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装式幕墙。
背景技术:
常规的外立面幕墙竖框安装于面板内侧,作为主受力构件,通过连接件传力至主体结构,面板外侧因装饰效果需要,另设置装饰条构件,存在型材耗费较大、装饰条受其它荷载导致内侧竖框用料增加、连接需要增加五金配件等弊端。
并且,常规式幕墙的竖框和横框均设置于室内侧,通过连接构件形成骨架供面板支承,面板如有破损或其它原因需要更换,因骨架阻挡,需从室外侧拆除更换安装,维修工人及面板需从室外进行高空吊装,安全风险较高,单块更换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以及后期的维修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竖明横隐、节省型材、受力合理的反装式幕墙。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反装式幕墙,包括设于室外的竖框、设于室内的横框、与所述竖框固定连接的承重托条、以及配套安装于所述承重托条上的面板,所述横框和竖框通过位于室内的短竖转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短竖转接件包括与所述横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横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竖框紧固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横框紧固连接。
不同于现有幕墙中横框和竖框位于同一侧,本发明的横框和竖框不同侧,本发明将竖框位置设置于面板外侧,实现外立面装饰条效果,位于室外的竖框连接承重托条承重,竖框同时起到外侧装饰遮阳和受力构件的作用,而室内仅存在横框,省去了室内竖框,节省了型材的消耗量,节省原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竖框用量可以减少一半。
本发明的面板材质不受限制,面板材质可以为玻璃面板等常用的幕墙用面板。
位于室外侧的竖框作为受力构件具有抗正向风和侧向风的作用,兼具遮阳作用。
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围成上下开口的框状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框为“曰”型结构,包括外部框架和位于框架内部的横板;所述第二侧面通过连接角码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反装式幕墙中面板可以从室内直接更换,更换方便安全;
具体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横框的顶板打开;
(b)拆卸连接角码与横框之间的紧固连接件,拆除整个横框;
(c)拆除短竖转接件与竖框之间的紧固连接件,拆除短竖转接件;
(d)将承重托条的待更换面板取出,更换为新的面板;
(e)采用紧固连接件将短竖转接件与竖框紧固连接;
(f)采用紧固连接件将连接角码与横框紧固连接;
(g)将横框的顶板安装到横框的主体上。
所述短竖转接件和与所述短竖转接件连接的横框呈直线布置。
短竖转接件和横框可以设计为大小尺寸一样,幕墙位于室内的一侧在视觉效果上为一条横向直线,视觉上更加美观、简洁。
所述竖框包括位于室外的竖框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竖框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通过紧固件与短竖转接件的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个侧面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承重托条固定连接。
所述竖框本体的形状为方形、弧形、梭形,或者现有技术可挤压成型或拼接而成的其它形状。
竖框的连接部起到与短竖转接件连接和承重托条连接的作用,竖框本体位于室外,外立面装饰条效果,其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外观效果设计为方形、弧形、梭形等各种所需形式,灵活多变。
所述竖框还包括与所述竖框本体固定连接的封板,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封板与所述竖框本体形成的空腔内。
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短竖转接件的第一侧面之间设有型材转接件和隔热垫块;所述竖框的连接部、短竖连接件的第一侧面、型材转接件和隔热垫块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该紧固件为机械螺栓。
为了避免面板和型材转接件直接接触造成玻璃磨损、安装不便以及玻璃受力破碎问题,可以在型材转接件和面板之间添加橡胶条,该橡胶条起到软垫的作用,方便面板安装。
所述竖框设有若干个,上、下竖框之间通过插芯件定位连接。
所述竖框的连接部内部设有与所述插芯件的形状匹配的安装腔体,所述插芯件的下端部通过紧固件与位于下方的竖框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插芯件的上端伸入位于上方的竖框的安装腔体内,用于位于上方的竖框的定位。上下两个竖框之间通过插芯件定位,方便竖框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和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幕墙,竖框位于室外侧,横框位于室内侧,在室外侧呈现竖明横隐的效果,并且位于室外的竖框本体外观可灵活实现多种立面线条效果;
(2)本发明的幕墙位于室外的竖框同时实现了外部线条装饰和承重的作用,因此省去了设于室内的承重竖框,竖框用量可减少一半,能显著节省造价成本,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
(3)本发明的幕墙中承重托条通过螺钉与承重作用的竖框连接,竖框与横框通过短竖转接件连接,本发明的面板重心位于横竖框中部,避免偏心受力对支承构件及连接件产生较大扭转剪切,并且横框和竖框对面板起到内外夹持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在实现竖明横隐的基础上保证了传力受力的合理性,并且安装简便可靠,具有安装效率高的优点;
(4)室内仅有横框,省去了竖框型材,增大了室内的使用空间;
(5)本发明中的竖框具有抗侧风和遮阳作用,由于竖框在玻璃幕墙的外侧凸出,可以防止斜射的太阳光照进室内,因此具有遮阳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6)本实施例的幕墙在更换面板,例如玻璃面板时,可以在室内侧完成,更换步骤简单、方便,提高了更换效率和整个更换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室内看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室外看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为竖框,101为封板,102为横板,103为承重托条,104为外部框架,105为面板,106为横框,107为型材转接件,108为隔热垫块,109为连接角码,110为短竖转接件,111为机械螺栓,112为橡胶条,113为插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反装式幕墙,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室外的配对的上下两个竖框100、设于室内的配对的两个横框106、与竖框100固定连接的承重托条103、以及配套安装于承重托条103上的面板105,本实施例中面板105为玻璃面板,横框106和竖框100通过位于室内的短竖转接件110固定连接,两个竖框100的端部分别与建筑物固定连接,采用现有的玻璃幕墙的连接方式即可实现;短竖转接件110为框状结构,该框状结构包括与横框106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侧面和与横框106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竖框100紧固连接,第二侧面与横框106紧固连接;如图2所示,横框106为“曰”型结构,包括外部框架104和位于框架内部的横板102;第二侧面通过l型结构的连接角码109与横板102固定连接;在室内视觉上,短竖转接件110和与短竖转接件110的横框106呈直线布置。并且从整体上看,室内仅有横框没有竖框,室内省了一个型材,相应地也增大室内使用空间,如图3所示。
竖框100包括位于室外的竖框本体、连接于竖框本体上的连接部和与竖框本体固定连接的封板101,连接部设于封板101与竖框本体形成的空腔内;连接部的端面通过机械螺栓111与短竖转接件110的第一侧面固定连接,连接部的两个侧面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承重托条103固定连接,面板匹配安装到承重托条103,因此竖框100的连接部起到承重的作用;而位于室外的竖框本体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方形、弧形或梭形,灵活多变,实现外立面装饰条效果;因为竖框100同时起到承重和外部装饰的作用,所以整个幕墙仅在室外侧设立竖框,在室内省去了竖框,与常规的面板内侧设置竖框,外侧设置装饰条相比,可节省内侧型材用料,节材可观;并且竖框除了具有承重和装饰作用,还设计为具有抗侧向风和遮阳作用,由于竖框在玻璃幕墙的外侧凸出,可以防止斜射的太阳光照进室内,因此具有遮阳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如图4所示。
连接部的端面与短竖转接件110的第一侧面之间设有型材转接件107和隔热垫块108;竖框100的连接部、短竖连接件的第一侧面、型材转接件107和隔热垫块108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该紧固件为机械螺栓111;隔热垫块108为工字型结构,对应安装到型材转接件107内侧的安装腔内,型材转接件107外侧与面板105之间设置橡胶条112,防止面板105收到磨损,并且方便面板105的安装。
整个幕墙中竖框100设有若干个,上、下竖框10之间通过插芯件113定位连接;竖框100的连接部内部设有与插芯件113的形状匹配的安装腔体,插芯件113的下端部通过紧固件与位于下方的竖框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插芯件113的上端伸入位于上方的竖框的安装腔体内,用于位于上方的竖框的定位,可以提高安装效率,保证安装准确。
本实施的反装式幕墙可以从室内直接更换面板;具体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曰”型结构的横框106的顶板打开;
(b)拆卸连接角码109和横框106之间的连接螺钉,拆除整个横框106,此时卸连接角码109保持与短竖转接件110的第二侧面螺钉连接;
(c)拆除短竖转接件110与竖框100之间的机械螺栓111,拆除短竖转接件110,此时面板105完全暴露于室内侧;
(d)将承重托条103上的待更换面板105取出,更换为新的面板105;
(e)采用机械螺栓111将短竖转接件110与竖框100紧固连接;
(f)采用连接螺钉将连接角码109与横框106紧固连接;
(g)将横框106的顶板安装到横框106的主体上,完成更换。
本实施例的幕墙将在外观可灵活实现多种立面线条效果的基础上,可保证结构传力受力的合理性,安装简便可靠,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为建设单位能显著节省造价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