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455发布日期:2020-03-13 06:1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搅拌车。



背景技术:

现代隧道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混凝土,然而,混凝土的运输成为难题:因隧道里的空间限制,普通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无法会车;特别是中等断面(截面积10m2-50m2)的隧道建设时,普通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甚至无法进入;同时,因隧道较长,使用管道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容易出现堵管、管中混凝土浪费等问题。

目前使用的搅拌车由井口运输混凝土至隧道工地;在工地完成卸料后返回,继续装料,往返运输。现有搅拌车为轨道式、小方量搅拌车,每次运输混凝土2-3方;或采用轨道式、搅拌筒尾端封闭的搅拌车,每次运输4-6方。可见,目前的搅拌车罐体较小,单次运输方量少,无法满足使用大量混凝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车,以解决用于隧道等狭小空间作业的搅拌车运输容量偏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车包括搅拌筒、后部支撑轮组件、前部平台,所述搅拌筒的前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前部平台上,所述前部平台包括前部轮对,所述搅拌筒的后部可滚动地支撑在后部支撑轮组件上。

可选择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包括后部轮对,所述搅拌筒的最低点相对于所述后部轮对的最低点的高度为-1cm~2cm。

可选择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托轮,所述搅拌筒的后部设置有同轴的环状的后部导轨,所述后部导轨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托轮上。

可选择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组所述后部轮对,所述托轮与所述后部导轨的公切线的垂线朝向两组所述后部轮对之间的间隔。

可选择的,所述前部平台设置有第一扭矩输出件和第二扭矩输出件,所述搅拌筒同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扭矩输出件的输出轴,所述前部轮对包括与所述第二扭矩输出件传动连接的前部轮对。

可选择的,所述前部平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扭矩输出件和所述第二扭矩输出件电连接的蓄电池。

可选择的,所述前部平台设置有拖钩部。

可选择的,所述搅拌车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搅拌筒的中部支撑轮组件。

可选择的,所述搅拌筒的后部的高度相对较高,所述搅拌筒包括位于前部渐缩部、后部渐缩部以及中部的圆筒部。

可选择的,所述搅拌筒的后部设置有同轴的进料口以及围绕所述进料口的出料口。

可选择的,所述出料口的最低点的高度为1.2m-1.3m。

可选择的,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照明灯、摄像头和雷达。

可选择的,所述前部平台上设置有清洗水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部平台和后部支撑轮组件代替车架后可以降低搅拌筒的支撑高度,从而允许搅拌筒具有更大的截面和更大的体积,以适应狭小的隧道中的施工作业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搅拌车利用搅拌筒筒口进料和出料,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且出料高度比现有搅拌车中利用卸料槽卸料方式高,满足了隧道中各种混凝土施工设备的进料高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后部支撑轮组件和后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托轮与后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搅拌筒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池2清洗水箱

3减速机4搅拌筒

5后部轮对6托轮

7前部轮对8前部平台

9拖钩部10支撑架

11后部导轨12中部支撑轮组件

13进料口14出料口

15前部渐缩部16后部渐缩部

17中部圆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搅拌车,其中,所述搅拌车包括搅拌筒4、后部支撑轮组件、前部平台8,所述搅拌筒4的前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前部平台8上,所述前部平台8包括前部轮对7,所述搅拌筒4的后部可滚动地支撑在后部支撑轮组件上。

本方案的搅拌筒4通过后部支撑轮组件和前部平台8来支撑,即后部支撑在所述后部支撑组组件上,而前端支撑在前部平台8上,搅拌筒4没有通过高度相对较大的车架来支撑,高度较小的后部支撑轮组件和前部平台8可以允许搅拌筒4相对于路面、轨道面等的高度更低,从而在高度受限的情况下,允许搅拌筒4具有更大的外径,具有更大的容积,更适应在狭小空间内作业,例如隧道等。

前部平台8设置有前部轮对7,配合后部支撑轮组件,可以在支撑面上移动,以允许搅拌车移动。搅拌筒4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前部平台8位于其前部位置,后部支撑轮组件位于其后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包括后部轮对5,所述搅拌筒4的最低点相对于所述后部轮对5的最低点的高度为-1cm~2cm。后部轮对5和前部轮对7的轮对结构是指包括成对的两个轮,两个轮沿左右方向间隔以为搅拌筒4提供稳定支撑。后部轮对5的最低点就是支撑在轨道、路面上的点,搅拌筒4的最低点与后部轮对5的最低点的高度差即为与搅拌筒4与搅拌车所在支撑面的高度差,具体的,搅拌筒4可以低于支撑面的高度,即-1cm的高度,例如在轨道作为支撑面时,搅拌筒4可以向下伸入两个导轨之间,其低于导轨1cm,在其他情况下,搅拌筒4相对于支撑面的高度可以为2cm,即高于支撑面2cm。

具体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包括支撑架1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顶部的托轮6,所述搅拌筒4的后部设置有同轴的环状的后部导轨11,所述后部导轨11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托轮6上。搅拌筒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后部导轨11,后部导轨11支撑在托轮6上,从而搅拌筒4可以围绕其中心轴线自旋转。支撑架10为后部轮对5和托轮6的支撑结构,其中可以设置弹性缓冲件,以缓冲搅拌筒4的振动冲击。参考图3和图4所示,后部导轨11的中心轴线与托轮6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后部导轨11及搅拌筒4同步转动时,托轮6也相应地转动,从而可以减小搅拌筒4转动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支撑轮组件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组所述后部轮对5,所述托轮6与所述后部导轨11的公切线的垂线朝向两组所述后部轮对5之间的间隔。托轮6传递搅拌筒4的压力作用,后部导轨11与托轮6彼此相切,在相切处后部导轨11向托轮6施加垂直于公切线的压力,该压力指向两组后部轮对5之间,设置两组后部轮对5可以提高受力稳定性。参考图5,托轮6的中线轴线不是平行于水平面的,而是形成为后部较高的倾斜形式,两组后部轮对5的间隔需要设置为保证压力方向指向两组后部轮对5之间,特别是两组轮对5的中心轴线之间。

另外,所述前部平台8设置有第一扭矩输出件和第二扭矩输出件,所述搅拌筒4同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扭矩输出件的输出轴,所述前部轮对7包括与所述第二扭矩输出件传动连接的前部轮对。第一扭矩输出件可以驱动搅拌筒4转动,以搅拌其内部的混凝土,第一扭矩输出件可以包括电机(或发动机、液压马达)及减速机3,搅拌筒4连接于该减速机3的输出轴;第二扭矩输出件用于驱动前部轮对7,从而带动搅拌车整体地移动,其也可以包括电机(或发动机、液压马达)及减速机。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平台8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扭矩输出件和所述第二扭矩输出件电连接的蓄电池1。蓄电池1可以为第一扭矩输出件的电机和第二扭矩输出件的电机提供电力,允许搅拌车独立地运行。

可选择的,所述前部平台8设置有拖钩部9。拖钩部9可以用于连接于其他的驱动设备,例如拖车,从而带动前部平台8也就是搅拌车移动。搅拌筒4的转动也可以通过外部动力实现,例如通过外部的电力、液压动力等驱动前部平台8上的扭矩输出件运行,从而扭矩输出件可以驱动搅拌筒4转动。

另外,所述搅拌车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搅拌筒4的中部支撑轮组件12。参考图2,在搅拌筒4的整体长度较大时,可以增加中部支撑轮组件12,增加对搅拌筒4的支撑点,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中部支撑轮组件12的结构可以与后部支撑轮组件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重复说明,中部支撑轮组件12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

具体的,所述搅拌筒4的后部的高度相对较高,所述搅拌筒4包括位于前部渐缩部15、后部渐缩部16以及中部的圆筒部17。参考图1和图2所示,搅拌筒4大致包括三段结构,即前部渐缩部15、后部渐缩部16以及中部的圆筒部17,前部渐缩部15可以适应前部的前部平台8,通过渐缩的形状而便于通过前部平台8来支撑,便于扭矩输出件的输出轴连接于前部渐缩部的轴心处,并且前部渐缩部15可以更贴合于支撑面,避免与支撑面产生干涉;后部渐缩部16可以适应后部支撑轮组件,并且便于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设置,同时可以更贴合于隧道的顶面,避免与隧道顶面产生干涉;中部圆筒部17基本不存在干涉问题,因此可以形成为外径基本恒定的圆筒状,增加体积。

另外,参考图5所示,所述搅拌筒4的后部设置有同轴的进料口13以及围绕所述进料口13的出料口14,优选的,所述出料口14的最低点的高度为1.2m-1.3m。如上所述搅拌筒4的后部为后部渐缩部16,可以增加出料口14的高度,并且,为了便于进料和出料,出料口14形成为围绕进料口13的形式,避免从进料口13进入的混凝土直接到达出料口14中。另外,出料高度比现有搅拌车中利用卸料槽卸料方式高,为1.2m-1.3m,满足了隧道中各种混凝土施工设备的进料高度要求。

此外,所述出料口14处设置有照明灯、摄像头和雷达。通过照明灯、摄像头和雷达可以对出料口14进行监控,便于观察出料口14处的出料情况,据此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出料。

此外,所述前部平台8上设置有清洗水箱2。清洗水箱2可以存储清洗用水,当搅拌筒4的混凝土排出后,其内壁上不可避免地残留有少量混凝土,因此,可以将清洗水箱2中的水通过水管导入搅拌筒4中,清洗搅拌筒4,避免混凝土粘结在搅拌筒4上。清洗水箱2可以安装压力泵,压力泵可以通过安装在前部平台8上的蓄电池1来驱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