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型楔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目前实际应用的脚手架,横杆与立杆之间的接触面较小,结构不够稳固,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运输占用面积大,不仅成本高,而且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固型楔式脚手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接触面积小、存在安全隐患、运输成本高、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固型楔式脚手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第四立杆;
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焊接有第一前托架、第一后托架、第一左托架、第一右托架,所述第一前托架、第一后托架、第一左托架、第一右托架与第一立杆之间设有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立杆的侧面焊接有第二前托架、第二后托架、第二左托架、第二右托架,所述第二前托架、第二后托架、第二左托架、第二右托架与第二立杆之间设有第二空腔;
所述第三立杆的侧面焊接有第三前托架、第三后托架、第三左托架、第三右托架,所述第三前托架、第三后托架、第三左托架、第三右托架与第三立杆之间设有第三空腔;
所述第四立杆的侧面焊接有第四前托架、第四后托架、第四左托架、第四右托架,所述第四前托架、第四后托架、第四左托架、第四右托架与第四立杆之间设有第四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的顶部、底部均为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立杆、第三立杆之间设有第一长横杆,所述第一长横杆一端设有第一左长楔形部,所述第一左长楔形部位于第一右托架内,所述第一长横杆另一端设有第一右长楔形部,所述第一右长楔形部位于第三左托架内;
所述第二立杆、第四立杆之间设有第二长横杆,所述第二长横杆一端设有第二左长楔形部,所述第二左长楔形部位于第二右托架内,所述第二长横杆另一端设有第二右长楔形部,所述第二右长楔形部位于第四左托架内;
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之间设有第一短横杆,所述第一短横杆一端设有第一左短楔形部,所述第一左短楔形部位于第一后托架内,所述第一短横杆另一端设有第一右短楔形部,所述第一右短楔形部位于第二前托架内;
所述第三立杆、第四立杆之间设有第二短横杆,所述第二短横杆一端设有第二左短楔形部,所述第二左短楔形部位于第三后托架内,所述第二短横杆另一端设有第二右短楔形部,所述第二右短楔形部位于第四前托架内。
所述第一短横杆、第二短横杆之间设有钢制踏板,所述钢制踏板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套在第一短横杆上,所述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套在第二短横杆上。
所述第一前托架、第一后托架高于第一左托架、第一右托架,所述第二前托架、第二后托架高于第二左托架、第二右托架,所述第三前托架、第三后托架高于第三左托架、第三右托架,所述第四前托架、第四后托架高于第四左托架、第四右托架。
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第四立杆的底部均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底部连接有底座。
所述第一立杆、第三立杆之间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销,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位于第一前托架内,所述第二连接销位于第三前托架内,所述斜拉杆每两个呈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长横杆、第二长横杆、第一短横杆、第二短横杆下底面均焊接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设计方案通过在横杆的端部设置楔形部,再将楔形部放置在托架内,增加了楔形部与托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更为稳固,使脚手架整体安全性能增加,安装时只需用榔头即可完成安装,操作便捷,提高效率,由于整体为拼接结构,可以单管排列进行运输,占地面积小,运输成本低,方便运输,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实施效果非常理想,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制踏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杆、横杆示意图;
1-第一立杆,2-第二立杆,3-第三立杆,4-第四立杆,5-第一前托架,6-第一后托架,7-第一左托架,8-第一右托架,9-第二前托架,10-第二后托架,11-第二左托架,12-第二右托架,13-第三前托架,14-第三后托架,15-第三左托架,16-第三右托架,17-第四前托架,18-第四后托架,19-第四左托架,20-第四右托架,21-第一长横杆,22-第一左长楔形部,23-第一右长楔形部,24-第二长横杆,25-第二左长楔形部,26-第二右长楔形部,27-第一短横杆,28-第一左短楔形部,29-第一右短楔形部,30-第二短横杆,31-第二左短楔形部,32-第二右短楔形部,33-钢制踏板,34-第一固定环,35-第二固定环,36-第三固定环,37-第四固定环,38-第一空腔,39-第二空腔,40-第三空腔,41-第四空腔,42-丝杠,43-底座,44-垫片,45-斜拉杆,46-第一连接销,47-第二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加固型楔式脚手架,包括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第三立杆3、第四立杆4;
第一立杆1的侧面焊接有第一前托架5、第一后托架6、第一左托架7、第一右托架8,第一前托架5、第一后托架6、第一左托架7、第一右托架8与第一立杆1之间设有第一空腔38;
第二立杆2的侧面焊接有第二前托架9、第二后托架10、第二左托架11、第二右托架12,第二前托架9、第二后托架10、第二左托架11、第二右托架12与第二立杆2之间设有第二空腔39;
第三立杆3的侧面焊接有第三前托架13、第三后托架14、第三左托架15、第三右托架16,第三前托架13、第三后托架14、第三左托架15、第三右托架16与第三立杆3之间设有第三空腔40;
第四立杆4的侧面焊接有第四前托架17、第四后托架18、第四左托架19、第四右托架20,第四前托架17、第四后托架18、第四左托架19、第四右托架20与第四立杆4之间设有第四空腔41;
第一空腔38、第二空腔39、第三空腔40、第四空腔41的顶部、底部均为开口结构;
第一立杆1、第三立杆3之间设有第一长横杆21,第一长横杆21一端设有第一左长楔形部22,第一左长楔形部22位于第一右托架8内,第一长横杆21另一端设有第一右长楔形部23,第一右长楔形部23位于第三左托架15内;
第二立杆2、第四立杆4之间设有第二长横杆24,第二长横杆24一端设有第二左长楔形部25,第二左长楔形部25位于第二右托架12内,第二长横杆24另一端设有第二右长楔形部26,第二右长楔形部26位于第四左托架29内;
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之间设有第一短横杆27,第一短横杆27一端设有第一左短楔形部28,第一左短楔形部28位于第一后托架6内,第一短横杆27另一端设有第一右短楔形部29,第一右短楔形部位于第二前托架9内;
第三立杆3、第四立杆4之间设有第二短横杆30,第二短横杆30一端设有第二左短楔形部31,第二左短楔形部31位于第三后托架14内,第二短横杆30另一端设有第二右短楔形部32,第二右短楔形部32位于第四前托架17内。
第一短横杆27、第二短横杆30之间设有钢制踏板33,钢制踏板33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34、第二固定环35,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环36、第四固定环37,第一固定环34、第二固定环35套在第一短横杆27上,第三固定环36、第四固定环37套在第二短横杆30上。
第一前托架5、第一后托架6高于第一左托架7、第一右托架8,第二前托架9、第二后托架10高于第二左托架11、第二右托架12,第三前托架13、第三后托架14高于第三左托架15、第三右托架16,第四前托架17、第四后托架18高于第四左托架19、第四右托架20。
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第三立杆3、第四立杆4的底部均连接有丝杠42,丝杠4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43。
第一立杆1、第三立杆3之间设有斜拉杆45,斜拉杆45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销46,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销47,第一连接销46位于第一前托架5内,第二连接销47位于第三前托架13内,斜拉杆45每两个呈交叉设置。
第一长横杆21、第二长横杆24、第一短横杆27、第二短横杆30下底面均焊接有垫片44,每个横杆的下底面均设有2个垫片,分别位于横杆的两端,均靠近楔形部一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