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2184发布日期:2020-04-03 14:16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属于设备减振降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设备的噪声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安装在高层建筑裙楼上或屋顶上的冷却塔,其振动和气流噪声通过扩散传递,对周围建筑物产生了强烈的噪音污染,尤其通过楼板传递至下层办公区域,对工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同时机械振动通过安装基础和周围结构以低频声形式向四周传播,对结构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害,在建筑结构表面还会产生辐射二次固体声,从而加剧了环境噪声的污染。

通常,在施工过程中对冷却塔设置消声器、隔音屏、减振垫、减振器等措施,能降低通过空气向四周传递的噪音,但未能解决冷却塔运行时通过楼板传递的低频振动噪音。且现有的冷却塔基础通常直接设置于楼层板的已完工面层上,震动荷载作用下,容易破坏楼层板上的保温层、防渗层和面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用于消除冷却塔运行时通过楼板传递的低频振动噪音,且冷却塔基础不会对楼层板上的保温层、防渗层和面层产生影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包括:

设置于楼层板上的若干对底梁,每一对底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底梁与楼层板形成一体结构;

基座平台,每一对底梁顶部通过基座平台连接,基座平台的侧边设置有凸沿,凸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基座平台与底梁形成一体结构;

浮动地台,设置在基座平台的凹槽中,包括传力板,以及设置于传力板与基座平台之间的隔振吸音材料;

弹簧减振器,设置于传力板上,用于支撑冷却塔的撑脚。

进一步,所述浮动地台与凸沿之间填充非硬化密封胶。

进一步,在所述传力板与隔振吸音材料之间设置有防水层。

进一步,所述吸音材料包括位于下方的吸音棉和位于吸音棉上的橡胶隔振垫。

进一步,楼层板上铺设有水平防渗层,水平防渗层在底梁部位向上延伸一定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将基座平台、底梁与楼层板形成整体结构,在基座平台的凹槽中铺设隔振吸音材料及传力板形成浮动地台,然后在传力板上设置与冷却塔撑脚位置相匹配的弹簧减震器,将冷却塔运行时的振动荷载通过撑脚经弹簧减振器消弱后,传递至浮动地台上,由隔振吸音材料再次消弱,使底座平台、底梁传递至楼层板上的低频振动噪音,达到建筑环境噪音控制的标准。另外,将基座平台、底梁与楼层板形成整体结构,有效避免了竖向荷载对楼层板上的保温层、防渗层、面层产生破坏,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架设冷却塔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底梁和基座平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楼层板;2-防渗层;3-保护层;10-底梁;20-基座平台;21-凸沿;30-浮动地台;31-传力板;32-隔振吸音材料;32-隔振吸音材料32;33-吸音棉;34-橡胶隔振垫;35-非硬化密封胶;36-防水层;40-弹簧减振器;50-冷却塔;51-冷却塔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该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作进一步说明。该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包括:

设置于楼层板1上的若干对底梁10,每一对底梁1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底梁10与楼层板1形成一体结构;

基座平台20,每一对底梁10顶部通过基座平台20连接,基座平台20的侧边设置有凸沿21,凸沿21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基座平台20与底梁10形成一体结构;

浮动地台30,设置在基座平台20的凹槽中,包括传力板31,以及设置于传力板31与基座平台20之间的隔振吸音材料32;

弹簧减振器40,设置于传力板31上,用于支撑冷却塔50的撑脚5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包括两对底梁10,每一对底梁10上设置1个基座平台20,共设置两个基座平台20,每个基座平台20上设置两排弹簧减振器40,弹簧减振器40的位置与冷却塔撑脚51相对应,冷却塔50的4排撑脚51分别支撑于两个基座平台20上的4排弹簧减振器40上。当冷却塔50运行时,振动荷载通过撑脚51经弹簧减振器40消弱后,传递至浮动地台30上,由隔振吸音材料32再次消弱后,使底座平台20、底梁10传递至楼层板1上的低频振动噪音,达到建筑环境噪音控制的标准。

传力板31可以采用轻质混凝土板,也可以采用钢板,撑脚51的集中荷载经传力板31扩散后,均匀作用于隔振吸音材料32,以便于隔振吸音材料32有效发挥减振降噪的作用。作为举例,如图3所示,所述隔振吸音材料32包括位于下方的吸音棉33和位于吸音棉33上的橡胶隔振垫34。优选为,在所述传力板31与隔振吸音材料3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36,防止雨水或冷却水进入隔振吸音材料32中,影响隔振吸音材料32减振降噪的效果。

如图3所示,弹簧减振器40包括弹簧本体、与弹簧本体上端固定连接的压板和与弹簧本体上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与传力板螺栓连接,冷却塔的撑脚51支撑在压板上。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浮动地台30与凸沿21之间的缝隙中填充非硬化密封胶35,非硬化密封胶35具有一定弹性,可避免传力板31的低频振动荷载直接作用于基座平台20的凸沿21上,另外,设置非硬化密封胶35还可以防止雨水或冷却水由该处缝隙进入隔振吸音材料32中。

冷却塔50通常设置于顶楼的楼层板1上,在顶楼的楼层板1上往往铺设有保温层、防渗层、面层。为了使楼层板1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楼层板1的水平防渗层2在底梁10部位向上延伸一定高度。进一步,在防渗层2外设置保护层3,如采用砂浆抹面或设置装饰面层,防止防渗层2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底梁10将竖向荷载直接传递至楼层板1,有效避免了竖向荷载对保温层、防渗层、面层产生破坏。基座平台20、底梁10与楼层板1形成整体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的施工方法,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该施工方法作进一步介绍。该施工方法包括:

在楼层板1施工中,预埋屋面冷却塔减振降噪基座的底梁钢筋,使底梁钢筋与楼层板钢筋形成整体;

楼层板1浇筑完毕,对底梁10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然后立模浇筑底梁10混凝土及基座平台20混凝土,使基座平台20、底梁10与楼层板1形成整体结构,其中,基座平台20设置有边沿,边沿之间形成凹槽;

在凹槽中铺设隔振吸音材料32,然后在隔振吸音材料32上设置传力板31,形成浮动地台30;

在传力板31上设置若干弹簧减振器40,弹簧减振器40的位置与冷却塔撑脚51的位置相匹配。

进一步,在所述浮动地台30与凸沿21之间填充非硬化密封胶35。

进一步,在所述传力板31与隔振吸音材料3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36。其中,所述吸音材料包括位于下方的吸音棉33和位于吸音棉33上的橡胶隔振垫34。

进一步,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楼层板1上铺设水平防渗层2,水平防渗层2在底梁10部位向上延伸一定高度。进一步,设置保护层3包覆防渗层2,如采用砂浆抹面或设置装饰面层,防止防渗层2直接暴露在环境中。

实施例三

某综合商业办公楼项目,冷却塔安装在办公塔楼24层屋面上,共有16台方形横流式冷却塔。因冷却塔安装时缺乏良好的减振预防措施,导致冷却塔风机电机运行振动通过设备基础传递至建筑物,特别是23层振感显著、噪音严重,严重影响工作办公。经现场检测,屋面冷却塔噪音值达到65db(a),23层办公室内噪音检测值达52db(a),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及《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要求,此噪音值已经超标,需对冷却塔进行减振降噪处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冷却塔振动噪音通过楼板传递到下层顶板,以及避免出现以往减振措施出现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架空浮动地台加弹簧减振器的组合减振降噪的技术方案。

根据设备形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屋面设置四根底梁10,相邻两个底梁10上增设基座平台20,在结构施工时与楼层板1形成一体结构,确保基座平整及受力均衡。底梁10及基座平台20尺寸可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及设备大小、重量确定。基座平台20的凸沿21之间的凹槽中铺设浮动地台30。浮动地台30由橡胶隔振垫34、吸音棉33、防水薄膜、轻质混凝土层组成。同时,冷却塔撑脚51下均匀布置弹簧减振器40,置弹簧减振器40固定于浮动地台30上。当冷却塔50运行时,振动首先通过弹簧减振器40减弱,再传递到浮动地台30,通过橡胶隔振垫34减振、吸音棉33吸音后进一步将振动扩散并削弱,通过双层隔振、逐层削弱振动的方式有效减弱振动噪声的传递,能够消除冷却塔附近楼层的低频振动噪音困扰,使噪音降低至建筑环境噪音控制的标准范围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