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2797发布日期:2020-02-07 23:2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但往往由于强度不足,在中、大地震中很容易遭到破坏。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混凝土柱的强度,通常会在柱体外部粘贴碳纤维布,碳纤维布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强度、施工便捷、耐腐蚀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例如公布号为cn108547468a的发明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及其施工方法”,为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在本体外部设置了预制纤维混凝土管片,并在管片的外围通过胶结剂粘贴纤维布。但由于纤维布置于外界,长期下来后不免会导致胶结剂老化,降低粘黏强度,进而容易使得纤维布发生脱离现象,造成加固失效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对纤维布具有较好的加固,增大对柱体的约束,提升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包括截面呈矩形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四个外周面上均穿设有多根横筋,所述横筋沿柱体的高度方向分层排布,每层的横筋等距排布,处于同层的横筋一端延伸至柱体内,另一端从柱体内延伸出并连接有锚固板,处于柱体相邻两周面上的两锚固板一端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接;其中,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上还粘贴有碳纤维布,所述锚固板压紧贴合于碳纤维布的外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布缠绕粘贴在柱体的外周面能有效的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推迟受压区混凝土的破碎,提高了柱体的延性,起到加强作用,同时结合在柱体的四个外周面上植入的横筋进一步的提升了柱体的抗震性,更好的提高了强度,并且利用横筋向柱体外延伸的一端所连接的锚固板对碳纤维布进行压紧作用,限制了碳纤维布的膨胀变形,更好通过碳纤维布对柱体的约束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了由于胶结剂长时间下来后老化使得碳纤维布与柱体之间发生脱离的显现。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开设有锚固板一端的开口槽以及设置在锚固板另一端的榫头,所述榫头卡设于开口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板在压紧贴合到碳纤维布的外表面后,相邻的两锚固板互相连接,更好的提高了锚固板的固定强度,在提升柱体强度的同时,对碳纤维布起到更好的限制膨胀变形的作用,而且相邻两锚固板连接的方式为卡接形式,操作也较为简单。

作为优选地,处于柱体同一外周面上的锚固板连接有多根钢绞绳,所述钢绞绳包括绳体,所述绳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绳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所述锚固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钢绞绳穿设的通孔,所述限位块与压紧螺母均可抵触于锚固板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绞绳实现了将处于柱体同一外周面上的锚固板进行连接,使得处于柱体同一外周面上的所有锚固板互相串联,所有锚固板共同作用提高柱体的承载力以及刚度。

作为优选地,处于柱体同一外周面上的锚固板垂直于钢绞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柱体的同一外周面上多根钢绞绳与多块锚固板之间形成网格状的平面排布,提升柱体横向以及纵向上的抗震延性。

作为优选地,相邻两横筋之间的间距从柱体靠近地面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向上逐步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内的横筋总体分布从地面一侧沿高度方向向上密集度逐步降低,柱体的基部处抗震性较强,可有效减少柱体基部断裂而导致整个柱体坍塌,其次还可以减少施工量以及施工成本。

作为优选地,所述锚固板贴合于碳纤维布的一端面为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毛面增大与碳纤维布之间的摩擦力,在锚固板与碳纤维布互相贴合后,能够减少意外碰撞而发生的窜动,提高对碳纤维布的压紧效果。

作为优选地,所述柱体内还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内设置有与横筋相垂直的多根纵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筋能够提升柱体的抗剪力以及抗扭矩力,并能够阻止或者限制斜裂缝的产生,同时配合纵筋进一步的提升抗扭矩力以及抗剪力,并且纵筋还能对箍筋起到限位整体作用,整体形成一个钢筋笼子。

作为优选地,所述箍筋呈螺旋状并沿柱体的高度方向向上盘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螺旋状的箍筋更便于整体的安装施工,相比单个箍筋的安装,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施工成本;同时由于一体式的箍筋设置,整体性上更为坚固牢靠,并且与混凝土的接触更大,具有更好的抗剪力以及抗扭矩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柱体的每个外周面上植入横筋,在提升柱体的抗震性外,利用与横筋连接的锚固板对缠绕粘贴于柱体外周面上的碳纤维布起到压紧贴合作用,减少或限制碳纤维布发生膨胀变形,提升碳纤维布对柱体之间的粘贴效果,同时还能提升碳纤维布对柱体的约束强度;

2、通过连接结构将相邻两柱体外周面上的锚固板进行连接,同时利用钢绞绳在处于同一外周面上所有锚固板串联,使得整个柱体上的所有锚固板互相关联,大幅度的提升了柱体的抗震性,同时对碳纤维布起到更好的贴合压紧作用;

3、通过在柱体内设置螺旋状的箍筋已经在箍筋内设置纵筋整体形成一个钢筋笼子,并提升柱体的抗剪力以及抗扭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剖视图;

图2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中,1、柱体;2、横筋;3、碳纤维布;4、锚固板;41、通孔;42、开口槽;43、榫头;5、钢绞绳;51、绳体;52、限位块;53、压紧螺母;6、箍筋;7、纵筋;8、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示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剖视图,包括截面呈矩形的柱体1,柱体1整体由混凝土浇注成型。柱体1外周面上通过胶结剂缠绕粘贴有碳纤维布3,同时在柱体1的四个外周上还设置有多根横筋2,多根横筋2沿柱体1的高度方向分层排布,处于同层的多根横筋2在柱体1的同一外周面处等距排布。

共同参阅图1与图2,横筋2的一端穿过碳纤维布3延伸至柱体1内,另一端从柱体1内延伸而并连接有锚固板4,锚固板4为钢板,每层柱体1上均设置有四块,锚固板4的一端面压紧贴合在碳纤维布3的外表面处。此外,锚固板4与碳纤维布3相贴合的端面为毛面,毛面相对光面而言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相邻两层横筋2之间排布间距从底面一侧沿柱体1的高度方向向上逐步增大,即越靠近底面的横筋2排布的越密集。

处于柱体1的同一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多根钢绞绳5,多根钢绞绳5将同一外周面上的锚固板4进行串联。钢绞绳5沿锚固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具体的,每根钢绞绳5均包括绳体51以及位于绳体51的一端限位块52。每个锚固板4上横向开设有多个通孔41,绳体51的一端穿过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的多个通孔41,限位块52抵触在位于顶端的锚固板4上,绳体51的一端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压紧螺母53,压紧螺母53抵触在位于下游处的锚固板4端面上,绳体51绷紧后将同一外周面上的锚固板4进行串联。钢绞绳5连接完成后,绳体51与锚固板4处于垂直状态,钢绞绳5与锚固板4之间大致以网状型分布。

共同参阅图1与图3,柱体1相邻两外周面上的两块锚固板4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加强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锚固板4一端的开口槽42以及设置在另一端面的榫头43,榫头43的截面形状与开口槽42相吻合且两者可互相卡接,同层的四块锚固板4互相首尾连接实现关联。当然,连接结构还可以为螺钉连接结构,即锚固板4的一端与相邻锚固板4的另一端贴合,通过螺钉进行连接。此外,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相邻两锚固板4的连接固定。

柱体1内还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箍筋6,箍筋6内设置有四根纵筋7,箍筋6与纵筋7相结合形成钢筋笼子,进而提升整个混凝土柱的抗剪力以及抗扭矩力。

本钢筋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完成箍筋6、纵筋7与柱体1之间的浇注,完成后在柱体1外周面上缠绕粘贴上碳纤维布3,在碳纤维布3上做记号并打孔,接着从小孔中植入横筋2,横筋2在植入时实现在外表面处涂覆粘结剂直到锚固板4完全贴合到碳纤维布3上,依次在柱体1的每层上完成横筋2的安装施工。完成柱体1一外周面上的横筋2施工后,进行钢绞绳5连接,当然可以在柱体1的四个外周面全部完成横筋2安装施工后再进行钢绞绳5连接也可以。整个钢筋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延性以及承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