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709发布日期:2020-01-21 23:3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装饰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度,同时实现对建筑物的结构外立面进行保护的效果,往往会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安装外墙装饰条。现有的外墙装饰条的安装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其中湿法是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外墙装饰条和外墙之间的连接,干法是利用龙骨和金属连接件进行外墙装饰条和外墙之间的连接。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126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包括装饰条、太阳能电池板、固定板及后挡板,固定板顶部与后挡板底部通过焊接连接,后挡板上设有三个液压装置且三个液压装置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液压装置与推板连接,推板与夹板连接且两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后挡板与前挡板之间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前挡板和后挡板均以焊接形式固定,前挡板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储电器通过导线连接,储电器与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开关与液压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前挡板与夹板之间设有装饰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太阳能电板安装于前挡板上,而前挡板位于装饰条的外侧,会覆盖部分装饰条。使得装饰条外侧面不同区域受到的外界影响不同,导致装饰条内部产生应力,出现装饰条被覆盖区域和没有被覆盖区域的交界处出现裂缝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能够在不遮蔽装饰条外侧面的前提下实现装饰条和外墙之间的牢固连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包括装饰条,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垂直固定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贯通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板上朝向装饰条侧面的一侧固定有截面为t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装饰条上对应固定块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装饰条其中一个端面设置;所述固定块自安装槽的端部插入到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块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开设长度,所述固定块端部和安装槽贯通装饰条的一端之间增设有封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将固定块从安装槽的一端插入到安装槽内,并利用封堵块将固定块的位置锁定。然后将安装板放置于安装在外墙外侧的龙骨上,并利用固定螺栓将安装板固定于龙骨上。由于固定块和安装板均位于装饰条和外墙之间,从而不会对装饰条进行遮蔽,使得装饰条外侧面的受力均匀,从而延长装饰条的使用寿命。同时,不遮蔽装饰条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外立面美观度,使得装饰条的装饰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条上与开设有安装槽一侧相邻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开设起点与安装槽的开设起点位于装饰条的同一端面上;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用于插入到插槽内的第一插块;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槽位于装饰条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装饰条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装饰条和外墙之间的连接强度。施工过程中,将固定块和第一插块分别对准安装槽和第一插槽的开口,使得固定块和第一插块分别滑入到安装槽和第一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上与安装板相对的一端增设有折板,折板和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插块固定于所述折板上;所述折板上增设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以折板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装饰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块配合的第二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饰板安装到外墙上后,能够对装饰板的中部、顶部和顶部均提供支撑,从而提高装饰板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延长装饰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槽的两端均位于所述装饰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装饰条自下而上进行安装,当安装好底层的装饰条后。将固定块滑动到安装槽内进行固定后,将装饰条底部自上而下移动使得第二插块插入位于下方的装饰条顶部的第二插槽内,从而提高装饰条的结构强度,并且减少装饰条上的孔洞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块的外壁和第一插槽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插块的外壁和第一插槽的内壁之间均增设有连接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插块和第一插槽、第二插块和第二插槽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对装饰条的固定效果,可以更好地传递装饰条上受到的作用力,使得装饰条受到的外力能够快速地被传递,从而提高装饰条的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块和折板之间、第二插块和折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截面自折板上向远离折板的方向呈缩小设置,且所述连接台远离折板一端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中任何一个的截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插块和折板、第二插块和折板之间的来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板和固定板的转角位置焊接有加固焊接条,所述加固焊接条朝向装饰条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折板和固定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弧面的设置既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也可以且避免加固焊条抵触到装饰条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的边缘和固定板之间满焊固定,并在固定块和固定板的连接处形成焊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固定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块由,泡沫胶、结构胶和砂浆中任意一种封堵安装槽并凝固后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胶和砂浆具有易采购且干燥速度较快的优点,能够加快施工进度。结构胶具有较强的粘接性和强度,可以提高固定块和装饰条之间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固定块插入到开设于装饰条侧壁上的安装槽内,对装饰条朝向外墙的一侧面进行中部的固定,既能够保证装饰条与外墙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够避免对装饰条外侧的遮蔽,提高了建筑物外立面的美观度;

2.设置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对装饰条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装饰条在外墙上的固定强度,并延长装饰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4是图2的c-c剖面图。

图5是图2的d部放大图。

图中,1、装饰条;11、安装槽;111、封堵块;12、第一插槽;13、第二插槽;2、固定板;21、安装板;211、固定螺栓;22、固定块;221、折板;222、焊缝;3、加固焊接条;4、第一插块;5、第二插块;6、连接台;7、连接胶层;8、外墙;81、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外墙装饰条固定装置,均布于外墙8上,包括装饰条1和固定板2。装饰条1是一块矩形的板体,且固定板2位于装饰条1和外墙8之间。

固定板2沿竖向设置,且固定板2平行于安装条设置。固定板2的顶部朝向外墙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安装板21,且安装板21上贯通开设有螺栓孔。施工时,将安装板21放置于外墙8的龙骨上,本实施例以选用角钢81作为龙骨进行阐述,角钢8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外墙8上。利用固定螺栓211打入到安装板21的螺栓孔中,将固定板2固定于角钢81上。

固定板2上朝向装饰条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固定块22的边缘和固定板2之间满焊固定,并在固定块22和固定板2的连接处形成焊缝222。装饰条1上朝向固定板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和固定块22沿竖向的截面均为t形设置,且安装槽11和固定块22插接配合。

安装槽11贯通装饰条1其中一个端面设置(见图3),使得固定块22可以自安装槽11的端部插入到安装槽11内。当固定块22插入到安装槽11内部并抵紧于安装槽11的端面时,固定块22位于装饰条1的中心位置。然后在,固定块22端部和安装槽11贯通装饰条1的一端之间进行填堵,形成封堵块111。封堵块111的材料选用泡沫胶、结构胶和砂浆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选用市售的其他可以粘贴的材料。

结合图2和图5,固定板2的底部朝向装饰条1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折板221,折板221和固定板2的转角位置焊接有加固焊接条3,加固焊接条3朝向装饰条1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弧面。

折板221的上、下表面分别垂直固定有第一插块4和第二插块5。第一插块4和折板221之间、第二插块5和折板221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台6,连接台6的截面自折板221上向远离折板221的方向呈缩小设置,且连接台6远离折板221一端的截面大于第一插块4和第二插块5中任何一个的截面。

结合图4和图5,装饰条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12和第二插槽13。第一插槽12的开设长度和安装槽11一致,且第一插槽12的开设起点与安装槽11的开设起点位于装饰条1的同一端面上。第二插槽13的两端均位于装饰条1内,且第二插槽13的中心与装饰条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施工时,第一插槽12和位于其上的装饰条1的第一插块4插接固定,第二插槽13和位于其下的装饰条1插接固定。第一插块4的外壁和第一插槽12的内壁之间、第二插块5的外壁和第一插槽12的内壁之间均增设有连接胶层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固定块22和第一插块4分别对准安装槽11和第一插槽12的槽口,然后推动固定板2使得固定块22和第一插块4分别插入到安装槽11和第一插槽12内,并利用封堵块111将固定块22和安装槽11槽口之间的空间填满。然后,移动装饰条1,使得装饰条1上的第二插槽13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插块5插接。同时,安装板21位于角钢81的上方,利用固定螺栓211斤安装板21和角钢81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