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主次梁后浇节点封模免支撑可调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7701发布日期:2020-02-21 20:5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预制主次梁后浇节点封模免支撑可调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预制主次梁后浇节点封模免支撑可调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预制主次梁连接的施工方法是先将主梁吊装至指定位置;然后搭设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的支撑体系,再将预制次梁吊装至指定位置。完成位置坐标复核后,将预制主次梁进行连接。最后对连接部位封模。封模工程一般为传统施工中的木模板工程,该施工工艺,存在较多弊端。其不足之处在于:

1)、预制主次梁的后浇连接段封模需要搭设一定范围的支撑体系,施工工序多,施工速度慢、消耗人力物力较多。后期其拆除工作同样繁多。

2)、传统的木模板工程所用的占用预制主次梁连接段下层投影区域的工作面,不利于装配式施工安装的其他工序施工。

3)、传统的木模板工程所用的材料循环使用次数低,材料需求量大,消耗较多的能源物质,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预制主次梁后浇节点封模免支撑可调组合模具,能够满足装配施工速度快、成品外观精度高、操作所需工作面较小,材料可循环利用等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板型材有底板、侧板和封边板,底板前后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侧板,前后侧板右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封底板,前后两侧板的左部分别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锯齿状连接口,前后两封底板上下部有锯齿状连接口,锯齿状连接口上均有与其相咬合的可调锯齿连接块,有横拉杆穿过锯齿状连接口和可调锯齿连接块,横拉杆的长度大于底板的宽度,横拉杆穿过前后两侧板分别固定,或者,横拉杆的长度大于预制主梁的宽度,横拉杆穿过相邻正对的两块封底板分别固定。

上述锯齿状连接口中心均设有椭圆孔,可调锯齿连接块中心均设有连接孔,横拉杆穿过前后两侧板或者两块封底板的连接孔和椭圆孔并分别固定。横拉杆上设有螺纹,通过螺母固定在可调锯齿连接块外侧。

为保证安装固定强度,锯齿状连接口的数目应不少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侧板和封边板可通过焊接成型或出厂前做到一次成型。

可调锯齿连接块与锯齿状连接口的组合作用为可调整安装时模具的高度,且能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组合模具与预制主次梁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所述横拉杆上设有螺纹,与选用的连接螺母匹配,固定在可调锯齿连接块外侧。横拉杆穿过侧板和封边板上的锯齿状连接口,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组合模具与预制主次梁连接。

连接时,预制主次梁上均需预留孔洞,用于横拉杆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预制主次梁的后浇连接段封模无需搭设支撑体系,减少了施工工序,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2)、可调组合模具所需的工作面较少,不影响装配式施工安装的其他工序施工。

3)、可调组合模具可多次循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二次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锯齿状连接口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锯齿连接块与锯齿状连接口的连接大样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4后浇筑之后的俯视图。

各图中的标注说明如下:

1、可调模具,11、底板,12、侧板,13、封边板,2、横拉杆,3、螺母,4、锯齿状连接口,5、可调锯齿连接块,6、圆孔,7、椭圆孔,8、预制主梁,9、预制次梁,10、后浇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可调组合模具1,可调组合模具1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封边板13,底板11前后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侧板12,前后侧板12的右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封底板13,前后两侧板12的左部分别设有两个水平高度一致的锯齿状连接口4,前后两封底板13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两个锯齿状连接口4,锯齿状连接口4上均有与其相咬合的可调锯齿连接块5(如图2中所示),锯齿状连接口4的中心均设有椭圆孔7,可调锯齿连接块中心均设有连接圆孔6,横拉杆2上设有螺纹,横拉杆2的长度大于底板11的宽度(或者说是预制次梁9的宽度),横拉杆2穿过前后两侧板12的圆孔6和椭圆孔7,通过螺母3固定在可调锯齿连接块5外侧。或者,横拉杆2的长度大于预制主梁8的宽度,横拉杆2穿过相邻两个可调组合模具1的两块封底板13的圆孔6和椭圆孔7,通过螺母3固定在可调锯齿连接块5外侧。图1示出了两个可调组合模具1的连接示意图。

底板11、前后两块侧板12和前后两块封边板13通过焊接成型。(或出厂前做到一次成型)。

如图4所示,预制主次梁8、9上需预留孔洞,用于横拉杆2安装。

安装时,预制主次梁8、9先吊装至设计坐标位置,且预制主次梁8、9后浇部分10位置处钢筋按要求搭设完成后。将第一个可调组合模具1吊装至预制主次梁8、9的后浇部分10的一侧,由下至上套入。待可调组合模具1安装至指定位置后,将横拉杆2穿过可调组合模具1的侧板12上的锯齿状连接口4的中心椭圆孔7及预制次梁9上的预留孔;再将可调锯齿连接块5放入横拉杆2的两侧,紧贴可调组合模具1的侧板12;然后将连接螺母3拧入横拉杆2的两侧,紧贴可调锯齿连接块5。

至此,完成预制主次梁8、9连接的一侧的封模准备工作;同理预制主次梁8、9连接的另一侧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进行。

预制主次梁8、9两侧的可调组合模具1安装准备工作完成后,使用横拉杆2穿过预制主梁8两侧的可调组合模具1的封边板13上锯齿状连接口4的中心椭圆孔7及预制主梁8上的预留孔11。再将可调锯齿连接块5放入横拉杆2的两侧,紧贴可调模具侧板12;然后将连接螺母3拧入横拉杆2的两侧,紧贴可调锯齿连接块5。

可调组合模具1的相关部件安装就位后,将所有的连接螺母3拧紧,完成最后的封模工作。

相反的,预制主次梁8、9的后浇混凝土10浇筑完成并满足强度要求后,拆除可调组合模具1的步骤与安装的步骤相反,先拆除可调组合模具1与预制主梁8上的横拉杆2,然后拆除一侧的预制次梁9与可调组合模具1上的横拉杆2,将可调组合模具1拆卸下来。再按相同操作步骤拆除另一侧的可调组合模具1,完成拆卸工作。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思路和技术思想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所改变,本说明书内容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