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横担金具、横担、输电杆。
背景技术:
横担在输电线路中,与杆体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导线,且保证导线之间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当横担与杆体连接时,可以直接将横担固定在杆体上,也可以通过连接板将横担与杆体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直接将横担与杆体连接时,需要在横担上打孔,其会影响横担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通过连接板连接时,需要多种配件进行辅助,配件数量多且重量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担金具、横担、输电杆,横担金具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且不影响横担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横担金具,设置在横担的芯棒上,所述横担金具包括:套筒和自所述套筒外表面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套筒为中空结构,用于包覆固定于所述芯棒的外周面,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杆体固定件配合连接将所述横担固定于杆体上。
其中,所述套筒为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邻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其中,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
其中,所述连接部为四个连接耳,四个所述连接耳对称设置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连接孔。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下表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其中,所述套筒的所述左侧面上设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为门字型,所述卡位件的开口远离所述左侧面,且在远离所述左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卡位件的开口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卡位件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套筒的所述左侧面从所述通孔中露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横担,所述横担包括:横担金具,所述横担金具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横担金具;芯棒和包覆于所述芯棒外周面的绝缘层,所述套筒包覆固定于所述芯棒的外周面,且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套筒两侧。
其中,所述套筒的内壁形状与包覆固定于所述套筒内的所述芯棒的横截面匹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电杆,所述输电杆包括:横担,所述横担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横担;杆体;杆体固定件,围设在所述杆体外围,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横担固定于所述杆体上。
其中,所述杆体固定件包括抱箍,所述抱箍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包括套筒和自套筒外表面延伸的连接部,套筒为中空结构,横担的芯棒穿设于套筒中,连接部与杆体固定件配合连接,以将横担固定于杆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为整体式金具,该整体式金具通过杆体固定件固定在杆体上,无需在横担的芯棒上打孔,芯棒外周面的绝缘层不会因为长期受力磨损,从而保证了横担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整体式金具,减少了现有技术中中间连接装置的金具数量,降低了横担金具的重量,且便于安装。
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的套筒上还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为门字型,且在远离套筒的方向上,卡位件的开口逐渐增大,并且卡位件底部设有通孔,使套筒表面露出;通过该门字型卡位件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横担金具与芯棒装配后能在横担金具两端及中间进行压接,压接效果更好,保证金具与芯棒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横担与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的杆体连接,大大提高了横担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横担金具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横担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输电杆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横担金具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横担金具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横担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输电杆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输电杆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输电杆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横担金具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横担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输电杆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设置在横担60的芯棒20上,横担金具40包括:套筒10和自套筒10外表面延伸的连接部12,套筒10为中空结构,用于包覆固定于芯棒20的外周面,连接部12用于与杆体固定件30配合连接将横担60固定于杆体32上。套筒10和连接部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钢等),套筒10和连接部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当套筒10和连接部12单独成型时,可以利用焊接等方式将套筒10与连接部12的位置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0为方形管,方形管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以及与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相邻的左侧面104和右侧面106;其中,连接部12设置于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10的结构也可为其他,例如,圆角方形管、其他多边形管、圆形管等。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1中所示,连接部12为四个连接耳120(图1中仅示意标出一个),四个连接耳120对称设置于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连接耳120上设置有连接孔1200,连接孔1200的贯通方向与上表面100平行,连接部12可以与杆体固定件30在连接孔1200的位置通过螺栓等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其中,上述提及的四个连接耳120对称设置是指:套筒10在垂直于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的方向上具有第一轴向l1,套筒10在平行于上表面100的方向上具有第二轴向l2,位于上表面100或下表面102上的两个连接耳120相对于第一轴向l1呈轴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位于上表面100的两个连接耳120与位于下表面102的两个连接耳120也可相对于第二轴向l2呈轴对称设置。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横担金具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连接部12a包括第一连接板120a和第二连接板122a;其中,第一连接板120a自上表面100延伸,其延伸方式可以为垂直延伸,第一连接板120a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00a和第二连接孔1202a,第一连接孔1200a与第二连接孔1202a的贯通方向平行于上表面100;第二连接板122a自下表面102延伸,其延伸方式可以为垂直延伸,第二连接板122a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220a和第四连接孔1222a,第三连接孔1220a与第四连接孔1222a的贯通方向平行于上表面100。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横担金具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当需要固定顶相横担时,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还可在图4的基础上增加第一延伸部14,第一延伸部14自第一连接板120a向朝向右侧面10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14可以与上表面100平行,第一延伸部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40,用于固定顶相横担。第一延伸部14可以与第一连接板120a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均为整体式金具,该整体式金具通过杆体固定件30固定在杆体32上,无需在横担60的芯棒20上打孔,芯棒20外周面的绝缘层不会因为长期受力磨损,从而保证了横担60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减少了现有技术中中间连接装置的金具数量,降低了横担金具40的重量,且便于安装。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中的套筒10的左侧面104上设置有卡位件16,卡位件16为门字型,卡位件16的开口远离左侧面104,且在远离左侧面104的方向上,卡位件16的开口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卡位件16可以与套筒10独立成型,两者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在垂直于左侧面104的方向上,卡位件16的正投影位于左侧面104内,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横担金具40与芯棒20装配后能在横担金具40的两端进行压接;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卡位件16为门字型,压接装置在卡位件16的底部具有着力点,从而可以使得横担金具40与芯棒20装配后能在横担金具40中间进行压接,进而提高压接效果;另外,该门字型卡位件16在远离左侧面104的方向上尺寸逐渐增大,该设计方式可以使横担60与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的杆体32连接,大大提高了横担60的通用性。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1所示,卡位件16的底部(未标示)设置有通孔160,套筒10的左侧面104从通孔160中露出。通孔160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等,压接装置可以透过通孔160直接对套筒10施加作用力,相对于压接装置对卡位件16的底部施加作用力,再通过卡位件16将该作用力传递至套筒10上的方式相比,压接效果提高,进而保证横担金具40与芯棒20直接连接的强度。
下面从横担60的角度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作进一步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图6为图2中横担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60包括横担金具40、芯棒20、绝缘层22;其中横担金具4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绝缘层22包覆于芯棒20的外周面,套筒10包覆固定于芯棒20的外周面,且绝缘层22位于套筒10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0的内壁形状与包覆固定于套筒10内的芯棒20的横截面匹配,例如,套筒10与芯棒2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套筒10可以位于芯棒20的中部,芯棒20与套筒10通过压接方式固定。芯棒20可由复合材料制成,例如,由玻璃纤维浸渍树脂后拉挤成型,由复合材料形成的芯棒20质量较轻,可以减轻横担60的重量。绝缘层22的材质可以为硅橡胶等材料,其可在芯棒20的外周面形成硅橡胶伞裙的结构,绝缘层22的设置可以避免雨水等对芯棒20的腐蚀,且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憎水迁移性,可以降低污闪和雨闪的概率。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制备上述横担60的方法可以为:先将套筒10设置在芯棒20的中间位置处,可利用压接方式将套筒10和芯棒20固定,例如,可以利用压接装置在套筒10的两端和中间进行压接;然后在芯棒20未被套筒10覆盖的区域形成绝缘层22,例如,可以利用注射的方式形成硅胶伞裙;最后,在芯棒20的两端分别安装导线固定端子24,后期可以通过绑扎工艺将导线固定在导线固定端子24上。
下面从输电杆80的角度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杆体固定件30作进一步描述。
请再次参阅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输电杆80包括横担60、杆体固定件30、杆体32;其中,横担6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杆体固定件30,围设在杆体32外围,且与连接部12固定连接,以使得横担60固定于杆体32上。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杆体固定件30包括抱箍(如图3中所示),抱箍的两端与连接部12固定连接。例如,图1中连接部12为四个连接耳120(图3中仅示意标出一个),四个连接耳120对称设置于套筒10的上表面100和下表面102,连接耳120上设置有连接孔(图3中未标示)。杆体固定件30包括两个抱箍,其中一个抱箍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上表面100上的两个连接耳120固定连接;另一个抱箍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下表面102上的两个连接耳12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常用的螺栓固定连接。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80a结构示意图。图7中连接部12a包括第一连接板120a和第二连接板122a,第一连接板120a和第二连接板122a分别设置于套筒10的上表面(图7中未标示)和下表面(图7中未标示),第一连接板120a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图7中未标示)和第二连接孔(图7中未标示),第二连接板122a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图7中未标示)和第四连接孔(图7中未标示)。杆体固定件30包括两个抱箍,其中一个抱箍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上表面的第一连接板120a固定连接;另一个抱箍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下表面的第二连接板122a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常用的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将横担60方便地固定在杆体32上。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80b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所提供的输电杆80b还包括顶相横担34,顶相横担34的设计使得该输电杆80b可用于三相输电导线的架设。相应地,可在图7中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板120a的基础上增加第一延伸部14,第一延伸部14自第一连接板120a向远离杆体32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14可以与套筒10的上表面(图8中未标示)平行,第一延伸部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顶相横担34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方式固定在该第一延伸部14的连接孔处。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9,图9为图3中输电杆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40还包括卡位件16,卡位件16为门字型,且门字型卡位件16的开口朝向杆体32,且在朝向杆体32的方向上,卡位件16的开口逐渐增大。该卡位件16可以使横担60与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的杆体32连接,大大提高了横担60的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套筒10的左侧面104为面向杆体32的侧面,右侧面106为与左侧面104相对且远离杆体32的侧面。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包括套筒和自套筒外表面延伸的连接部,套筒为中空结构,横担的芯棒穿设于套筒中,连接部与杆体固定件配合连接,以将横担固定于杆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为整体式金具,该整体式金具通过杆体固定件固定在杆体上,无需在横担的芯棒上打孔,芯棒外周面的绝缘层不会因为长期受力磨损,从而保证了横担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整体式金具,减少了现有技术中中间连接装置的金具数量,降低了横担金具的重量,且便于安装。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横担金具的套筒上还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为门字型,且在远离套筒的方向上,卡位件的开口逐渐增大,并且卡位件底部设有通孔,使套筒表面露出;通过该门字型卡位件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横担金具与芯棒装配后能在横担金具两端及中间进行压接,压接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可以使横担与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的杆体连接,大大提高了横担的通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