

s3、向墙板键槽3内浇筑现浇混凝土,并养护成型。

本方案通过在两个墙板的竖向端部设置c型凹槽5,两个c型凹槽5相对组成墙板键槽3,通过螺旋箍筋10和竖向纵筋9将两个预制墙板的锚固筋4连接在一起,再浇筑现浇混凝土实现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这样现浇的墙板键槽3相当于一个暗柱,将两个预制墙板非常牢靠的连接,使得一字型墙板连接结构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相比现有技术中的软索连接具有更强的抗拉和抗震能力;而且施工非常简便,现场湿作业很少,螺旋箍筋10放置非常方便简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软索连接时所存在的软索变形难以穿插等问题。

实施例2

参考示意图2,本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左侧端面开设有通长的c型凹槽5,其中内部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在c型凹槽5附近的混凝土中还锚固有多根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8的一部分从c型凹槽5处露出,且露出部分不超出c型凹槽5的边缘。这样的配筋方式,相比实施例1中能增强c型凹槽5处的钢筋混凝土强度,加强箍筋8加强了局部的混凝土强度,且露出的部分将锚固于现浇混凝土中,提高了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继续参考示意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墙板水平拼接形成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区别在于: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竖向侧面还预埋多个水平方向的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8的末端从预制墙板侧端面露出,且不超出于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边缘端。这样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中双面钢筋网片7从竖向侧端面伸出形成锚固筋4,加强箍筋8末端也从竖向侧端面伸出成为锚固筋4,相比实施例1中的预制墙板,提高了锚固筋4的密度,一方面能增强预制墙板凹槽处的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能增强两个预制墙板的墙板键槽3的强度,提高墙板连接结构的抗震性能。

实施例3

参见示意图3,本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结构为内墙板,预制墙板左侧和右侧的端面开设通长的台阶6形状的缺口,预制墙板内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之间通过多个锚固筋4连接,预制墙板最外侧边锚固筋4的一部分设置于台阶6内,而且露出于外部的锚固筋4的宽度不超过台阶6边缘。本实施例中的内墙板的制作方法大致为:首先在台模上设置边模,并按照预定位置尺寸摆放双面钢筋网片7及预埋吊具,用锚固筋4连接两个双面钢筋网片7最外侧以及中间位置上对应的交叉点;然后浇筑混凝土、振捣养护成型;最后达到脱模强度时进行脱模。

继续参见示意图3本实施例中的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其中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竖向侧端面设置有竖向通长的台阶6状缺口。两个预制墙板内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钢筋网片7的侧端面从台阶6状缺口露出形成锚固筋4。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两个台阶6状缺口的凸出部位相对,两个预制墙板的缺口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在墙板键槽3的锚固筋4内分别设置2个竖向纵筋9,然后将螺旋箍筋10从墙板键槽3的顶侧旋转至底侧,在墙板键槽3的开口一侧设置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将墙板键槽3填充满,从而将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一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差别在于:浇筑墙板键槽3混凝土之前,需搭设台阶6状缺口一侧的模板。

实施例4

参见示意图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均为外墙板,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层接的承重层101、保温层102和外饰层103;承重层101中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承重层101竖向侧端面设置有通长的凹槽。其中,第一预制墙板1中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的竖向侧端面与承重层101齐平,第二预制墙板2中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的竖向侧端面宽于承重层101。两个预制墙板的承重层101的锚固筋4超过承重层101的边缘。将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锚固筋4相对,第一预制墙板1的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与第二预制墙板2的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相接,两个承重层101的凹槽之间形成墙板键槽3。墙板键槽3内设置有外轮廓为圆柱形的螺旋箍筋10,螺旋箍筋10和两个预制墙板的锚固筋4的交叉空间内部设置有竖向纵筋9,墙板键槽3内现浇混凝土将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充当了墙板键槽3的外部模板,因此只需要搭设内部模板,施工比较简单。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继续参见示意图4,在本实施例中,承重层101的侧端面中预埋有n形的开口箍筋,其中开口端预埋在承重层101预制混凝土中,弧形端部伸出至凹槽中且凸出于承重层101边缘。这样增强了预制墙板侧端部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预制墙板水平拼接结构的整体性。

本实施例中承重层101的锚固筋4超过了承重层101的凹槽边缘,这样两个预制墙板水平拼2接时所形成的墙板键槽3的空间会更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与承重层101齐平时,或者在内墙板中,将锚固筋4设置为凸出于凹槽边缘;这样只需要在墙板键槽3的两侧都搭设模板后再浇筑混凝土即可。

实施例5

参考示意图5、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墙板为整体一字型的外墙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饰层103、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1,其中在一侧的末端,保温层102和外饰层103对承重层101形成l型包裹。在承重层101的室内侧表面靠近保温层102端面的位置开设有与预制墙板等高、通长的c型凹槽5。其中预制混凝土中设置有双面的钢筋网片7,钢筋网片7的一部分从c型凹槽5中露出。本实施例中在c型凹槽5处的预制混凝土内还设置有多个闭合锚固筋4,该闭合锚固筋4与双面钢筋网片7绑扎,且闭合锚固筋4的末端露出于c型凹槽5中。这样设置,加强了c型凹槽5处的混凝土强度,避免此处成为预制墙板受力薄弱区。

参考示意图5,本实施例中的l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包括水平方向拼接形成l型的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

参考示意图5、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为外墙板,从外之内包括依次层接的外饰层103、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1。其中第一预制墙板1的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的竖向侧端面包围承重层101的侧端面,在承重层101靠近保温层102的室内侧设置有竖直方向通长的缺口,第二预制墙板2承重层101的竖向侧端面设置有竖直方向通长的缺口。第一预制墙板1承重层101中预埋有双面钢筋网片7,还设置有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8的一部分预埋在承重层101混凝土中,另一部分露出于承重层101的侧端面形成锚固筋4。第二预制墙板2中预埋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的最外侧露出承重层101混凝土成为锚固筋4。

参考示意图5,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竖向竖直方向通长的缺口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墙板键槽3中设置有螺旋箍筋10,螺旋箍筋10和锚固筋4交叉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竖向纵筋9。墙板键槽3内填充现浇混凝土后将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边缘可以充当模板,因此无需在施工现场再次搭设模板,减轻了现场施工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l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吊装并定位第一预制墙板1,吊装并定位第二预制墙板2,将第二预制墙板2的c型凹槽5与第一预制墙板1的c型凹槽5相对拼接形成墙板键槽3;

s2、向第一、第二预制墙板2端面的锚固筋4内插入第一和第二竖向纵筋9,然后将螺旋箍筋10从墙板键槽3的顶侧旋转至底侧,同时保持第一和第二竖向纵筋9置于螺旋箍筋10内部;

s3、向墙板键槽3内浇筑现浇混凝土,并养护成型。

实施例6

参考示意图6,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外墙板依次包括内部承重层101、中间保温层102和外饰层103。承重层101混凝土内锚固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之间通过锚固筋4连接。承重层101中间位置的室内侧表面开设有通长的c型缺口,锚固筋4为c型凹槽5处预制混凝土中预埋的多个水平方向的锚固筋4,锚固筋4与双面钢筋网片7固定,且一部分露出于c型凹槽5内。

继续参考示意图6,本实施例中的t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其中第一预制墙板1为外墙板,从外之内包括依次层接的外饰层103、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1。第二预制墙板2为内墙板。第一预制墙板1的承重层101表面以及第二预制墙板2的侧端面设置有竖向通长的缺口,本实施例中缺口形状为c型凹槽5。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凹槽相对,两个预制墙板水平方向拼接形成t字型的连接结构。第一预制墙板1承重层101与第二预制墙板2内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双面钢筋网片7之间通过多个箍筋连接,双面钢筋网片7一部分露出于c型凹槽5中形成锚固筋4,锚固筋4的宽度不超出于第一或第二预制墙板2的凹槽边缘处。

继续参见示意图6,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缺口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第一预制墙板1承重层101与第二预制墙板2的c型凹槽5之间拼合形成墙板键槽3,墙板键槽3内部空间设置有螺旋箍筋10。本实施例中螺旋箍筋10的外轮廓为圆柱形,螺旋箍筋10的直径大于c型凹槽5的宽度且小于墙板键槽3的宽度,螺旋箍筋10竖向贯穿墙板键槽3,且螺旋箍筋10与两个预制墙板等高。螺旋箍筋10和两个锚固筋4交叉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竖向纵筋9。墙板键槽3内填充现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t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5中基本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参见示意图7,本实施例中的t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和第三预制墙板11,其中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一竖向侧端面设置有通长的台阶6状缺口,第三预制墙板11的竖向侧端面设置有c型凹槽5。前述三个预制墙板内设置有双面钢筋网片7,钢筋网片7的最外侧钢筋从台阶6状缺口或c型凹槽5中露出形成锚固筋4。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台阶6状缺口相对,且两个预制墙板的台阶6边缘相接,第三预制墙板11的凹槽与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台阶6状缺口围合形成墙板键槽3。在三个锚固筋4内分别设置竖向纵筋9,墙板键槽3内还设置有与三个预制墙板等高的螺旋箍筋10,现浇混凝土将墙板键槽3填充满,将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和第三预制墙板11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t字型预制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与实施例6中基本相同,差别在于:s1、依次吊装和定位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并将二者的台阶6状缺口相对;再吊装和定位第三预制墙板11,并将其凹槽对准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台阶6状缺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为三明治外墙板,包括外饰层103、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1,将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的端部设置成长于承重层101,以形成台阶6状缺口。这样在浇筑t型墙板连接结构的墙板键槽3内混凝土时,无需搭设外侧的模板,简化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在其他改进的方案中,三个预制墙板中还设置有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8为闭合箍筋,一部分锚固于预制墙板中,另一部分露出于侧端面的台阶6状缺口或凹槽处。

实施例8

参见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三个预制墙板组成t字形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和第三预制墙板11,其中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均为预制外墙板,一个为预制内墙板。预制外墙板从外侧至内侧包括依次层接的外饰层103、保温层102和承重层101,其中外饰层103和保温层102在竖向侧端面宽于承重层101,在室内侧形成了台阶6状缺口;预制内墙板的一个竖向侧端面设置有竖向通长的c型凹槽5。这三个预制墙板在生产时均在竖向侧端面放置了多个加强箍筋8,该加强箍筋8的一端从承重层101的台阶6处或预制内墙板的竖向侧端面露出。

继续参见附图8所示,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和第三预制墙板11的竖向侧端面围合,也即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的台阶6状缺口相对,然后第三预制墙板11的c型凹槽5在室内侧与台阶6状缺口围合形成了墙板键槽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的承重层101的竖向侧端面在室内侧水平延伸且与保温层102相对形成一个反坎。这样设置,反坎充当了墙板键槽3的部分边模,避免在浇筑墙板键槽3内现浇混凝土时,混凝土从第一预制墙板1与第三预制墙板11、第二预制墙板2与第三预制墙板11之间的缝隙大量流出,保证了墙板键槽3混凝土的密实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三预制墙板11的宽度比较大,能封堵第一和第二预制墙板2室内侧的缺口部分,则不需要设置反坎。

继续参见附图8所示,墙板键槽3内还放置有附加箍筋13,该附加箍筋13类似2个加强箍筋8组成的箍筋环结构,包括2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环。该附加箍筋13y轴两端分别与第一预制墙板1、第二预制墙板2的承重层101伸出的加强箍筋8交叉,且交叉空间内插有竖向纵筋9,将附加箍筋13和加强箍筋8约束在一起;该附加箍筋13x轴一端靠近第三预墙板的加强箍筋8末端。在墙板键槽3内设置有螺旋箍筋10,螺旋箍筋10同时与附加箍筋13x轴一端以及第三预制墙板11加强箍筋8相交叉,而且在各自交叉的空间内插有竖向纵筋9,将彼此约束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的t型墙板连接结构,三个预制墙板之间通过墙板键槽3内的钢筋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墙板键槽3内通过附加箍筋13、竖向纵筋9和螺旋箍筋10实现了三个预制墙板彼此之间可靠的连接。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墙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预制墙板的竖向侧端面设置的加强箍筋8与内部的双面钢筋网片7是相互独立的,也即在生产时先设置底层的钢筋网片7,然后将加强箍筋8分别在竖向侧端面与底层钢筋网片7绑扎好,再放置上层钢筋网片7;加强箍筋8一方面起着定位上、下钢筋网片7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预制墙板竖向侧端面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高了三个预制墙板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中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附加箍筋13和螺旋箍筋10的设置,在吊装定位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之后,放置附加箍筋13并插入竖向纵筋9,以实现第一预制墙板1和第二预制墙板2之间的钢筋连接;然后吊装第三预制墙板11,再附加箍筋13和第三预制墙板11的加强箍筋8内部分别插入竖向纵筋9,再将螺旋箍筋10从顶侧旋转至底侧,同时保持两根竖向纵筋9均位于螺栓箍筋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