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83419发布日期:2020-01-14 17:42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规模庞大,施工作业量大,确保施工人员快捷到达施工作业面,对垂直运输体系是严峻考验。传统工程施工中,超高层建筑基本采用附墙型临时施工电梯作为人员运输的主要攻击,临时施工电梯运行速度慢、运输效率低,且现场临时施工电梯位置有限,影响后期正是电梯的安装,会对工程整体工期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跃层电梯,也即jumplift,在正式电梯施工阶段提前安装、运行,利用跃层电梯实现永久电梯尽早投用,然而为满足跃层电梯最后转化为永久电梯,需要在安装跃层电梯之前,先于电梯井道内施工好电梯井道内构件及围护墙体,以为跃层电梯的安装创造条件,而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分段搭设悬挑脚手架来提供施工平台以完成电梯井道内构件及围护墙体的施工,这样的悬挑脚手架无法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向上爬升,而层层安拆又使得工作量大,浪费施工时间,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通过悬挑脚手架提供施工平台存在的无法爬升、层层安拆工作量大、浪费施工时间以及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主体结构上的电梯井道内,所述施工操作平台包括:

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可沿所述电梯井道向上爬升的爬升框架,所述爬升框架的侧部安装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相配合的支撑限位结构,通过所述支撑限位结构将所述爬升框架支撑限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以及

吊挂于所述爬升框架并可沿所述爬升框架升降的作业平台。

本发明在电梯井道内设置了可向上爬升的爬升框架,并在爬升框架内吊挂可升降调节的作业平台,通过作业平台的升降调节可使得该作业平台停在任意高度位置,从而实现全覆盖电梯井道的竖向施工范围,为作业人员提供牢固安全可靠的施工操作平台。该作业平台可相对于爬升框架升降调节,还可以随着爬升框架随着主体结构的向上施工而向上爬升,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爬升框架上对应所述作业平台底部的下方设有供承托住所述作业平台的防坠梁。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爬升框架上对应所述作业平台顶部的上方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通过吊索与所述作业平台连接,通过所述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作业平台的升降。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侧部安装有可转动的旋转支承件,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一端凸伸出所述作业平台形成悬挑支承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侧部;

所述作业平台对应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向下旋转;

在所述旋转支承件的悬挑支承端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时,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置于所述限位件上。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重于所述第一端,以使得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端始终抵靠于所述限位件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用于在主体结构的电梯井道内安装施工操作平台,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爬升框架,将所述爬升框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可沿所述电梯井道向上爬升,于所述爬升框架的侧部安装与所述主体结构相配合的支撑限位结构,在所述爬升框架爬升至设定位置时通过所述支撑限位结构将所述爬升框架支撑限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

提供作业平台,将所述作业平台吊挂于所述爬升框架上并可沿所述爬升框架升降,通过升降调节所述作业平台的位置以提供对应当前施工位置的操作平台。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于所述爬升框架上安装对应所述作业平台底部的下方的防坠梁,以通过所述防坠梁承托住坠落的作业平台。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提升机构,将所述提升机构安装于所述爬升框架上,并将所述提升机构通过吊索与所述作业平台连接,通过所述提升机构控制所述作业平台的升降。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旋转支承件,将所述旋转支承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侧部,且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一端凸伸出所述作业平台形成悬挑支承端,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侧部;

提供限位件,将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作业平台的侧部并对应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设置,通过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向下旋转;

在将所述作业平台升降至所述主体结构上对应的结构梁处时,旋转所述旋转支承件以支撑于所述结构梁上,且所述旋转支承件的第二端置于所述限位件上。

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于所述爬升框架的下方安装跃层电梯;

提供驱动机构,将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爬升框架的底部,并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跃层电梯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跃层电梯升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中爬升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中作业平台及提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中作业平台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主体结构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顶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安装在主体结构的电梯井道内,作为电梯井道围护墙体施工和正式电梯轨道及电梯门等的施工操作平台,可随着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爬升至施工层,尤其适合超高层建筑施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主体结构上的电梯井道内,该施工操作平台包括爬升框架21和作业平台23,爬升框架31设于电梯井道内并可沿电梯井道向上爬升,该爬升框架21的侧部安装有与主体结构相配合的支撑限位结构211,通过支撑限位结构211将爬升框架21支撑限位于主体结构上;作业平台23吊挂于爬升框架21上,并可沿爬升框架21升降调节。

结合图5所示,在主体结构10上形成电梯井道后,将爬升框架21吊装到电梯井道内,而后将爬升框架21通过其上设置的限位支撑结构211而限位到主体结构10上对应的结构层处,在主体结构10向上施工后,通过塔吊将爬升框架21向上吊起进而吊运至当前的施工层处,借助塔吊的辅助提升,可实现爬升框架21根据施工需求而进行向上爬升。在爬升框架21限位在主体结构10对应的结构层处时,作业平台23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施工操作平台,也即施工人员可站在该作业平台23上进行电梯井道的施工,作业平台23可通过升降调节而调整到所需的作业高度,能够完全覆盖电梯井道内的任意高度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爬升框架21上对应作业平台23底部的下方设有供承托住作业平台23的防坠梁212。通过在作业平台23的下方一定距离设置防坠梁212,在作业平台因意外坠落时,能够接住该下坠的平台,保证施工安全。

较佳地,作业平台23对应防坠梁212的侧部向外凸伸设置,使得该防坠梁212能够接住该作业平台2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爬升框架21上对应作业平台23顶部的上方设有提升机构22,提升机构22通过吊索221与作业平台23连接,通过提升机构22控制作业平台23的升降。

较佳地,提升机构22还包括提升葫芦222,该提升葫芦222上卷绕了部分吊索221,且该吊索221的端部与该提升葫芦222固定连接,通过提升葫芦222将吊索221卷绕在其上或者将卷绕的吊索221部分放出,而实现将作业平台23提升或下降的效果。

具体地,在设置一个作业平台23时,将提升葫芦222固定在爬升框架21的顶部,在爬升框架21的底部设置防坠梁212,通过提升葫芦222实现作业平台23的升降调节,通过防坠梁212防止作业平台23发生坠落危险。

较佳地,提升机构22设置有四个,设于作业平台23的四个角部处,能够实现平稳的调节作业平台23的升降运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业平台23的侧部安装有可转动的旋转支承件231,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一端凸伸出作业平台23形成悬挑支承端2311,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2312位于作业平台23的侧部;作业平台23对应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设有限位件232,限位件232限制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向下旋转;在旋转支承件231的悬挑支承端2311置于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时,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置于限位件232上。

利用旋转支承件231支撑在主体结构对应的部位处,可为作业平台23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作业平台23保持平稳。由于限位件232的设置,使得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只能从限位件232处向上旋转,而无法向下旋转。这样在该作业平台23上升调节时,旋转支承件231的悬挑支承端2311碰到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时,可驱使该旋转支承件231的悬挑支承端2311向下旋转,而第二端2312向上旋转,进而该作业平台23可继续向上提升而通过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而在该作业平台23停在主体结构上一对应位置时,该旋转支承件231的旋转支承端2311可向上旋转至呈水平状,进而置于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

进一步地,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重于第一端,以使得自然状态下第二端2312始终抵靠于限位件232上。通过设计第二端2312重于第一端,可使得在无外力作用在旋转支承件231上时,该第二端2312能够恢复到置于限位件232之上,而使得旋转支承件231呈水平状。

再进一步地,悬挑支撑端2311设有支座2313。通过支座2313可稳定的支撑在主体结构对应的部位上。

具体地,在作业平台23的相对两侧设置旋转支承件231,且每侧设置两个旋转支承件231,该旋转支承件231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作业平台23上,该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悬挑支承端2311设置,使得旋转支承件231在无外力的作用下,第二端2312可绕着该转轴而向下旋转,进而该第二端2312置于限位件232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作业平台23设有多个,且以上下对齐的方式设于爬升框架21内。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作业平台23设有三个,每一作业平台23均通过提升机构22吊挂在爬升框架21上,可通过提升机构22调节对应的作业平台23的高度位置。爬升框架21上对应每个作业平台23的底部均设置有防坠梁212,以保证施工安全。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作业平台23包括平台底架233、铺设于平台底架233之上的平台板234以及围设于平台递交233四周的护栏235。通过平台板234提供了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面,护栏235的设置能够起到围护的作用,对施工人员起到保护。较佳地平台底架233采用钢梁焊接形成,该平台底架233呈方框结构,且该方框结构的尺寸大于爬升框架21的尺寸,使得方框结构的两侧有部分伸出到爬升框架21的外侧,这样爬升框架21上设置的防坠梁212能够接住对应坠落的平台底架233。

限位件232采用牛腿,焊接固定在平台底架233的侧部。该牛腿的侧部凸伸出平台底架233的侧部。旋转支承件231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平台底架233的侧部。

在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爬升框架2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框213和底框214以及连接于顶框213和底框214的多个爬升轨道215;支撑限位结构211安装于爬升轨道215上。

较佳地,顶框213和底框214为方框结构,采用钢梁焊接形成,在顶框213和底框214内设置十字剪刀支撑。顶框213的四个角部处固设有吊耳,通过该吊耳可利用塔吊将爬升框架21向上吊起。爬升轨道215有四个,连接在顶框213和底框214的四个角部处,从而该爬升轨道215和顶框213以及底框214连接形成方形框柱结构,在该方形框柱结构内吊挂了多个作业平台23。

具体地,在爬升轨道215上间隔设有两道防坠梁212,第一道防坠梁212设置的顶部的作业平台23的底部下方,第二道防坠梁212设置在中部的作业平台23的底部下方,而底部的作业平台23通过底框214实现防坠。顶部的作业平台23的提升机构22的提升葫芦222固定在顶框213的底部,中部的作业平台23的提升机构22的提升葫芦222固定第一道防坠梁212的底部,底部的作业平台23的提升机构22的提升葫芦222固定在第二到防坠梁212的底部;三个作业平台23提供了三个施工作业面,且该三个施工作业面均可升降调节。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主体结构10上对应电梯井道的部位设有转接件101,该转接件101与爬升轨道215限位连接,通过转接件101限制爬升轨道215只能向上爬升,而不能向下移动。较佳地,主体结构10各结构层对应电梯井道处设置有结构梁,在结构梁上安装固定转接件101,在转接件101上设置有斜向设置的轨道槽,一个限位杆插设在该轨道槽内,且可沿着该轨道槽的设置方向移动,初始状态下,限位杆置于轨道槽的低端处。在爬升轨道215上间隔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倒钩,该爬上轨道215向上提升时,倒钩可推动限位杆向着轨道槽的高端处移动,进而倒钩通过该限位杆随着爬升轨道215继续向上提升,而在提升到位时,对应的倒钩可卡在限位杆上,而该限位杆处于轨道槽的低端处,从而限制了爬升轨道215向下移动,也支撑限位住了爬升轨道215。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爬升框架21的底部安装有驱动机构216,该驱动机构216用于提升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的跃层电梯。结合图5所示,随着主体结构10的向上施工,爬升框架21爬升到一定高度时,可在电梯井道内的底部安装跃层电梯,而跃层电梯的使用需要外部的提升结构来实现升降,通过设置在爬升框架21底部的驱动机构216来连接跃层电梯,利用驱动机构216提供跃层电梯升降的驱动力。

下面对本发明的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平台的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在主体结构上形成电梯井道之后,先于主体结构上对应电梯井道处的结构梁上固定转接件,而后将爬升框架的四个爬升轨道滑设在对应的转接件上,再将顶框和底框与爬升轨道连接固定,而后在固定连接防坠梁。接着再将各作业平台及提升机构安装到爬升框架上,从而就在电梯井道内形成了多个施工操作面,借助该些施工操作面可对电梯井道围护墙体进行施工,也可对正式电梯轨道及电梯门进行安装施工。在当前层施工好后,主体结构向上施工后,继续在结构梁上安装转接件,而后通过塔吊将爬升框架向上提升,使得作业平台也同步提升,进而对上部的电梯井道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作业平台可通过提升机构进行升降调节,以对爬升框架所对应的电梯井道的范围进行全覆盖。在该爬升框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电梯井道的下部安装跃层电梯,并通过爬升框架底部安装的驱动机构与跃层电梯提供驱动力。

本发明的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使二次结构墙体施工、电梯轨道安装工作可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流水作业,该整体爬升的平台代替传统分段搭设操作脚手架的施工方法,更加安全、高效、可靠,且能够降低成本。

电梯井道处的结构梁上安装的转接件,其可适应楼层梁高度变化而灵活布置,现场安装标高误差控制要求低,利于现场安装。

各层的作业平台是可升降调节的,平台的标高可根据工程需要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楼层高度的需求。且平台在达到对应的结构梁所在的位置时,可通过旋转支承件支撑在主体结构上,提高作业平台的平稳性。

爬升框架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而向上爬升,作为电梯井道内电梯构件安装和围护墙体施工的辅助平台,为下方的正式电梯提前安装创造条件,还为下方正式电梯施工阶段提前安装、运行提供顶部安全防护和防水措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下面对该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用于在主体结构的电梯井道内安装施工操作平台,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爬升框架21,将爬升框架21设于电梯井道内并可沿电梯井道向上爬升,结合图5所示,于爬升框架21的侧部安装与主体结构10相配合的支撑限位结构211,在爬升框架21爬升至设定位置时通过支撑限位结构211将爬升框架21支撑限位于主体结构10上;

结合图3所示,提供作业平台23,将作业平台23吊挂于爬升框架21上并可沿爬升框架21升降,通过升降调节作业平台23的位置以提供对应当前施工位置的操作平台。

结合图5所示,在主体结构10上形成电梯井道后,将爬升框架21吊装到电梯井道内,而后将爬升框架21通过其上设置的限位支撑结构211而限位到主体结构10上对应的结构层处,在主体结构10向上施工后,通过塔吊将爬升框架21向上吊起进而吊运至当前的施工层处,借助塔吊的辅助提升,可实现爬升框架21根据施工需求而进行向上爬升。在爬升框架21限位在主体结构10对应的结构层处时,作业平台23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施工操作平台,也即施工人员可站在该作业平台23上进行电梯井道的施工,作业平台23可通过升降调节而调整到所需的作业高度,能够完全覆盖电梯井道内的任意高度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于爬升框架21上安装对应作业平台23底部的下方的防坠梁212,以通过防坠梁212承托住坠落的作业平台23。通过在作业平台23的下方一定距离设置防坠梁212,在作业平台因意外坠落时,能够接住该下坠的平台,保证施工安全。较佳地,作业平台23对应防坠梁212的侧部向外凸伸设置,使得该防坠梁212能够接住该作业平台2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图1和图3所示,提供提升机构22,将提升机构22安装于爬升框架21上,并将提升机构22通过吊索221与作业平台23连接,通过提升机构22控制作业平台的升降。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旋转支承件231,将旋转支承件231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业平台23的侧部,且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一端凸伸出作业平台形成悬挑支承端2311,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位于作业平台23的侧部;

提供限位件232,将限位件232安装于作业平台23的侧部并对应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设置,通过限位件232限制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向下旋转;

在将作业平台23升降至主体结构10上对应的结构梁处时,旋转旋转支承件231以支撑于结构梁上,且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置于限位件232上。

利用旋转支承件231支撑在主体结构对应的部位处,可为作业平台23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作业平台23保持平稳。由于限位件232的设置,使得旋转支承件231的第二端2312只能从限位件232处向上旋转,而无法向下旋转。这样在该作业平台23上升调节时,旋转支承件231的悬挑支承端2311碰到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时,可驱使该旋转支承件231的悬挑支承端2311向下旋转,而第二端2312向上旋转,进而该作业平台23可继续向上提升而通过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而在该作业平台23停在主体结构上一对应位置时,该旋转支承件231的旋转支承端2311可向上旋转至呈水平状,进而置于主体结构上对应的部位。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于爬升框架21的下方安装跃层电梯;提供驱动机构216,将驱动机构216安装于爬升框架21的底部,并将驱动机构216与跃层电梯连接,通过驱动机构216驱动跃层电梯升降。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