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732发布日期:2019-12-27 15:27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屋面排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



背景技术:

种植屋面是覆以种植土栽植物来覆盖建筑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的一种绿化形式。种植顶板类似一个大花盆,每次下雨浇水盆里都会积水,长期以往,容易造成屋面的渗漏或者植物烂根死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将排水板上的雨水集中回收的排水槽。现有的排水槽包括直通结构、三通结构、四通结构以及弯管结构。排水槽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口,底部设有底板。

但是,上述结构的排水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排水口需要另外外接排水管道,很容易导致排水管道设置过于密集,增加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并且,现有的排水槽的排水口下口处有等同排水槽壁厚的台阶,此高度以下的积水受台阶影响无法排除干净。另外,排水槽的底板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充满积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增加建筑成本。

因此,现在急需设计一款可将种植屋面顶板上的积水快速有组织排除的零阻水排水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包括槽体、水平侧板、加强筋板、进水口和虹吸管口;所述槽体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倒u型结构,所述水平侧板设置于槽体底部两侧与槽体侧壁垂直且与槽体一体结构;所述加强筋板固定于槽体周向外侧壁上且底部与水平侧板固定连接,整体呈梯形结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加强筋板之间、凸出于槽体的侧壁、与槽体内部连通且底部镂空;所述虹吸管口设置于槽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上设置有连接卡件,所述连接卡件包括第一连接卡件和与第一连接卡件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卡件,所述第一连接卡件设置在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卡件设置在槽体的另一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卡件设置为连接凸条,所述第二连接卡件设置为连接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板设置为间隔距离排列的若干个。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槽体侧壁的底部,所述进水口的两端与水平侧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为间隔距离的若干个。

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口凸出于槽体的侧壁与虹吸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口至少设置为1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结构简单,装配灵活便捷,工程造价低,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排水槽与排水板搭配使用,可使排水板上的积水由进水口流至槽体内部,进水口设置于凸出于槽体的侧壁且底部镂空,有效的防止水的积压。进水口设置为间隔距离的若干个,通水量大,排水效率高,可有效解决种植屋面顶板长期积水导致渗漏潮湿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中加强筋固定于槽体周向外侧壁上且底部与水平侧板固定连接,整体呈梯形结构,结构强度高,可在顶板回填覆土后长久保持结构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槽体;2、水平侧板;3、进水口;4、加强筋板;5、虹吸管口;6、连接凹槽;7、连接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虹吸式零阻水倒u型排水槽,包括槽体1、水平侧板2、加强筋板4、进水口3和虹吸管口5。所述槽体1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倒u型结构,所述水平侧板2设置于槽体1底部两侧与槽体1侧壁垂直且与槽体1一体结构。所述加强筋板4设置为间隔距离排列的若干个,每个所述加强筋板4固定于槽体1周向外侧壁上且底部与水平侧板2固定连接,整体呈梯形结构,能够最大强度的提高排水槽的抗压能力。所述进水口3设置为间隔距离的若干个,每个进水口3设置于加强筋板4之间、凸出于槽体1的侧壁、与槽体1内部连通且底部镂空,保证零阻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3设置在槽体1侧壁的底部,所述进水口3的两端与水平侧板2连接。进水口3底部镂空,对水流没有阻挡,不会出现积水无法排除现象,为零阻水结构。所述虹吸管口5凸出于槽体1的侧壁与虹吸管连通。

为了保证排水槽与排水槽之间稳固快速的连接,所述槽体1上设置有连接卡件,所述连接卡件包括第一连接卡件和与第一连接卡件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卡件,所述第一连接卡件设置在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卡件设置在槽体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卡件设置为连接凸条7,所述第二连接卡件设置为连接凹槽6。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卡件将槽体1之间进行连接,水流通过零阻水进水口3进入槽槽体1内,进入槽体1内部的水在空隙、重力和气压作用下汇集到虹吸管口5,同时形成虹吸,通过虹吸管将大流量的水流及时排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