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0330发布日期:2020-02-28 11:4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结构建筑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木结构建筑中,梁和柱分别为承受建筑结构水平受力和竖直受力的部件,在建筑的整体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木柱受竖向力,在建筑发生受到震动发生摇晃时起着稳定支撑的作用。现有的木柱直接固定在柱脚上,由于两者采用榫卯结构固定或采用钉子固定,在木柱晃动时,仅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固定作用,木柱在受到较大的水平力时,两者之间的连接容易因晃动剧烈而损坏。现有技术中,木柱和柱脚之间连接后,柱脚之间采用地梁连接,以提高单个柱脚的稳定性,此种结构作用于木柱后虽然能够提高一定的抗倾覆能力,但是由于进一步限定了柱脚的位置,进一步降低了木柱与柱脚之间的柔韧性,降低了两者连接处的耗能性能,从而导致木柱的抗震性能无明显改善。基于上述原因,发明人设计出一种通过柔性结构增加木柱与柱脚之间震动耗能性能的加固结构,以提高木柱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柔性的加固结构,增加木柱与柱脚之间震动耗能性能,提高了木柱的抗震性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包括柱脚、木支撑柱和支撑加固结构,所述木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所述柱脚的顶部中间,所述支撑加固结构位于所述柱脚与所述木支撑柱的连接处;

所述支撑加固结构由外护套和位于该外护套内部的弹性耗能结构组成,所述外护套套在所述木支撑柱的底端,且底部固定于所述柱脚的顶面上,所述弹性耗能结构位于所述外护套与所述木支撑柱之间,用于填充两者之间的缝隙并吸收木支撑柱的振动;

所述弹性耗能结构包括金属件和橡胶件,所述橡胶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外护套内侧的两端,所述金属件位于所述两个所述橡胶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为圆台型结构,且内侧竖直贯穿成型有加固腔,所述木支撑柱插入所述加固腔内,所述弹性耗能结构位于所述木支撑柱外壁与所述加固腔内壁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件分别为上橡胶环和下橡胶环,所述上橡胶环粘接固定在所述加固腔的上部,且其外壁与所述加固腔间隙配合,其内壁与所述木支撑柱外壁间隙配合;所述下橡胶环设置于所述加固腔的下端,且其外壁与所述加固腔间隙配合,其内壁与所述木支撑柱外壁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件为弹簧板,该弹簧板由拱形结构的弧形部和位于该弧形部两端的平板部组成,两个所述平板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所述平板部设置于所述加固腔的内壁上,所述弧形部的弧顶处与所述木支撑柱表面顶紧。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腔的内壁上成型有配合所述平板部定位的弹性滑槽,两个所述平板部分别嵌入所述弹性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木支撑柱的外侧成型有配合所述弧形部顶紧的内护套,所述弧形部的弧顶处与所述内护套的外表面顶紧。

作为优选,所述内护套的表面成型有配合所述弧形部的弧形槽,所述弧形部的弧顶处嵌入所述弧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外护套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底部周向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竖直贯穿成型有安装膨胀螺栓的固定孔。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木支撑柱与柱脚之间设置支撑加固结构,可对木支撑柱进行外部加固,提高木支撑柱的稳定性;

2、通过在外护套与木支撑柱之间设置由上橡胶环、下橡胶环和弹簧板组成的柔性支撑结构,可在木支撑柱晃动时提供良好的震动能耗,从而增加木支撑柱与柱脚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弹簧板配合内护套,可在木支撑柱晃动时,提供更大的活动余量,且放置弹簧板直接与木支撑柱接触摩擦,进一步提高木支撑柱的减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加固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弹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柱脚;2、支撑加固结构;21、固定底板;22、加固腔;23、弹簧板;23a、弧形部;23b、平板部;24、外护套;25、弹性滑槽;26、内护套;27、上橡胶环;28、下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建筑减震加固结构,包括柱脚1、木支撑柱和支撑加固结构2,木支撑柱竖直设置于柱脚1的顶部中间,支撑加固结构2位于柱脚1与木支撑柱的连接处;支撑加固结构2由外护套24和位于该外护套24内部的弹性耗能结构组成,外护套24套在木支撑柱的底端,且底部固定于柱脚1的顶面上,弹性耗能结构位于外护套24与木支撑柱之间,用于填充两者之间的缝隙并吸收木支撑柱的振动,橡胶件填充外护套24与木支撑柱之间的缝隙后,可防止两者之间的缝隙内进灰或其他杂物,提高外护套24内部环境的屋内的那个姓;弹性耗能结构包括金属件和橡胶件,橡胶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外护套24内侧的两端,金属件位于两个橡胶件之间,金属件设置有四个,且可呈竖向或横向均匀分布在外护套24内侧,设置四个金属件后,可在木支撑柱受到任意方向的振动发生偏移时对该方向进行柔性支撑。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外护套24为圆台型结构,且内侧竖直贯穿成型有加固腔22,木支撑柱插入加固腔22内,弹性耗能结构位于木支撑柱外壁与加固腔22内壁之间;橡胶件分别为上橡胶环27和下橡胶环28,上橡胶环27粘接固定在加固腔22的上部,且其外壁与加固腔22间隙配合,其内壁与木支撑柱外壁间隙配合;下橡胶环28设置于加固腔22的下端,且其外壁与加固腔22间隙配合,其内壁与木支撑柱外壁间隙配合;金属件为弹簧板23,该弹簧板23由拱形结构的弧形部23a和位于该弧形部23a两端的平板部23b组成,两个平板部23b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平板部23b设置于加固腔22的内壁上,弧形部23a的弧顶处与木支撑柱表面顶紧;加固腔22的内壁上成型有配合平板部23b定位的弹性滑槽25,两个平板部23b分别嵌入弹性滑槽25内;木支撑柱的外侧成型有配合弧形部23a顶紧的内护套26,弧形部23a的弧顶处与内护套26的外表面顶紧;内护套26的表面成型有配合弧形部23a的弧形槽,弧形部23a的弧顶处嵌入弧形槽内;

外护套24底部周向设置有固定底板21,固定底板21上竖直贯穿成型有安装膨胀螺栓的固定孔,固定底板21与外护套24一体成型,安装时首先在柱脚1上对应固定孔的孔位打入膨胀螺栓,而后进行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加固结构2设置于木支撑柱底端后,外护套24固定在柱脚1顶部,其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上橡胶环27和下橡胶环28与木支撑柱相接,并对应实现其内部上端和下端的封闭;木支撑柱受到震动后晃动,通过上橡胶环27、下橡胶环28和弹簧板23的作用,通过三者的弹性,对震动进行消耗,从而减少震动向柱脚1的传递,进而提高木支撑柱与柱脚1间的相对位移,实现木支撑柱支撑状态的加强。

通过在木支撑柱与柱脚1之间设置支撑加固结构2,可对木支撑柱进行外部加固,提高木支撑柱的稳定性;通过在外护套24与木支撑柱之间设置由上橡胶环27、下橡胶环28和弹簧板23组成的柔性支撑结构,可在木支撑柱晃动时提供良好的震动能耗,从而增加木支撑柱与柱脚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弹簧板23配合内护套26,可在木支撑柱晃动时,提供更大的活动余量,且放置弹簧板23直接与木支撑柱接触摩擦,进一步提高木支撑柱的减震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