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中型钢管柱的非金属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钢管相对于h型钢、角钢、槽钢等型材具有较大的惯性矩,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且相对于混凝土重量较轻,在高大尚的建筑支撑结构中常被运用。钢厂的钢管长度小于12m,高度数十米的建筑结构中的钢管在工地对口接长接较为普遍,对口接长工艺常采用法兰螺栓连接或焊接。
法兰螺栓连接工艺存在如下缺陷:1、法兰周边螺栓群孔有积累加工误差;2、孔与螺栓杆之间有安装缝隙;3、各螺栓连接的预紧力大小不一致;4、螺栓连接方式由于振动等因素容易松动;5钢管对接周边的法兰和螺栓群造价高,且外观如同“竹节”,极其影响美观;6、法兰与钢管的焊接热应力降低钢管本身的强度。
钢管对接焊接工艺存在如下缺陷:对接前钢管两对接端头打坡口,在钢管其中一端内壁焊接对接衬头确保定位,然后在钢管外周边加焊连接工艺螺栓,最后进行立式焊接施工。施工难度大、且焊接应力降低钢管本身的强度。
基于上述问题,急需要一种可以更好的解决该问题的钢管对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中型钢管柱的非金属对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中型钢管柱的非金属对接结构,包括上部钢管和下部钢管,所述上部钢管内侧靠近底部和所述下部钢管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连接栓钉,所述连接栓钉为铁制,所述连接栓钉均与所述上部钢管、所述下部钢管焊接固定,所述下部钢管内侧位于所述连接栓钉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接料网板,所述上部钢管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注浆孔。
优选地,所述上部钢管和所述下部钢管接触的位置处形成了对接缝。
优选地,所述接料网板与所述下部钢管之间为点焊式;通过使用点焊式的结构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保证了其强度的同时,另一方面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
优选地,所述下部钢管内侧位于所述接料网板顶部与所述上部钢管内侧位于所述注浆孔底部之间的位置处形成了混凝土堆放容腔。
优选地,所述上部钢管和所述下部钢管的对接处设置有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
本装置的制作工艺:
在进行对接之前,首先根据钢管的直径大小、壁厚和混凝土物料与钢管内壁的摩擦力,计算出填充混凝土柱的最小高度值,同时在填充混凝土时附用搅拌棒或在钢管外壁敲打,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实,防止混凝土柱中间产生空隙,当混凝土柱凝固后拆除设置在外侧的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有连接栓钉,同时在外侧周边加焊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在上部钢管表面气割灌注混凝土的注浆孔,对接的下部钢管内部点焊接防止(混凝土)料下落的网板,充混凝土后补盖注浆孔,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非金属柱,混凝土与钢管内壁有较大的凝固力,实芯柱本身也有较高的强度,既保证了对接钢管口的原有形状,也保证了钢管连接强度,同时本装置外观圆滑美观,现场施工容易,材料成本较低,且更牢靠、更方便、更经济、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部钢管2、下部钢管3、连接栓钉4、接料网板5、注浆孔6、对接缝7、混凝土堆放容腔8、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大中型钢管柱的非金属对接结构,包括上部钢管1和下部钢管2,所述上部钢管1内侧靠近底部和所述下部钢管2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连接栓钉3,所述连接栓钉3为铁制,所述连接栓钉3均与所述上部钢管1、所述下部钢管2焊接固定,所述下部钢管2内侧位于所述连接栓钉3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接料网板4,所述上部钢管1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注浆孔5;方便对内部进行注浆。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上部钢管1和所述下部钢管2接触的位置处形成了对接缝6。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接料网板4与所述下部钢管2之间为点焊式;通过使用点焊式的结构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保证了其强度的同时,另一方面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下部钢管2内侧位于所述接料网板4顶部与所述上部钢管1内侧位于所述注浆孔5底部之间的位置处形成了混凝土堆放容腔7。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上部钢管1和所述下部钢管2的对接处设置有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8。
本装置的制作工艺:
在进行对接之前,首先根据钢管的直径大小、壁厚和混凝土物料与钢管内壁的摩擦力,计算出填充混凝土柱的最小高度值,同时在填充混凝土时附用搅拌棒或在钢管外壁敲打,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实,防止混凝土柱中间产生空隙,当混凝土柱凝固后拆除设置在外侧的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有连接栓钉,同时在外侧周边加焊外接式安装连接螺栓,在上部钢管表面气割灌注混凝土的注浆孔,对接的下部钢管内部点焊接防止(混凝土)料下落的网板,充混凝土后补盖注浆孔,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非金属柱,混凝土与钢管内壁有较大的凝固力,实芯柱本身也有较高的强度,既保证了对接钢管口的原有形状,也保证了钢管连接强度,同时本装置外观圆滑美观,现场施工容易,材料成本较低,且更牢靠、更方便、更经济、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