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2345发布日期:2020-01-10 15:4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人大都喜欢向阳的房间,其原因之一就是房间中向阳的门窗可以带来最重要的自然光源,使得房间在一年里都有充足的光线,还能让房间内呈现淡雅的金黄色调,所以一般建筑物中,门窗是不可或缺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住宅顶层都会有阁楼,且阁楼大多都会安装天窗来进行更好的采光和通风,但是,当下雨天时,由于雨水等直接落在门窗上而非自旁侧泼溅过来,且雨水等将累积于门窗上,使得门窗的缝隙等处将会有渗水的情形。现有的一些天窗固定装置大多为简单的一个上瓦推拉槽来连接窗户,因此容易进水,而且没有导水槽来进行有效的将雨水导出。另外,现有固定装置在室内一侧没有设置预留安装遮阳装置的结构,后期安装遮阳装置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其结构合理,防止雨水渗漏。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本体,所述固定装置本体上方设有上瓦固定推拉槽和下瓦固定推拉槽,所述上瓦固定推拉槽位于固定装置本体上部边缘处,所述下瓦固定推拉槽位于与上瓦固定推拉槽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边缘,所述下瓦固定推拉槽低于上瓦固定推拉槽,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底部侧壁并位于下瓦固定推拉槽一侧设有弧形导水槽,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围城一整个窗框,所述窗框两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侧壁位于上瓦固定推拉槽一侧设有滚筒支架,所述滚筒支架上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一端为开口结构,且铰接设有盖板,所述滚筒内壁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靠近滚筒支架设置,所述滚筒相对滚筒支架一侧圆周壁上设有平行于滚筒轴线的长条形的通孔,所述窗框另外两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侧壁且位于上瓦固定推拉槽一侧设有用于遮阳帘滑动的滑轨。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装置本体底部设有弧形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滚筒两端靠近墙体并位于固定装置侧壁上分别设有电机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设置了上瓦固定推拉槽和下瓦固定推拉槽,可以更好的防止雨水的渗漏,另外,固定装置本体靠近下瓦固定推拉槽底部侧壁上设有导水槽,方便雨水的排出,且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固定装置上,设有滚筒支架,和滚筒,且滚筒上设有通孔,且滚筒内部设有弧形卡槽,方便后期安装遮阳装置,将这样装置卡入卡槽,将遮阳帘从通孔处伸出,方便快捷。预留洞电机架可以在安装这样装置时装上电机,实现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设有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围城窗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设有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固定装置本体、2-上瓦固定推拉槽、3-下瓦固定推拉槽、4-弧形导水槽、5-滚筒支架、6-滚筒、7-弧形卡槽、8-通孔、9-滑轨、10-盖板、11-弧形凹槽、12-电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太阳窗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本体1,所述固定装置本体1上方设有上瓦固定推拉槽2和下瓦固定推拉槽3,所述上瓦固定推拉槽2位于固定装置本体1上部边缘处,所述下瓦固定推拉槽3位于与上瓦固定推拉槽2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1边缘,所述下瓦固定推拉槽3低于上瓦固定推拉槽2,所述固定装置本体1底部侧壁并位于下瓦固定推拉槽3一侧设有弧形导水槽4,所述固定装置本体1围城一整个窗框,所述窗框两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1侧壁位于上瓦固定推拉槽2一侧设有滚筒支架5,所述滚筒支架5上设有滚筒6,所述滚筒6一端为开口结构,且铰接设有盖板10,所述滚筒6内壁设有弧形卡槽7,所述弧形卡槽7靠近滚筒支架5设置,所述滚筒6相对滚筒支架5一侧圆周壁上设有平行于滚筒6轴线的长条形的通孔8,所述窗框另外两相对的固定装置本体1侧壁且位于上瓦固定推拉槽2一侧设有用于遮阳帘滑动的滑轨9。

所述固定装置本体1底部设有弧形凹槽11。

所述滚筒6两端靠近墙体并位于固定装置1侧壁上分别设有预留电机架12。

本实用新型再具体实施时,固定装置本体1上方设有上瓦固定推拉槽2和下瓦固定推拉槽3,这样,在下雨时,防止雨水的渗入,另外,固定装置本体1靠近下瓦固定推拉槽3底部侧壁上设有导水槽4,方便雨水的流出,且可以进行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固定装置本体1侧壁上设有滚筒支架5,滚筒支架5上设有滚筒6,滚筒6上设有通孔8,滚筒6内设有弧形卡槽7,在窗户安装完毕后,加装遮阳装置时,可将遮阳装置直接卡入弧形卡槽7内,将遮阳帘拉出,放于滑轨9内即可,方便快捷。另外预留电机架12可在人们需要对遮阳帘实现电动控制时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