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0647发布日期:2020-05-12 17:0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内,隔音屋的应用越来越多,(室内单人或多人密闭隔音空间),受益于电话亭内部不受到外部建筑环境噪音的影响,同时隔音屋内部使用者产生的噪音也不会影响到外部环境的特点,电话亭通常用于一个人在其中安静地打电话、工作或多人在其中讨论问题、开会。

为了做到较好的隔音效果,隔音屋的重量一般都要在几百公斤甚至更重,隔音屋底部与地面之间为了让使用者进出方便,通常都不会留有供液压拖车等搬运机械操作的较大空间,最多只会留有对隔音屋底部进行水平调整的狭小调整脚空间,有时甚至不留空间,将隔音屋直接放到地面上。同时为了美观,隔音屋的底部甚至会设计成弧形或斜边型,使得隔音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小。同时一般隔音屋也不会预留可供液压拖车等搬运机械操作的外装承重零部件。

因此,隔音屋需要移动放置的时候,要么在隔音屋的底部留有使用液压拖车等搬运机械操作的较大空间(也可安装可移动轮子);要么只能拆开后搬到新的放置重新组装。前者会使得使用者进出隔音屋不太方便,后者则需要2到3位专业人士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和专业工具来完成,费时费力。特别是对于隔音屋底部设计成弧形或斜边型的时候。再者安装可供液压拖车等搬运机械操作的外装承重零部件,这样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装置,可以方便地搬运室内密闭隔音间。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托架装置,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托架,两个托架分别置于室内密闭隔音间相对两侧的斜下方,托架包括承重梁,承重梁与室内密闭隔音间直接接触,两个托架上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和滚轮,两个托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承重梁设有斜面或弧面的接触面,承重梁通过接触面与室内密闭隔音间直接接触。

进一步的,承重梁为三棱柱或圆柱。

进一步的,承重梁与室内密闭隔音间的接触面设有软质保护材料。

进一步的,托架两端设有连接管,连接杆穿入连接管中将两个托架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连接杆上设有一组销孔,连接管上设有一个对应的销孔,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杆与连接管。

进一步的,连接杆上也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和滚轮。

进一步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螺杆基板,调节螺杆螺接于螺杆基板中,调节螺杆上端连接调节把手,下端连接滚轮。

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托架装置,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托架,两个托架分别置于室内密闭隔音间相对两侧的下方,托架设有叉状托把,叉状托把伸入室内密闭隔音间与地面间的间隙或室内密闭隔音间底座上的预留孔或槽,两个托架上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和滚轮,两个托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两个托架上的叉状托把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托架两端设有连接管,连接杆穿入连接管中将两个托架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连接杆上设有一组销孔,连接管上设有一个对应的销孔,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杆与连接管。

进一步的,连接杆上也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和滚轮。

进一步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螺杆基板,调节螺杆螺接于螺杆基板中,调节螺杆上端连接调节把手,下端连接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两个托架分体设置,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便于组装,托架可在组装后承载室内密闭隔音间的重量。再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将室内密闭隔音间托离地面,通过滚轮移动室内密闭隔音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托架体积小,便于运输和收纳。对于深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室内密闭隔音间,只需更换连接杆即可适用,通用性强。无需室内密闭隔音间安装承重部件或相关移动结构,不影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的(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应用于具有弧形的底部边缘的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示意图;

图3的(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应用于具有斜面形的底部边缘的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应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室内密闭隔音间的移动托架装置,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托架,两个托架分别置于室内密闭隔音间7相对两侧的斜下方,托架包括承重梁1,承重梁1与室内密闭隔音间7直接接触,两个托架1上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3和滚轮4,两个托架1之间通过连接杆2连为一体,连接杆2共有两根,从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两侧将两个托架1连为一体。承重梁1为三棱柱,承重梁1设有斜面的接触面,承重梁1通过接触面与室内密闭隔音间7直接接触。

两个托架1分体设置,通过连接杆2连接为一体,便于组装,托架1可在组装后承载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重量。再通过高度调节机构3将室内密闭隔音间7托离地面,通过滚轮4移动室内密闭隔音间7。连接杆2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室内密闭隔音间7在移动时从本装置中滑落。

在图3的(a)中,室内密闭隔音间7具有弧形的底部边缘72,在图3的(b)中,室内密闭隔音间7具有斜面形的底部边缘71。斜面形的底部边缘71和弧形的底部边缘72是室内密闭隔音间7为了美观而常用的两种底部边缘的造型,承重梁1的接触面均可以从室内密闭隔音间7两侧的斜下方与该底部边缘直接接触,从而在高度调节机构3调节托架的高度时将室内密闭隔音间7托离地面。

在该实施例中,承重梁1与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接触面设有软质保护材料。软质保护材料可起到缓冲和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可采用橡胶等材质。

在该实施例中,托架两端设有连接管6,连接杆2穿入连接管6中将两个托架连为一体。连接杆2上设有一组销孔51,连接管6上设有一个对应的销孔,通过定位销52固定连接杆2与连接管6。销孔51设置成一组的形式,可以调节安装完成后整个移动托架装置的长度,从而适用于长度差别较小的多个的室内密闭隔音间7。对于长度差别较大的室内密闭隔音间7,需准备对应长度的连接杆2,每种长度的连接杆2均可适用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室内密闭隔音间7,该适用长度范围取决于这组销孔51的长度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螺杆32和螺杆基板33,调节螺杆32螺接于螺杆基板33中,调节螺杆32上端连接调节把手31,下端连接滚轮4。其中,螺杆基板33连接在连接管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螺杆基板33也可连接在承重梁1上。高度调节机构3和滚轮4的具体安装位置只需满足可以维持本装置的整体平衡即可,而不限于固定的安装位置。通过旋转调节把手31,使调节螺杆32在螺杆基板33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由于调节螺杆32底部与滚轮4连接,因此螺杆基板33带动托架升降。滚轮4具体可采用万向轮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其承重梁1为圆柱,承重梁1的接触面为弧面,室内密闭隔音间7具有斜面形的底部边缘71,承重梁1也可以从侧下方托起室内密闭隔音间7。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在托架上设有叉状托把8,叉状托把8伸入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底面73与地面间的间隙中,两个托架上的叉状托把8对称设置。该叉状托把适用于室内密闭隔音间7与地面间具有微小间隙的情况,此时室内密闭隔音间7一般具有脚垫,将室内密闭隔音间7垫起。此时,由叉状托把8直接承载室内密闭隔音间7。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托架上的叉状托把8伸入室内密闭隔音间7底座上的预留槽74中。部分型号的室内密闭隔音间7在底座上设有预留槽74或预留孔,以便于移动装置穿入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底座而将室内密闭隔音间7抬起,实施例四适用于此类型的室内密闭隔音间7。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如图7所示,连接杆2上也设有高度调节机构3和滚轮4。有些室内密闭隔音间7可供双人或多人使用,因而其长度较长,此时连接杆2的长度也相应增长,连接杆2长度太长会无法承受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重量,因此在连接杆2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3和滚轮4,以便将室内密闭隔音间7的重量均匀分布至连接杆2的滚轮4上。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