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6698发布日期:2019-12-13 17:1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工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结构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现有的建筑模板结构形式较为单一。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模板结构,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结构,该建筑模板结构的面板不易受压变形、弯曲,且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强度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结构,包括两个模板单元和若干对拉螺栓;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面板;若干主龙骨,各所述主龙骨均包括外壳和内衬,所述外壳包括槽型板和支板,所述支板设于所述槽型板的槽口端,并位于所述槽型板的两个侧板部的外壁面,所述内衬嵌装于所述槽型板内,各所述主龙骨并排且间隔设置,并至少以各自的所述支板与所述面板相贴合;若干次龙骨,各所述次龙骨与各所述主龙骨交错设置,并与各所述主龙骨相抵;使用状态下,两所述模板单元相对设置,二者之间浇筑有墙体,所述对拉螺栓能够穿过两所述模板单元相对应的两所述次龙骨,以压紧所述次龙骨、所述主龙骨、所述面板以及所述墙体。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外壳至少通过支板与面板相贴合,相比于直接以槽型板的侧板部与面板相贴合,主龙骨与面板之间的局部贴合面积增大,可以减小局部的压强,使得面板不易受压变形、弯曲,为该建筑模板结构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设置于外壳内的内衬可以提升主龙骨的强度,提高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抗变形能力,可保证墙体的质量。

此外,对拉螺栓与次龙骨的配合,可以对该建筑模板结构进行加固,以提升整个体系的结构刚度,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胀模现象;而且,由于对拉螺栓不直接穿过主龙骨,还可保证主龙骨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外壳为钢板。

可选地,所述内衬为木方。

可选地,所述支板包括贴合板部和加强板部,二者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支板以所述贴合板部与所述面板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次龙骨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压梁;所述对拉螺栓包括螺杆、卡子和螺母,所述螺杆能够自两所述压梁之间通过,所述卡子外套于所述螺杆,且与两所述压梁卡接,所述螺母拧接于所述螺杆,并能够压紧所述卡子。

可选地,所述压梁为钢管。

可选地,所述卡子具有两个弧形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压梁的外壁面相适配。

可选地,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卡子与所述螺母之间。

可选地,各所述主龙骨沿纵向延伸,各所述次龙骨沿横向延伸。

可选地,各所述主龙骨等间隔布置,各所述次龙骨等间隔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建筑模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

图3为卡子、垫板以及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模板单元、11面板、12主龙骨、121外壳、121a槽型板、121b支板、121b-1贴合板部、121b-2加强板部、122内衬、13次龙骨、131压梁;

2对拉螺栓、21螺杆、22卡子、221卡口、23螺母、24垫板;

3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几个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建筑模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图3为卡子、垫板以及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结构,包括两个模板单元1和若干对拉螺栓2,在使用时,两模板单元1可以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可以浇筑墙体3,具体可以为混凝土墙体,对拉螺栓2可以穿过两模板单元1、墙体3,以通过两模板单元1压紧墙体3,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尺寸的混凝土构件。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建筑模板结构,其模板单元1包括:面板11;若干主龙骨12,各主龙骨12均包括外壳121和内衬122,外壳121包括槽型板121a和支板121b,支板121b设于槽型板121a的槽口端,并位于槽型板121a的两个侧板部的外壁面,内衬122嵌装于槽型板121a内,各主龙骨12并排且间隔设置,并至少以各自的支板121b与面板11相贴合;若干次龙骨13,各次龙骨13与各主龙骨12交错设置,并与各主龙骨12相抵。

在使用状态下,混凝土的墙体3可以浇筑在相对设置的两面板11之间,对拉螺栓2能够穿过两模板单元1相对应的两次龙骨13,以压紧次龙骨13,并通过次龙骨13压紧主龙骨12、主龙骨12压紧面板11、面板11压紧墙体3。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外壳121至少通过支板121b与面板11相贴合,相比于直接以槽型板121a的侧板部与面板11相贴合,主龙骨12与面板11之间的局部贴合面积增大,可以减小局部的压强,使得面板11不易受压变形、弯曲,为该建筑模板结构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设置于外壳121内的内衬122可以提升主龙骨12的强度,提高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抗变形能力,可保证墙体3的质量。

此外,对拉螺栓2与次龙骨13的配合,可以对该建筑模板结构进行加固,以提升整个体系的结构刚度,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胀模现象;而且,由于对拉螺栓2不直接穿过主龙骨12,还可保证主龙骨12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上述外壳121具体可以采用钢板,以保证强度,而内衬122则可以采用木方,以对外壳121的内腔进行支撑,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吸收应力形变。

支板121b可以包括贴合板部121b-1和加强板部121b-2,二者可以呈夹角设置,即形成类似角钢的结构,加强板部121b-2可以对贴合板部121b-1进行加强,且有利于保证贴合板部121b-1的板面平整,以便在贴合板部121b-1与面板11相贴合时能够更好地对面板11进行作用。在加强板部121b-2与贴合板部121b-1之间可以采用圆角等形式进行平滑过渡,以避免尖锐端部的形成,进而可以对面板11的表面结构进行保护。

在上述方案中,外壳121的截面可以呈几字型,外壳121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的几字钢进行制备。除此之外,支板121b也可以仅包括贴合板部121b-1,槽型板121a的侧板部也相当于该贴合板部121b-1的加强部,也能够对贴合板部121b-1进行加强。

次龙骨13具体可以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压梁131。结合图3,对拉螺栓2可以包括螺杆21、卡子22和螺母23,螺杆21能够自两压梁131之间通过,并穿过面板11、墙体3,卡子22可以外套于螺杆21,且与两压梁131卡接,以固定两压梁131的位置;螺母23可以拧接于螺杆21,并能够压紧卡子22,以通过卡子22来压紧次龙骨13。

如此设置,两压梁131可以共同对主龙骨12进行作用,且对拉螺栓2是从两压梁131之间通过,也并未在压梁131上设置穿过孔,压梁131的周壁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强度,更有利于保证整个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强度。

压梁131具体可以为钢管,与之相适应地,卡子22可以具有两个弧形的卡口221,以通过两个卡口221来一一对应地卡住两压梁131;这里,两卡口221要与压梁131的外壁面相适配,即卡口221所对应的半径与压梁131的外径应当基本一致(或者说,二者的曲率相同),以保证卡口221对压梁131卡接的可靠性。

需要指出,采用上述弧形的卡口221以与压梁131相配合的方案,可以形成近乎严丝合缝的卡接关系,卡接更为可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但是,这并不能够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建筑模板结构的实施范围的限定,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卡接结构,例如,卡口221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其同样能够对两压梁131进行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垫板24,垫板24可以设置在卡子22与螺母23之间,拧紧的螺母23可以通过压紧垫板24来压紧卡子22,以增大作用面积,提高压紧效果。

请继续参考图1,上述的各主龙骨12可以沿纵向延伸,各次龙骨13可以沿横向延伸,以形成纵横交错的龙骨结构,来保证对面板11以及墙体3的压紧。浇筑的墙体3通常为竖向(垂向)设置,基于此,这里的纵向是指竖向,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垂向,以面板11与墙体3的贴合面为基准面,在该基准面内,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可称之为横向;另外,这里的沿纵向延伸、沿横向延伸均表示大致沿横向、大致沿纵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艺误差等,主龙骨12、次龙骨1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标准的横向、纵向产生一定的偏差,其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建筑模板结构的功能。

上述各主龙骨12可以等间隔布置,各次龙骨13也可以等间隔布置,以尽可能地保证面板11的均匀受力。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相邻两主龙骨12、相邻两次龙骨13的间距,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实际上,相邻两主龙骨12(次龙骨13)的间距不同,也导致了所使用主龙骨12(次龙骨13)的数量不同。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