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170发布日期:2020-01-03 11: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房屋建筑和古建景观行业施工多数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施工期间安全问题、工期延误、材料浪费、噪音污染等问题突出,多源于重复施工和各工种人员及设备专业性差不集中流动性大造成,造型和装饰部分更是以后期多次抹灰找平挂网打钉干挂或粘贴喷涂等施工方式完成,而且需完成一项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施工且不能同时进行,后期还容易脱落有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内表面的造型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分层给料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用于提升所述分层给料器的提升机构;所述分层给料器包括若干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若干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上或第一框体的底壁外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为竖向钢筋定位孔,所述竖向钢筋定位孔竖直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侧壁。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为竖向钢筋定位管,所述竖向钢筋定位管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内侧上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若干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和若干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所述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外侧,所述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侧壁内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穿过第一侧架后安装有摇柄,所述转轴上缠绕有若干提升绳,所述提升绳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侧壁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穿过第一侧架后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缠绕有若干提升绳,所述提升绳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圆板,所述提升绳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绳另一端穿过所述圆板后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内模板,所述内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所述内模板下端与第一框体的底壁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框体为方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也为方形框体,或者所述第一框体为圆制作出有装饰及造型的建筑构件,实现了表面装饰造型材料与普通混凝土主材同时一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也为圆形框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表面装饰材料(白水泥及加色水泥类石膏等)和普通混凝土同时浇筑一次性做出有装饰及造型的构件和单品,可革命性改变现有建筑业施工方式,与现有做法相比节能环保省时省工省料大大降低成本,解决建筑行业重复施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掉一个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去掉一个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去掉一个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体;2、造型模板;3、第二框体;4、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5、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6、竖向钢筋定位孔;7、竖向钢筋定位管;8、第一侧架;9、第二侧架;10、转轴;11、摇柄;12、提升绳;13、圆板;14、从动轮;15、传动带;16、驱动电机;17、震动装置;18、内模板;19、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框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的造型模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内部的分层给料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上方的用于提升所述分层给料器的提升机构;所述分层给料器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框体3,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所述第一框体1为方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方形框体(如图1和图2),用于加工墙体构件。

所述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为竖向钢筋定位孔6,所述竖向钢筋定位孔6可控制所需竖向钢筋竖直贯穿所述第二框体3的侧壁。

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和若干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所述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外侧,所述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内侧。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的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之间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一端穿过第一侧架8后安装有摇柄11,所述转轴10上缠绕有两根提升绳12,所述提升绳12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圆板13,所述提升绳12一端与转轴10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绳12另一端穿过所述圆板13后与所述第二框体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3也可以采用隔板代替,如构件是单面造型时第二框体3就需要采用隔板,第二框体3或隔板起到不同材料给料时临近两种材料之间的隔离作用,第二框体3或隔板提升后不同材料均匀融合。所述提升机构也可用远远大于第一框体1的现有技术的独立提升装置(液压或丝杆门架式等)便于其它尺寸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将预制好的造型模板2固定在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第二框体3置于第一框体1内部,将所需竖向钢筋插入竖向钢筋定位孔6内,同时放入所需横向钢筋,将装饰料给料管插入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内进行固定,将混凝土给料管插入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内进行固定,启动给料装置通过装饰料给料管和水泥给料管同时加注所需材料,加注材料到第二框体3三分之二处时通过振动棒振动,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然后手摇摇柄11,提升第二框体3,提升时振动棒为常开状态,注料提升到需放横向钢筋位置时暂停,放入横向钢筋后继续,提升时控制提升速度与给料量同步,提升注料到所需位置后停止提升及给料,待振动棒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再将第二框体3从材料中完全提升出后停止震动,等待混凝土与装饰料凝固(如蒸养需3个小时)后脱模即可。

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框体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加工成型由多种材料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一框体1为圆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圆形(图中未示出),用于加工圆柱形构件。当然了,所述第一框体1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所述第二框体3对应的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用于加工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构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3的形状。

实施例3: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框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的造型模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内部的分层给料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上方的用于提升所述分层给料器的提升机构;所述分层给料器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框体3,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所述第一框体1为方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方形框体(如图3和图4),用于加工墙体构件。

所述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为竖向钢筋定位孔6,所述竖向钢筋定位孔6控制所需竖向钢筋竖直贯穿所述第二框体3的侧壁。

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和若干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所述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外侧,所述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内侧。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的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之间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一端穿过第一侧架8后安装有从动轮14,所述从动轮14通过传动带15与驱动电机16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9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0上缠绕有两根提升绳12,所述提升绳12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圆板13,所述提升绳12一端与转轴10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绳12另一端穿过所述圆板13后与所述第二框体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3也可以采用隔板代替,如构件是单面造型时第二框体3就需要采用隔板。

使用时,将预制好的造型模板2固定在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第二框体3置于第一框体1内部,将所需竖向钢筋插入竖向钢筋定位孔6内,同时放入所需横向钢筋,将装饰料给料管插入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内进行固定,将混凝土给料管插入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内进行固定,启动给料装置通过装饰料给料管和混凝土给料管同时加注所需材料,加注材料到第二框体3三分之二处时通过振动棒振动,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然后启动驱动电机16,提升第二框体3,提升时振动棒为常开状态,注料提升到需放横向钢筋位置时暂停,放入横向钢筋后继续,提升时控制提升速度与给料量同步,提升注料到所需位置后停止提升及给料,待振动棒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再将第二框体3从材料中完全提升出后停止震动,等待混凝土与装饰料凝固(如蒸养需3个小时)后脱模即可。

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框体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加工成型由多种材料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一框体1为圆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圆形(图中未示出),用于加工圆柱形构件。当然了,所述第一框体1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所述第二框体3对应的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用于加工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构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3的形状。

实施例5: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框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的造型模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内部的分层给料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上方的用于提升所述分层给料器的提升机构;所述分层给料器包括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框体3,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所述混凝土与装饰料同步浇筑一体成型装置还包括震动装置17和内模板18,所述震动装置17为振动电机,所述震动装置17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上端(如图6所示)或第一框体1的底壁外侧(图中未示出)。所述内模板18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内部,所述内模板18下端与第一框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模板18的作用是形成空腔,空腔是为了省料节省成本,还可以加入一些隔音、防火、排水等材料,所述内模板18的设置与否取决于需要做的墙体厚度,一般的墙体厚度(比如30公分以上)都比较适合留出空腔。

所述第一框体1为方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方形框体(如图5和图6),用于加工墙体构件。

所述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为竖向钢筋定位管7,所述竖向钢筋定位管7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内侧。

所述第二框体3上设有若干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和若干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所述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外侧,所述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3侧壁内侧。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侧壁的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8和第二侧架9之间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一端穿过第一侧架8后安装有从动轮14,所述从动轮14通过传动带15与驱动电机16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9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0上缠绕有两根提升绳12,所述提升绳12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连接。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圆板13,所述提升绳12一端与转轴10固定连接,所述提升绳12另一端穿过所述圆板13后与所述第二框体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3也可以采用隔板代替,如构件是单面造型时第二框体3就需要采用隔板。

使用时,将预制好的造型模板2固定在第一框体1侧壁内表面,将预制好的内模板18固定在第一框体1底壁内表面,第二框体3置于第一框体1内部,将所需竖向钢筋插入竖向钢筋定位管7内,同时放入所需横向钢筋,将装饰料给料管插入第一给料管固定装置4内进行固定,将混凝土给料管插入第二给料管固定装置5内进行固定,启动给料装置通过装饰料给料管和混凝土给料管同时加注所需材料,加注材料到第二框体3三分之二处时,启动震动装置17,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然后启动驱动电机16,提升第二框体3,提升时震动装置17为常开状态,注料提升到需放横向钢筋位置时暂停,放入横向钢筋后继续,提升时控制提升速度与给料量同步,提升注料到所需位置后停止提升及给料,待震动装置17将各层材料震到平整再将第二框体3从材料中完全提升出后停止震动,等待混凝土与装饰料凝固(如蒸养需3个小时)后脱模即可。

实施例6: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框体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加工成型由多种材料制成的构件。所述第一框体1为圆形框体,对应的所述第二框体3也为圆形(图中未示出),用于加工圆柱形构件。当然了,所述第一框体1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所述第二框体3对应的也可以为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框体,用于加工t、l等规则或不规则异形构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3的形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