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328发布日期:2019-11-19 21: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一般在工厂进行生产,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再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并在节点处浇筑,实现结构的可靠连接。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现场装配的关键环节。

中国专利cn205348391u公开了一种带防护套的预制梁柱钢筋机械连接节点,并公开了预制上柱的底部预留纵筋与预制下柱的顶部预留纵筋通过机械连接接头进行纵向连接,两根预制叠合梁的底部预留纵筋也通过机械连接接头进行横向连接,梁柱节点区还需要绑扎箍筋增加连接可靠性,节点区和叠合梁板面层需要浇注混凝土。这些机械连接接头通常只能在装配预制构件中连接一个方向上的预制构件,如预制墙跟预制墙之间的竖向连接或者预制墙和预制墙之间的横向连接。但是,现有技术尚未提供出可靠连接横向预制构件和纵向预制构件的机械式连接件,因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为了保证建筑的结构强度,装配式建筑的立柱和横梁目前还是采用混凝土现浇作业,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无法有效大幅提高,且建筑施工周期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连接不同方向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采用下述方案:

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端,且至少两个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各连接端分别与各自对应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由延长杆轴向连接固定;

或者,其中一连接端与对应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轴向连接固定,其余的连接端分别与各自对应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由延长杆轴向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所述延长杆与受力筋有效连接长度为l1,连接器本体与延长杆的有效连接长度为l2;

所述连接器本体与延长杆的最大连接长度为l3,且l3大于等于l1与l2之和;

或者,延长杆与受力筋的最大连接长度为l4,且l4等于大于l1与l2之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设置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连接端,且至少有一个连接端的中轴线与其余两个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90°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每相邻两个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90°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至少有两个连接端的中轴线相平行或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连接端为螺纹连接端,且延长杆的两端分别旋接预制构件的受力筋和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螺纹连接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延长杆与受力筋的有效旋接长度为l1,连接器本体与延长杆的有效旋接长度为l2;

所述连接器本体与延长杆的最大旋接长度为l3,且l3大于等于l1与l2之和;

或者,延长杆与受力筋的最大旋接长度为l4,且l4大于等于l1与l2之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连接端均为外螺纹端,所述延长杆具有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端;

或者,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连接端均为内螺纹端,所述延长杆具有匹配该内螺纹端的外螺纹端;

或者,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至少一外螺纹端和至少一内螺纹端,所述延长杆具有匹配该连接器本体内螺纹端的外螺纹端或匹配该连接器本体外螺纹端的内螺纹端;

所述连接器本体设置有扭矩施加部,和/或所述延长杆在两端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扭矩施加部。

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连接器本体设置两个以上的连接端,且至少两个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通过连接器本体的各连接端与延长杆一端连接固定,延长杆另一端与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轴向连接固定,或者通过连接器本体的其中一连接端与对应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轴向连接固定,连接器本体的其余连接端与延长杆一端连接固定,延长杆另一端与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受力筋轴向连接固定,因而对于两个不同方向上的预制构件能够实现简单、高效、可靠连接,相对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有效提高了装配率,提高了装配施工效率,大幅缩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4为使用图1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5为图4的正面视图。

图6为沿图5中b-b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在图6中c处放大图。

图9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在图6中c处放大图。

图10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在图6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d-d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14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6为沿图15中e-e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17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图19为沿图18中f-f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0为沿图18中g-g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1为使用图17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22为使用图17中连接器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23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为图23的俯视图。

图25为沿图24中h-h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6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6的俯视图。

图28为沿图27中i-i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29为沿图27中j-j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30为使用图26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31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32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3为图32的俯视图。

图34为沿图33中k-k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35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6为图35的右视图。

图37为沿图36中l-l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38为沿图36中m-m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39为使用图35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40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立体透视图。

图41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2为图41的俯视图。

图43为沿图42中n-n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44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5为图44的俯视图。

图46为沿图45中o-o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47为使用图44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图48为图47的正面视图。

图49为沿图48中p-p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50为图49中q处放大图。

图51为图49中r处放大图。

图52为图47中装入连接器的延长杆旋入第一预制梁受力筋裸露端的螺纹孔前的示意图。

图53为图52中s处放大图。

图54为使用图44中连接器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图55为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6为图55的俯视图。

图57为沿图56中t-t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58为沿图56中u-u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以预制梁和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为例,对预制构件用连接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7包括一连接器本体71,连接器本体71为长方体形状,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6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每一连接端对应一预制梁或预制柱,此处所说的对应指数量一一对应。

具体的,向上、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与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形成90°夹角,向上、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与向前、向后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形成90°夹角,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与向前、向后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形成90°夹角。连接器本体71各连接端螺纹孔11能与对应(此处对应指轴向对齐)延长杆8(如图4中所示)的一端相螺接,延长杆8的另一端能与对应预制梁或预制柱中埋设的受力筋的裸露端部轴向相螺接(直接螺接时,两者中一个为内螺纹,另一个为外螺纹;间接螺接时,可加装带内螺纹的螺套,其内螺纹与两端延长杆及纵筋的外螺纹连接),通过连接器本体71的连接端为螺纹连接端,且延长杆8的两端分别旋接对应预制梁或预制柱中的受力筋和连接器本体71的一螺纹连接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轻松实现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连接固定。或者,连接器7其中一连接端螺纹孔11能与对应预制梁或预制柱中埋设的受力筋的裸露端部轴向相螺接,其余的连接端螺纹孔11能分别与对应延长杆8的一端相螺接,延长杆8的另一端能与对应预制梁或预制柱中埋设的受力筋的裸露端部轴向相螺接。

本实施例中,以预制梁作为横向预制构件,以预制柱作为纵向预制构件对预制构件用连接器的使用状态进行介绍,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用连接器中,横向预制构件还可以是预制楼板,预制飘窗,预制露台,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竖向预制构件还可以是预制墙或者是预制桩。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向上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重合,这两个螺纹孔11可以彼此相连接且孔径大小相同;向左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重合,这两个螺纹孔11可以彼此相连接且孔径大小相同;向前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后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重合,这两个螺纹孔11可以彼此相连接且孔径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前、向后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相互之间相间隔而不连通。

如图4至图7所示,使用图1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连接器7置于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组合形成的连接空间内,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和第四预制梁6均埋设有若干根端部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的受力筋9,延长杆8与受力筋9一一对应,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9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连接,连接空间填充有现浇混凝土。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中均埋设有由受力筋9组合形成的刚性骨架(如钢筋网)。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7各连接端螺纹孔11能与对应延长杆8的一端相螺接,各延长杆8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延长杆8的另一端能与对应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中埋设的受力筋9的裸露端部直接或间接相螺接。每个连接器7能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连接。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和第四预制梁6搭接在下预制柱2上,第一预制梁3与第二预制梁4在同一轴线上,第三预制梁5与第四预制梁6在同一轴线上,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2在同一轴线上。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分别与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垂直,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分别与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中均埋设有4根端部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的受力筋9。连接空间中设置有4个连接器7,各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6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每一连接端对应一预制梁或预制柱。各延长杆8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各延长杆8的一端与对应连接器7连接端的螺纹孔相螺接,延长杆8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对应的受力筋9设置有让延长杆8的另一端旋入的带螺纹孔的内螺纹端。每个连接器7的连接端螺纹孔与6根对应延长杆8的一端相螺接,每个连接器7能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连接。受力筋9可以是钢棒或者钢筋。在本实施例中,内螺纹端为受力筋9的一端镦成的扩大头10,扩大头10中设置有螺纹孔。受力筋9的内螺纹端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制作:受力筋9的一端用镦头机镦粗形成扩大头10,然后扩大头10中开孔并设置内螺纹;或者受力筋9的一端用镦头机镦粗成带孔的扩大头10,然后在孔中设置内螺纹。连接器7的连接端螺纹孔与延长杆8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受力筋9一端镦成的扩大头10与延长杆8另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也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即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受力筋9(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与图4至图7提供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受力筋9一端设置的内螺纹端为连接螺母12,连接螺母1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延长杆8与连接螺母12相螺接,连接螺母12远离螺纹孔的一端中心设有内部大外部小的阶梯孔且阶梯孔周边形成卡台13,连接螺母12的卡台13与受力筋9的连接端的镦头14相卡接。连接器7的连接端螺纹孔与延长杆8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受力筋9一端设置的连接螺母12与延长杆8另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也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与图4至图7提供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受力筋9一端设置的内螺纹端为直螺纹套筒15,延长杆8的其中一端与直螺纹套筒15一端相螺接,直螺纹套筒15另一端与受力筋9一端的螺柱相螺接。受力筋9一端的螺柱伸出预制梁或预制柱外。所述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扭矩施加部(如设置为方便工具夹持的平面或缺口等,图中未示出),和/或所述延长杆8在两端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扭矩施加部16,可以方便延长杆8与连接器7、受力筋9连接固定。连接器7的连接端螺纹孔与延长杆8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受力筋9一端设置的直螺纹套筒15与延长杆8另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也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与图4至图7提供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延长杆8的另一端设置带螺纹孔的内螺纹端,内螺纹端为延长杆8的另一端镦成的扩大头10,扩大头10中设置有螺纹孔。对应的受力筋9设置有让延长杆8的扩大头10旋入的外螺纹。受力筋9的一端伸出预制梁或预制柱外。延长杆8可以是钢棒或者钢筋。连接器7的连接端螺纹孔与延长杆8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延长杆8另一端镦成的扩大头10与受力筋9一端的外螺纹形成的旋接接头也能达到一级接头的标准。

当然,延长杆8另一端设置的内螺纹端也可以是连接螺母,连接螺母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连接螺母与受力筋9相螺接,连接螺母远离螺纹孔的一端中心设有内部大外部小的阶梯孔且阶梯孔周边形成卡台,连接螺母的卡台与延长杆8的连接端的镦头相卡接。

当然,连接器本体71的连接端也可以均为外螺纹端,所述延长杆8具有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端。或者,连接器本体71也可以具有至少一外螺纹端和至少一内螺纹端,所述延长杆8具有匹配该内螺纹端的外螺纹端或者匹配该外螺纹端的内螺纹端。

如图4所示,形成上述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下预制柱2安装到位,接着将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和第四预制梁6安装在下预制柱2上方;

(2)在连接器7的各连接端中旋入延长杆8并旋到底,接着将连接器7放入由各预制梁(预制梁3、预制梁4、预制梁5、预制梁6)和下预制柱2围成的连接空间中,再将连接器7连接端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分别与一一对应的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9、各预制梁的受力筋9相螺接;

或者将延长杆8旋入各预制梁和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9中并旋到底,再将各预制梁和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9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器7连接端相螺接;

或者在连接器7部分连接端中旋入延长杆8并旋到底,在与连接器7其他未旋入延长杆8的连接端对应的各预制梁和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9中旋入延长杆8并旋到底,再将各延长杆8旋出一段使连接器7连接端、各预制梁和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9相螺接;

(3)将上预制柱1吊装到位,将各连接器7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分别与上预制柱1的一一对应的受力筋9相螺接或者将上预制柱1的受力筋9中旋接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分别与各连接器7的连接端相螺接;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预制柱1的底部高于各预制梁的上端面,这就在各预制梁和上预制柱1之间存在高度差,这样的高度差便于最后旋拧延长杆8分别有效螺接连接器本体71和上预制柱1。

(4)各预制梁与各预制柱(预制柱1、2)的连接空间用现浇混凝土进行填充。

当然,连接器7的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轴线与向前、向后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轴线之间相互形成的夹角可以不是90°,而是其他角度。向上、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轴线分别与连接器7的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轴线、向前、向后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不是90°,而是其他角度。当然,连接器7也可以设置6以上的连接端。

实施例2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4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1至图3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前、向后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相互之间相连通。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前、向后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互之间相交于同一点。

当然,对于每个连接器7,也可以是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前、向后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中的其中两个螺纹孔11之间相连通,另一个螺纹孔11与上述的两个螺纹孔11相间隔、不连通。

实施例3

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4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11至图13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器本体71设置6个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圆柱形连接端,在每个连接端的中心各设置有螺纹孔11。

实施例4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该连接器7与图1至图3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71只设置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5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连接器本体71没有设置向后方向的连接端。

如图21所示,使用图17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四预制梁6、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四预制梁6相连接。

如图22所示,使用图17中连接器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第三预制梁5、第四预制梁6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只需改变连接器7的朝向,使连接器7的连接端分别为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5个方向,就可以形成上述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

实施例5

如图23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21-22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17至图20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前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相互之间相连通。向上、向下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向左、向右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前的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互之间相交于同一点。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5个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圆柱形连接端,在每个连接端的中心各设置有螺纹孔11。

实施例6

如图26至图2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该连接器7与图17至图20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71只设置向上、向下、向左、向右4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

如图30所示,使用图26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相连接。

如图31所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三预制梁5、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三预制梁5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7只设置向上、向下、向左、向后4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当然,可以改变连接器7的朝向,使连接器7的连接端与相应的预制柱及预制梁相连接。

实施例7

如图32至图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30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26至图29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上、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交于同一点。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4个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圆柱形连接端,在每个连接端的中心各设置有螺纹孔11。

实施例8

如图35至图3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该连接器7与图26至图29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71只设置向下、向左、向右3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

如图39所示,使用图35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二预制梁4相连接。

如图40所示,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三预制梁5、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器7使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第三预制梁5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7只设置向下、向左、向后3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当然,可以改变连接器7的朝向,使连接器7的连接端与相应的预制柱及预制梁相连接。

实施例9

如图41至图4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39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35至图38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左、向右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交于同一点。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3个向不同方向伸出的圆柱形连接端,在每个连接端的中心各设置有螺纹孔11。

实施例10

如图44至图4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该连接器7为二通弯头形,连接器本体71设置有向下、向左2个方向的圆柱形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左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形成9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连接器7,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左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相互之间相交于同一点。

如图47至51所示,使用图44中连接器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包括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若干连接器7和多个延长杆8,各延长杆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器7和对应的受力筋9,每个连接器7使下预制柱2和第一预制梁3相连接。延长杆8与受力筋9的有效旋接长度为l1,连接器本体71与延长杆8的有效旋接长度为l2;所述连接器本体71与延长杆8的最大旋接长度为l3,且l3大于等于l1与l2之和,可以将各延长杆8一端旋入连接器本体71中并旋到底,这样装有延长杆8的连接器7能够轻松放入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组合形成的连接空间中,只要将连接器7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各延长杆8的另一端就会旋入下预制柱2及第一预制梁3的受力筋中达到有效旋接,使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相连接固定。或者,延长杆8与受力筋9的最大旋接长度为l4,且l4大于等于l1与l2之和,可以将各延长杆8的另一端旋入下预制柱2及第一预制梁3的受力筋中并旋到底,这样连接器7能够轻松放入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中旋入的延长杆8与第一预制梁3的受力筋中旋入的延长杆8空隙之间,只要将下预制柱2受力筋中旋入的延长杆8、第一预制梁3受力筋中旋入的延长杆8分别旋出一段,各延长杆8的一端就会旋入连接器7的对应连接端的螺纹孔中达到有效旋接,使下预制柱2、第一预制梁3相连接固定。当然,可以改变连接器7的朝向,使连接器7的连接端与相应的预制柱及预制梁相连接。

如图52至53所示,为图47中装入连接器的延长杆旋入第一预制梁受力筋裸露端的螺纹孔前的示意图,在延长杆8与第一预制梁3的受力筋9螺接前,延长杆8的一端已完全旋入连接器本体71的螺纹孔中。在延长杆8与第一预制梁的受力筋9螺接时,将连接器本体71中的延长杆8向外旋出一段,使延长杆8的另一端旋入第一预制梁3受力筋9的螺纹孔中实现连接。

如图54所示,使用图44中连接器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与图47至图51提供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梁3中埋设的受力筋9朝向所述连接空间裸露端部设置外螺纹,连接器7向左的连接端螺纹孔能与第一预制梁3中埋设的受力筋9的裸露端部轴向相螺接,连接器7向下的连接端螺纹孔能与对应延长杆8的一端相螺接,延长杆8的另一端能与对应下预制柱2中埋设的受力筋(图中未示出)的裸露端部设置的内螺纹端轴向相螺接。在连接时,先将延长杆8旋入连接器7或旋入下预制柱2中埋设的受力筋中并旋到底,接着将连接器7与第一预制梁3中埋设的受力筋9相螺接,再将连接器7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与下预制柱2中埋设的受力筋相螺接或者将下预制柱2的受力筋中的延长杆8旋出一段与连接器7相螺接。

实施例11

如图55至图5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制构件用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图47所示的预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节点中,该连接器7与图35至图38提供的连接器7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71只设置向下、向左2个方向的连接端,各连接端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1。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和向左连接端的螺纹孔1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形成90°夹角。向下连接端的螺纹孔11和向左连接端的螺纹孔11相互之间相间隔、不连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和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而仅作局部改变的,仍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