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7376发布日期:2019-11-29 17:5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钢筋楼板均可能需要进行留洞处理,以方便混凝土的泵送或者便于施工等等,总之留洞是必须的,但是在施工结束后,一些洞口需要进行封堵,由于留洞贯穿楼板的两侧面,因此无法直接修补,一般现有的操作均采用搭建模板的方式操作,从实际操作中,墙板修补中支撑力无法保证,而楼板修补中则需要较长的支撑件,造成浪费,搭建耗时。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楼板,所述楼板中部竖直开设有洞口,所述洞口底部置有铝圈板,所述铝圈板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细螺纹杆下端螺纹紧固连接,所述洞口上部水平设置有横杆,且横杆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

进一步的,所述铝圈板顶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细螺纹杆中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铝圈板底部中间位置横向固定连接有手把。

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管与细螺纹杆上部螺纹紧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补洞器,通过设置带有螺栓孔的铝圈板,并且设置细螺纹杆和横杆与铝圈板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后期拆除方便,浇筑混凝土十分便捷。

2.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补洞器,由于在细螺纹杆中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钢片,侧钢片可以在后期进行浇筑混凝土后,后期转动拆除铝圈板和横杆时,细螺纹杆不会发生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补洞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补洞器的细螺纹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楼板;2、密封橡胶圈;3、铝圈板;4、手把;5、螺栓孔;6、侧钢片;7、洞口;8、细螺纹杆;9、内螺纹管;10、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楼板1,所述楼板1中部竖直开设有洞口7,所述洞口7底部置有铝圈板3,所述铝圈板3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开设有螺栓孔5,所述螺栓孔5与细螺纹杆8下端螺纹紧固连接,所述洞口7上部水平设置有横杆10,且横杆10底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9。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带有螺栓孔5的铝圈板3,并且设置细螺纹杆8和横杆10与铝圈板3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后期拆除方便,浇筑混凝土十分便捷。

其中,所述铝圈板3顶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圈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密封橡胶圈2可以避免混凝土溢出。

其中,所述细螺纹杆8中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钢片6。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钢片6可以在后期进行浇筑混凝土后,后期转动拆除铝圈板3和横杆10时,细螺纹杆8不会发生旋转。

其中,所述铝圈板3底部中间位置横向固定连接有手把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手把4进行转动拆除铝圈板3。

其中,所述内螺纹管9与细螺纹杆8上部螺纹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螺纹管9与细螺纹杆8连接够可以保证横杆10进行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铝圈板3上部涂抹一层混凝土防粘油膜,再将铝圈板3置于洞口7底部,此时铝圈板3上的密封橡胶圈2与楼板1底部贴合,将细螺纹杆8底部与铝圈板3顶部的螺栓孔5螺纹紧固连接,最后再将横杆10上的内螺纹管9与细螺纹杆8上部螺纹紧固连接,最后向洞口7内浇筑混凝土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