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2617发布日期:2019-12-27 15:3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板内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



背景技术:

在楼板上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将楼板内预留的导管统一并列上翻,而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楼板内导管的上翻部分很容易偏位,从而影响到楼板内导管与墙体内导管之间的连接,为保证楼板内导管间距不小于25mm并与墙体平行,应采取一定措施在楼板内导管上翻后对其进行有效固定。

现有技术方案中,多采用扎丝直接将楼板内导管的上翻部分绑扎在墙内钢筋上,对于后砌墙体处,多将导管并列绑扎在悬空的钢筋、塑料管上,此种方法费时费力,导管固定不牢靠,楼板浇筑完成后,导管偏位现象普遍存在,另外,有部分工程将钢筋弯成u型,夹住导管,再将导管绑扎在u型钢筋上,此法较为牢靠,但是间距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操作不便,拆卸费力,不利于循环利用。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对于后砌墙体处上翻导管歪扭,没有有效解决方法;其次,传统的绑扎方式间距大小多凭作业人员的经验,容易出现间距不足或不均匀的问题;另外,扎丝的固定方式不够牢靠,受力容易滑动甚至脱开;再者,采用u型钢筋固定,间距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操作不便,拆卸费力,不利于循环利用;以及,管头需要做保护,防止异物进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首先,对于后砌墙体处上翻导管歪扭,没有有效解决方法;其次,传统的绑扎方式间距大小多凭作业人员的经验,容易出现间距不足或不均匀的问题;另外,扎丝的固定方式不够牢靠,受力容易滑动甚至脱开;再者,采用u型钢筋固定,间距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操作不便,拆卸费力,不利于循环利用;以及,管头需要做保护,防止异物进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包括角钢,所述角钢的一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钢管,所述角钢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拼接装置,所述钢管靠近角钢一端的内侧管壁上设有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拼接装置包括连接件、螺栓和螺母,所述角钢的两端对称设有四个通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和安装孔且螺纹连接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四个呈对称设置的弹性压条,四个所述弹性压条均呈弯折状设置,所述弹性压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管的内侧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条远离钢管的一侧壁上设有防滑橡胶膜。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条远离钢管的一端和钢管的内侧管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直径大于等于25mm,所述钢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0cm,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钢管的外壁之间距离保持在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借助焊接在角钢上的钢管,对楼板内上翻的导管进行限位固定,使得各导管排列整齐,与墙体平行,导管间间距均匀保持在25mm及25mm以上,固定牢靠,有效的解决了后砌墙体处浇筑完成后,上翻导管歪扭的问题,并且操作简单,拆卸方便,可循环利用,管头不再需要做保护,角钢可防止异物进入。

2、当导管数目较多,一个定位件不够用时,可以借助连接件和螺栓、螺母将两个角钢拼接到一起,拼接到一起后,两个角钢呈一条直线,并且拼接和拆卸都非常方便,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根据导管数目来将多个定位件拼接到一起,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3、将钢管焊接到角钢上时,需要注意选用的钢管的管径应比电工套管大一个尺寸,过大容易松动,因为钢管的管径尺寸比导管要大,因此借助弹性压条的弹力作用,对插入钢管内的导管管头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定位件在施工过程中被误剐蹭到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钢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的拼接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1角钢、2钢管、3通孔、4连接件、5螺栓、6螺母、7弹性压条、8弹簧、9防滑橡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楼板内导管并列上翻定位件,包括角钢1,角钢1的一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钢管2,角钢1的两侧壁均和钢管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确保角钢1和钢管2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能够多次重复使用,钢管2的直径大于等于25mm,钢管2的长度大于等于10cm,每两个相邻的钢管2的外壁之间距离保持在20mm。

在将楼板内的导管铺设好之后,将导管上翻并修剪整齐,然后将导管正对钢管2插入,借助钢管2对导管的限位作用,使得各导管排列整齐,与墙体平行,导管间间距均匀保持在25mm及25mm以上,固定牢靠,有效的解决了后砌墙体处浇筑完成后,上翻导管歪扭的问题,并且操作简单,拆卸方便,可循环利用,管头不再需要做保护,角钢1可防止异物进入,角钢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拼接装置。

拼接装置包括连接件4、螺栓5和螺母6,角钢1的两端对称设有四个通孔3,连接件4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螺栓5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3和安装孔且螺纹连接有螺母6,当导管数目较多,一个定位件不够用时,可以借助连接件4和螺栓5、螺母6将两个角钢2拼接到一起,拼接到一起后,两个角钢2呈一条直线,并且拼接和拆卸都非常方便,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根据导管数目来将多个定位件拼接到一起,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钢管2靠近角钢1一端的内侧管壁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四个呈对称设置的弹性压条7,四个弹性压条7均呈弯折状设置,弹性压条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钢管2的内侧管壁上,将钢管2焊接到角钢1上时,需要注意选用的钢管2的管径应比电工套管大一个尺寸,过大容易松动,因为钢管2的管径尺寸比导管要大,因此借助弹性压条7的弹力作用,对插入钢管2内的导管管头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定位件在施工过程中被误剐蹭到而脱落。

弹性压条7远离钢管2的一侧壁上设有防滑橡胶膜9,借助防滑橡胶膜9,增大弹性压条7和导管管头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弹性压条7对导管管头的限位固定效果,弹性压条7远离钢管2的一端和钢管2的内侧管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借助弹簧8的弹力作用,使得定位件在使用完毕,从导管上拆卸下来后,弹性压条7能够恢复原状,不会出现严重变形的问题,方便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在将楼板内的导管铺设好之后,将导管上翻并修剪整齐,然后将导管正对钢管2插入,借助钢管2对导管的限位作用,使得各导管排列整齐,与墙体平行,导管间间距均匀保持在25mm及25mm以上,固定牢靠,有效的解决了后砌墙体处浇筑完成后,上翻导管歪扭的问题,并且操作简单,拆卸方便,可循环利用,管头不再需要做保护,角钢1可防止异物进入;

当导管数目较多,一个定位件不够用时,可以借助连接件4和螺栓5、螺母6将两个角钢2拼接到一起,拼接到一起后,两个角钢2呈一条直线,并且拼接和拆卸都非常方便,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根据导管数目来将多个定位件拼接到一起,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