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5832发布日期:2019-12-17 21:05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一般包括篷布以及架杆,篷布固定安装在架杆的顶端,并在架杆的支撑下形成具有遮挡的使用空间,因为帐篷的实用性强,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时场所。

通过观察发现,帐篷的架杆一般包括立杆、侧面支撑杆组以及顶部支撑杆组,顶部支撑杆组包括顶面支杆以及顶模,侧面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立杆的上端活动连接,顶面支杆的一端均与顶模配合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立杆的上端。而帐篷在展开使用过程中,相邻的顶面支杆之间没有用以支撑篷布的结构,所以容易导致篷布塌陷,架杆对篷布的支撑不够饱满,甚至在雨天时,塌陷的位置容易积水,影响正常使用,并且,仅通过顶部支撑杆组对篷布进行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帐篷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帐篷,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的架杆对篷布的支撑稳定,并且能够使得篷布外形饱满,防止塌陷、积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帐篷,其包括至少三组直立支撑的立杆、侧面支撑杆组以及顶部支撑杆组,所述侧面支撑杆组枢接在两相邻的立杆之间,所述顶部支撑杆组包括放射状分布的至少三组由两主连接杆通过枢接组成的主顶面支杆以及顶模,所述主顶面支杆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立杆上端,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顶模上;

所述顶部支撑杆组还包括至少一由两辅连接杆通过枢接组成的辅顶面支杆,所述辅顶面支杆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两相邻的侧面交叉支杆之间的连接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顶模上。

所述辅顶面支杆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开口槽,组成辅顶面支杆的两辅连接杆朝向连接件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连接件的两端。

所述侧面支撑杆组包括至少两组依次枢接的侧面交叉支杆,所述侧面交叉支杆由两交叉的侧支杆枢接组成,所述各侧面支撑杆组中靠近立杆的侧面交叉支杆朝向立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立杆上。

所述相邻立面上的两相邻的侧面支撑杆组在相交时分别通过设置在立杆上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进行连接,所述上连接块位于立杆的顶端,所述主顶面支杆连接在上连接块上,所述上连接块的两侧上分别连接两侧面上的侧面交叉支杆中靠近上连接块的侧支杆,所述下连接块则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立杆的上端,所述下连接块的两侧上分别连接两侧面交叉支杆中靠近下连接块的侧支杆。

所述主顶面支杆下方设有一对其进行支持的辅撑杆,所述辅撑杆的上端枢接在主顶面支杆的主连接杆上,下端则枢接在下连接块上。

所述主顶面支杆上还设有至少一斜支杆,所述斜支杆的一端枢接在主顶面支杆中的主连接杆上,另一端枢接在位于主顶面支杆两侧的侧面交叉支杆上,且斜支杆两端中至少一端为活动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中的顶部支撑杆组通过设有辅顶面支杆,使得帐篷在展开使用过程中,除了利用主顶面支杆对帐篷的篷布进行支撑外,相邻的主顶面支杆之间还有辅顶面支杆对帐篷的篷布进行支撑,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的架杆对篷布的支撑,能够使得篷布外形饱满,防止塌陷、积水;并且,辅顶面支杆的两端还与顶模和侧面支撑杆组配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的架杆连接更加结实,对篷布的支撑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收折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收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帐篷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至少三组直立支撑的立杆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四组直立支撑的立杆1,其也可以为六组或是八组等多组立杆1组成,为了方便帐篷的收折和使用,上述立杆1也可以为伸缩杆结构。

在相邻的两立杆1之间枢接有侧面支撑杆组2,以对帐篷的侧立面形成支撑,各侧面支撑杆组2包括至少两组依次枢接的侧面交叉支杆21,在本实施例中,各侧面支撑杆组2分别设有三组依次枢接的侧面交叉支杆21,侧面交叉支杆21由两交叉的侧支杆211枢接组成,各侧面支撑杆组2中靠近立杆1的侧面交叉支杆21朝向立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立杆1上,当要将帐篷架杆收折时,侧面交叉支杆21中活动连接在立杆1上的侧支杆211向下滑动,令交叉的侧支杆211合拢收靠从而实现侧面支撑杆组2的收折。

上述帐篷的顶部上设有顶部支撑杆组3,顶部支撑杆组3包括呈放射状分布的至少三组主顶面支杆3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组主顶面支杆31,四组主顶面支杆31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立杆1上端形成支撑帐篷篷布的架杆,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一顶模32上形成帐篷顶。主顶面支杆31为一在中部可进行单向收折的杆件,其由两主连接杆311通过枢接组成,帐篷收折时,顶部支撑杆组3整体向下收合的同时,主顶面支杆31中的两主连接杆311通过枢接部向下收合后而合并,并带动立杆1向中心收靠,从而可配合帐篷架杆的收折。

上述帐篷相邻立面上的两相邻的侧面支撑杆组2在相交时分别通过两设置在立杆1上的连接块进行连接,其中,上连接块4位于立杆1的顶端,主顶面支杆31连接在上连接块4上,同时,该上连接块4的两侧上分别连接两侧面上的侧面交叉支杆21中靠近上连接块4的侧支杆211,而下连接块5则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立杆1的上端,该下连接块5的两侧上分别连接两侧面交叉支杆21中靠近下连接块5的侧支杆211,并且,可在下连接块5上设置锁扣结构,收折时,解除下连接块5的定位作用,使侧面交叉支杆21中靠近下连接块5的侧支杆211向下活动,并可连动侧面交叉支杆21的收靠。

上述各主顶面支杆31下方设有一对其进行支持的辅撑杆33,辅撑杆33的上端枢接在主顶面支杆31的主连接杆311上,下端则枢接在下连接块5上,在帐篷架杆收折时辅撑杆33能够随着下连接块5而活动收靠,并可连动主顶面支杆31中主连接杆311的收靠。

上述各主顶面支杆31上还设有至少一斜支杆34,斜支杆34的一端枢接在主顶面支杆31中的主连接杆311上,另一端枢接在位于主顶面支杆31两侧的侧面交叉支杆21上,且斜支杆34两端中至少一端为活动端,在本实施例中,各主顶面支杆31上设有两斜支杆34,两连接在同一主顶面支杆31上的斜支杆34呈对称设置,两斜支杆34均活动连接在主顶面支杆31中的主连接杆311上,并且,可以在主连接杆311上设置一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套设在主连接杆311上并且两侧分别与斜支杆34枢接,两斜支杆34可在第一滑块的带动下活动,各斜支杆34的另一端则是枢接在侧面交叉支杆21上,可将其枢接在两侧面交叉支杆21的连接处上,从而在帐篷架杆进行收折时,斜支杆34可配合主顶面支杆31和侧面交叉支杆21的收合而进行收靠。

上述顶部支撑杆组3还包括至少一辅顶面支杆35,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八组辅顶面支杆35,八组辅顶面支杆3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两相邻的侧面交叉支杆21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支撑帐篷篷布的架杆,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顶模32上。辅顶面支杆35为一在中部可进行单向收折的杆件,其由两辅连接杆351通过枢接组成,帐篷收折时,顶部支撑杆组整体下收的同时,辅顶面支杆35中的两辅连接杆351通过枢接部向下收合后而合并,并带动立杆1向中心收靠,从而可配合帐篷架杆的收折。

本实用新型中的顶部支撑杆组3通过设有辅顶面支杆35,使得帐篷在展开使用过程中,除了利用主顶面支杆31对帐篷的篷布进行支撑外,相邻的主顶面支杆31之间还有辅顶面支杆35对帐篷的篷布进行支撑,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的架杆对篷布的支撑,能够使得篷布外形饱满,防止塌陷、积水;并且,辅顶面支杆35的两端还与顶模32和侧面支撑杆组2配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的架杆连接更加结实,对篷布的支撑也更加稳定。

上述辅顶面支杆35设有连接件352,连接件352上设有开口槽3521,组成辅顶面支杆35的两辅连接杆351通过连接件352枢接,两辅连接杆351朝向连接件352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连接件352的两端。当辅顶面支杆35中的两辅连接杆351通过枢接部向下收合合并时,辅连接杆351朝向连接件352的一端能够绕着连接件352转动,并且收合在连接件352的开口槽3521内,使得组成辅顶面支杆35的两辅连接杆351能够贴合收靠,避免辅顶面支杆35因为受到两辅连接杆351之间的枢接部妨碍而导致帐篷架杆无法收拢。

本发明的帐篷架杆进行收折时,只须解除下连接块5的定位作用,使侧面交叉支杆21中靠近下连接块5的侧支杆211向下活动,并可连动侧面交叉支杆21的收靠,同时,带动一端与下连接块5枢接的辅撑杆33活动收靠,并可连动主顶面支杆31中主连接杆311的收靠,以及连动辅顶面支杆35中辅连接杆351的收靠,当侧面交叉支杆21、主顶面支杆31和辅顶面支杆35进行收折时,斜支杆34也能够配合收折,跟随主顶面支杆31靠合,帐篷架杆进一步收折,最后将帐篷架杆收靠合并成一体,实现整体收折。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