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板框架及楼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9053发布日期:2020-03-06 07:4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楼层板框架及楼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层板框架及楼层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楼层板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层板结构作为整个墙体结构的一部分,楼层板结构对整个墙体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对建筑物内部进行装修的时候,需要在楼层板结构内进行线路布置、形成新风系统以及在需要形成的楼层板结构上安装吊件,比如大型的吊灯、风扇等。

现有技术中的楼层板结构内的各部分结构之间没有任何缝隙或者通道,导致在楼层板结构内线路布置困难;同时在二次装修时在楼层板结构内进行线路布置时,就需要再次在楼层板结构上开设布线通道,这样造成施工的难度;另外在楼层板结构上安装大型的吊件时,不能实现吊件与楼层板结构之间的整体稳固,这就导致吊件的稳定性差。

如何使形成的楼层板结构在装修的过程中既能方便线路的布置,又能使得吊件的安装更加稳固,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楼层板框架及楼层板结构,避免楼层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布线困难以及吊件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楼层板框架,包括:钢板槽,所述钢板槽具有隔离面和侧壁,所述隔离面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若干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连接在所述第一面上;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侧壁构成u形腔结构。

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弯折部、侧部和折叠部,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弯折部沿着远离所述侧部的一侧延伸,所述折叠部分别与所述侧部、所述弯折部重合。

可选的,所述钢筋桁架等间距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面上。

可选的,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第一面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焊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材料为木塑板或碳化木。

可选的,所述隔离面和所述侧壁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侧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处的距离为1厘米~5厘米之间。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楼层板结构,包括:若干上述的楼层板框架;混凝土层,位于所述第一面上,且覆盖所述钢筋桁架;外围层,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或所述钢板槽上;中空腔,位于所述外围层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填充在所述连接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外围层形成的空隙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将若干个钢筋桁架连接在钢板槽的第一面上,并且将连接板连接在钢板槽的侧壁上,使得形成的楼层板框架不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吊件等与楼层板框架形成整体的连接,提高安装的吊件的稳定性。这是因为钢筋桁架和钢板槽是共同受力,一方面提高了形成的楼层板框架的强度;另外一方面当发生地震等极端的恶劣天气时,钢板槽和钢筋桁架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对方的运动,从而减少钢板槽和钢筋桁架之间的相互位移,保证了形成的楼层板框架不发生形变,使其具有很好稳固性;同时由于钢板槽具有侧壁,在安装吊件时,可以将吊件安装在侧壁上,从而实现吊件与楼层板框架之间的整体连接,保证了安装的吊件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

在楼层板框架的第一面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覆盖钢筋桁架的混凝土层,在钢板槽或连接板上连接外围层,形成楼层板结构,此时由于在外围层和楼层板框架的第二面之间具有中空腔,当需要在形成的所述楼层板结构内进行线路布置或形成新风系统的安装管路时,便可以直接利用中空腔预留的空间,进行水电线管路的铺设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路的形成,这样施工方便简单易行,且不会对楼层板结构造成任何损伤,同时中空腔的存在使得建筑物具有很好的隔音、保温效果;再者在安装外围层时,外围层可以直接连接在连接板或钢板槽上,简单、便捷地实现了对建筑内部进行吊顶,这是由于连接板和钢板槽的硬度远远小于钢筋混凝土层硬度,这样在吊顶的时候,外围层安装很容易就安装固定好,从而起到装饰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传统安装外围层的难度;并且由于钢板槽具有侧壁,在安装大型的电灯或风扇的时候,可以将风扇或电灯等直接与钢板槽的侧壁以及连接板连接,这样电灯或风扇灯与楼层板结构之间形成了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至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楼层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楼层板框架另一实施例中钢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楼层板框架再一实施例中钢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楼层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楼层板结构是采用的一体式结构。该楼层板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混凝土层、第二固定板;混凝土层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混凝土层内还穿透有加强筋。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由于这种楼层板结构内的第一固定板、混凝土层、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没有任何的缝隙,当在楼层板结构内进行线路布置的时候,线路没有能够穿过的空间,给线路的布置带了很大的麻烦;另外该楼层板结构中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一般不会作为装饰板时候,通常需要在楼层板结构上安装外围层,但是安装外围层的时候需要将连接件也连接到混凝土层上,由于混凝土层具有很高的硬度,不容易将连接件连接到混凝土层上,给施工增加难度。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将若干个钢筋桁架连接在钢板槽的第一面上,并且将连接板连接在钢板槽的侧壁上形成楼层板框架,这种楼层板框架不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吊件等与楼层板框架形成整体的连接,提高安装的吊件的稳定性。

发明人还研究发现,在楼层板框架的第一面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覆盖钢筋桁架的混凝土层,在钢板槽或连接板上连接外围层,形成楼层板结构,此时由于在外围层和楼层板框架的第二面之间具有中空腔,当需要在形成的所述楼层板结构内进行线路布置或形成新风系统的安装管路的时,便可以直接利用中空腔预留的空间,进行水电线管路的铺设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路的形成,这样施工方便简单易行,同时中空腔的存在使得建筑物具有很好的隔音、保温效果;再者在安装外围层时,外围层可以直接连接在连接板或钢板槽上,简单、便捷地实现了对建筑内部进行吊顶;并且由于钢板槽具有侧壁,在安装大型的电灯或风扇的时候,可以将风扇或电灯等直接与钢板槽的侧壁以及连接板连接,这样电灯或风扇灯与楼层板结构之间形成了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图1至图2是本发明楼层板框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首先参考图1,一种楼层板框架100,包括:钢板槽200、若干钢筋桁架300以及连接板400。

钢板槽200具有隔离面210和侧壁220,所述隔离面21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

若干钢筋桁架300,所述钢筋桁架300连接在所述第一面211上;

连接板400,连接在所述侧壁220上。

本实施例中,将钢筋桁架300安装在所述第一面211上,当楼层板框架100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所述钢筋桁架300和所述钢板槽200能够共同的受力,一个方面使得形成的所述楼层板框架100的强度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当楼层板框架100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错位等,此时所述钢筋桁架300和所述钢板槽200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对方的运动,刚柔相济,阻止对方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形成的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形变,保证了形成的所述楼层板框架100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槽200具有所述侧壁220,所述侧壁220与所述连接板400连接,在后续装修的过程中,所述侧壁220和所述连接板400可以作为连接件,与需要安装的装饰板或吊件等连接,这样形成吊件和装饰板就与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形成整体的连接,取代了先前的部分连接,这样使得安装的装饰板或吊件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增加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212和所述侧壁220构成u形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第二面212和所述侧壁220构成u形腔结构,后续安装外围层时,能够直接形成中空腔,简化了中空腔的形成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槽20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槽200的材料还可为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锰合金材料等,不限于这些材料。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钢板槽200的所述侧壁220上连接所述连接板400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阻断建筑物内的热桥和冷桥传导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当多个所述楼层板框架100连接在一起时,相邻的所述钢板槽200的连接是通过所述连接板400连接的,由于所述连接板400的材料为木质材料,所述连接板400可以减少由于所述钢板槽200之间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噪声,同时在发生地震等极端情况时,所述连接板400夹在中间,由于所述连接板400之间的摩擦力大,不仅可以起到缓解这种震动,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地震带来的所述钢板槽200与所述钢板槽200之间的摩擦损伤,提高形成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20包括所述侧部221、所述弯折部222和折叠部223,所述连接板400连接在所述侧部221上,所述弯折部222沿着远离所述侧部221的一侧延伸,所述折叠部223分别与所述侧部221、所述弯折部222重合。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折叠部223分别与所述侧部221和所述弯折部222,重合,一方面使得所述侧部221和所述弯折部222的厚度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由于所述侧部221和所述弯折部222厚度得到增大,受力能够也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形成的钢板槽200的强度得到提高(强度提高1.5倍),扩大了所述钢板槽200的使用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述钢板槽200包括所述隔离面210和所述侧壁220,所述侧壁220上没有设所述弯折部和折叠部。

再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钢板槽200包括所述隔离面210和所述侧壁220,所述隔离面210和所述侧壁220构成矩形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300等间距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面211上;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300还可不等间距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面21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300与所述第一面2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300与所述第一面211的连接方式还可为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300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一面211上的目的在于当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所述钢板槽200能够均匀地受到来自所述钢筋桁架300的力作用,从而提高所述楼层板框架100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400的材料为碳化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400的材料还可为木塑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221与所述弯折部22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400的边缘处的距离为1厘米~5厘米之间(即图2中的d)。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221与所述弯折部22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400的边缘处之间存在1厘米~5厘米的间距,后续利用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形成楼层板结构时,所述连接板400、所述侧部221以及外围板之间能够形成空隙,在空隙内填充硅藻泥等连接层,可以提高形成的楼层板结构的隔音和防火指数。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侧部221与所述弯折部22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400的边缘处的距离小于1厘米时,后续利用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形成楼层板结构时,所述连接板400、所述侧部200以及外围板之间能够形成空隙太小,在空隙内填充硅藻泥等连接层的体积变少,从而对楼层板结构的隔音和防火系数的提高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当所述侧部221与所述弯折部22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400的边缘处的距离大于5厘米时,后续利用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形成楼层板结构时,所述连接板400、所述侧部200以及外围板之间能够形成空隙太大,在空隙内填充硅藻泥等连接层的体积变大,造成材料的浪费。

参考图5,一种楼层板结构500,包括若干所述楼层板框架100、所述混凝土层600、所述外围层700以及中空腔800。

所述混凝土层600,位于所述第一面211上,且覆盖所述钢筋桁架300;

所述外围层700,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00上或所述钢板槽200上;

所述中空腔800,位于所述外围层700与所述第二面212之间。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具体过程为:

先在加工厂形成所述钢板槽200;

将所述钢筋桁架300焊接到所述钢板槽200的所述第一面211上;

在将焊接好所述钢筋桁架300的一个个所述钢板槽200运送到作业操作现场;

将所述连接板400分别连接到所述钢板槽200的所述侧壁220上;

将多个连接好所述连接板400和所述钢筋桁架300的所述钢板槽200进行连接,完成整个钢筋布网后,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形成所述混凝土层600;

在所述外围层700安装在所述钢板槽200或所述连接板400上,即形成了所述楼层板结构500。

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楼层板500的过程中只需要现场统一进行混凝土浇注,避免了传统的叠合楼层板结构的两次浇注的弊端,这样做不用脚手架,不用模板,也不用防护栏,运输成本低,80%的工作量在工厂完成,只要有单独混凝土整体浇注在现场一次性完成,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包括一个所述楼层板框架100;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不同数量的所述楼层板框架100。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层900,所述连接层900填充在所述连接板400、所述侧壁220以及所述外围层700形成的空隙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侧部221与所述弯折部22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400的边缘处之间存在1厘米~5厘米的间距,这样形成所述外围层700时,在所述连接板400、所述侧壁220以及所述外围层700之间就会形成的空隙,在空隙内填充所述连接层900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所述钢板槽200的作用,还可提高形成的所述楼层板结构500的隔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900的材料为硅藻泥;其他实施中,所述连接层900的材料还可为水泥或防火材料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内所述中空腔800,可以直接在所述中空腔800进行水电管线路的铺设以及形成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降低了水电管线路铺设的难度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形成的难度,大大地节约了成本,并且不对形成好的所述楼层板结构500造成二次伤害,提高形成的所述楼层板结构500的质量;并且由于所述中空腔800的存在,使得形成的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具有很好的隔音和保温的能力,提高形成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内具有中空腔800,这样以后不管进行翻新还是精装修的时候,都不需要在所述楼层板结构500内再次开槽进行水电管线路的铺设或形成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降低了翻新或精装修的难度,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围层700是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00上或所述钢板槽200上,由于所述连接板400或所述钢板槽200的强度小于混凝土的强度,这样在安装所述外围层700的时候,安装的难度得到降低,且需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得到减少,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20上设置有所述弯折部222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由于所述弯折部222的存在,在安装所述外围层700时,所述弯折部222起到阻挡所述外围层700不会太靠近所述第二面212,保证形成的所述中空腔800不会太小,从而能够为水电管线的铺设以及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另外一方面,由于所述弯折部222的存在,在安装所述外围层700时也方便,这是因为只要保证所述外围层700与所述弯折部222贴紧就行,不需要再去考虑所述外围层700的安装位置,简化了所述外围层700的施工难度,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