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6723发布日期:2020-03-31 17:3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和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混凝土搅拌机: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均有影响,应严加掌握,使各组分材料拌和均匀,现有的搅拌装置存在搅拌速度慢、搅拌效果差、操作复杂、无法自动加水和搅拌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搅拌速度快、搅拌效果好、能够自动加水和操作简单的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柱,所述支撑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搅拌桶的外表面,所述搅拌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涡轮片。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远离支撑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垫,所述固定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

可选的,所述水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管注水口,所述水管注水口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拧盖,所述水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拧盖。

可选的,所述水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支撑座,所述水泵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水管。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

可选的,所述支撑环的包括内环、滚珠和外环,所述内环的外表面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环,所述滚珠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支撑环、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涡轮片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并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搅拌桶,当伺服电机正转时,使混凝土进行搅拌,当伺服电机反转时,使混凝土从搅拌桶的右端流出,进而使得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具有搅拌均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水桶、水泵、出水管和吸水管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当混泥土搅拌的同时,通过启动水泵,进行加水,使得混泥土能够得到充分搅拌,以及能够达到混泥土和水分合理比例,提高混泥土的质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板;2、支撑固定柱;3、支撑环;301、内环;302、滚珠;303、外环;4、搅拌桶;5、伺服电机;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涡轮片;9、固定垫;10、水桶;11、水管注水口;12、第一拧盖;13、第二拧盖;14、水泵支撑座;15、水泵;16、出水管;17、吸水管;18、支撑腿;19、支撑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柱2,支撑固定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环3,支撑环3的包括内环301、滚珠302和外环303,内环301的外表面设置有滚珠302,滚珠3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环303,滚珠302位于内环301和外环303之间,通过支撑环3的设置,使搅拌桶4得到有效的转动,不受到阻力,使搅拌桶4转动更加顺畅,支撑环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桶4,搅拌桶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啮合有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固定连接于搅拌桶4的外表面,搅拌桶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涡轮片8,通过支撑环3、伺服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和涡轮片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伺服电机5带动第一齿轮6,并使得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7,进而使得第二齿轮7带动搅拌桶4,当伺服电机5正转时,使混凝土进行搅拌,当伺服电机5反转时,使混凝土从搅拌桶4的右端流出,进而使得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具有搅拌均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远离支撑固定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垫9,固定垫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桶10,水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管注水口11,通过水管注水口11的设置,而水管注水口11可以与外接水源相连接,起到将水快速注入水桶10的作用,水管注水口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拧盖12,水桶1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拧盖13,水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支撑座14,水泵支撑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5,水泵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6,水泵1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水管17,通过水桶10、水泵15、出水管16和吸水管17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当混泥土搅拌的同时,通过启动水泵,进行加水,使得混泥土能够得到充分搅拌,以及能够达到混泥土和水分合理比例,提高混泥土的质量需求,支撑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8,支撑腿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腿1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18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支撑底板1的下表面。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支撑环3、伺服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和涡轮片8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伺服电机5带动第一齿轮6,并使得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7,进而使得第二齿轮7带动搅拌桶4,当伺服电机5正转时,使混凝土进行搅拌,当伺服电机5反转时,使混凝土从搅拌桶4的右端流出,进而使得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具有搅拌均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工作效率高的效果,通过水桶10、水泵15、出水管16和吸水管17的配合设置,在使用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时,当混泥土搅拌的同时,通过启动水泵,进行加水,使得混泥土能够得到充分搅拌,以及能够达到混泥土和水分合理比例,提高混泥土的质量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