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9210发布日期:2020-05-20 00:0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墙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



背景技术:

eps建筑模块,是由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块作为模版和保温隔热层,中芯浇筑混凝土面层,抹灰或辐射板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墙体,eps模块应用面很广,可广泛用于民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城镇和农村住房改造及工业用保温厂房和农业用温室,高层和低层高档别墅等,此外,eps建筑模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和炎热的南方。

现有的eps建筑模板在两边保温板之间连接时采用同样材质的泡沫进行连接,从而对两侧的保温板进行固定。

1、这种eps建筑模块在运输时,占用体积大,运输费用高,且在运送/使用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

2、现有技术中的eps模块由于对两侧保温板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的泡沫板,在建造时,墙体整体抗震性较低,同时,老鼠可能从连接件位置进入室内破坏墙体。

3、泡沫连接件的抗侧压能力较低,在施工时经常出现开裂破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eps模块中间连接桥不可拆卸从而容易遭受破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侧保温板和内侧保温板,所述外侧保温板成l形,所述内侧保温板设置有两块分别平行于外侧保温板的两侧边,在外侧保温板和内侧保温板之间形成浇注腔室,在两边内侧保温板之间设置有l形保温板,所述l形保温板的两侧板分别垂直连接所述内侧保温板,且在外侧保温板和l形保温板之间形成矩形腔室;在所述矩形腔室内插接有钢筋笼,在所述浇注腔室和矩形腔室内设置有混凝土块;在所述外侧保温和内侧保温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位于所述混凝土块内。

进一步地,在外侧保温板和内侧保温板上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位于浇注腔室内的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板两端且可拆卸插接在插接槽内的插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垂直其侧面的肋板,所述肋板平面平行所述外侧保温板和/或内侧保温板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成“t”形,在外侧保温板和内侧保温板相互靠近一侧形成供所述插接板穿出的开口,所述插接板截面成“t”形,插接板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板包括由所述开口穿出的联动板、以及垂直所述联动板的固定板,在所述联动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板距离外侧保温板和内侧保温板相互远离一侧的距离为8mm-1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浇注腔室内且位于混凝土块内间隔插设有钢筋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可拆卸的连接构件对两块保温板进行连接,在运输时,可以对保温板、连接构件拆卸分离,运输时节约空间,节省费用。同时,通过设置的塑料连接构件,在建造时,墙体整体的抗震效果更佳。在浇注混凝土时,不会老化、砂浆层不会开裂、跑浆、渗水。同时,在修建完成之后,保温板之间为实心墙体,不会出现老鼠啃咬,破坏墙体的问题,实用性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中突出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中突出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侧保温板;11、插接槽;12、开口;2、内侧保温板;21、浇注腔室;22、钢筋杆;3、l形保温板;31、矩形腔室;32、钢筋笼;4、混凝土块;5、连接构件;51、连接板;511、第一通孔;512、肋板;52、插接板;521、联动板;5211、第二通孔;52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建筑模块转角结构墙,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其中,外侧保温板1形状设置呈l形,而内侧保温板2设置有两块,分别与外侧保温板1的两侧板平行,而在两块内侧保温板2之间设置有l形保温板3,且l形保温板3的两侧边分别与其相互连接的内侧保温板2相互垂直。从而,外侧保温板1与l形保温板3之间围合形成矩形腔室31,而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之间形成浇注腔室21。其中,在矩形腔室31内插接有钢筋笼32,而在浇注腔室21和矩形腔室31内分别浇注有混凝土块4。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钢筋笼32和混混凝土块4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而外侧保温板1、内侧保温板2和l形保温板3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从而形成较为稳定、保温的转角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得内部的混凝土块4能够较为稳定、坚固,在浇注腔室21内间隔插接有钢筋杆22,通过钢筋杆22对内部的混凝土块4进行加固,使其在建造完成之后更加稳固。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得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位置较为稳定,且在施工结束之后,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与混凝土块4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之间设置有对二者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构件5。

为了方便进行运输和搬运,连接构件5与外侧保温板1、内侧保温板2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5,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的上侧或者下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连接构件5。从而,在使用时,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与内部的混凝土块4连接紧密,同时,在施工时固定稳定。

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的厚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插接槽11,且插接槽11设置成“t”形,在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开口12。

连接构件5包括位于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之间的连接板5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51两端且可以插接在插接槽11内的插接板52,且连接板51和插接板52都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通过插接板52与两块保温板进行固定,通过二者之间的连接板51对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进行连接,使其位置保持稳定。

其中,插接板52同样设置成“t”形,包括由插接槽11的开口12穿出与连接板51连接固定的联动板521、以及垂直联动板521的固定板522,在设计时,固定板522和联动板521都处于插接槽11内。

在连接板5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11,在联动板52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211,在使用时,连接板51位于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之间,从而,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会穿过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211,从而将第一连接板51固定,使其位置稳定,从而使得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与二者之间的混凝土块4粘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连接板51的两端设置有与连接板51垂直的肋板512,在安装时肋板512抵接在保温板的内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温板起到保护效果。

插接槽11距离外侧保温板1和内侧保温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的距离保持为8mm-10mm之间。从而,使得内部的插接板52位于外侧保温板1或内侧保温板2的内部,不与外界连通,塑料件完全处于密封状态,不与氧气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老化。同时,在浇注混凝土时,不会出现跑浆、开裂、渗水的现象。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