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454发布日期:2020-02-14 16:21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装饰技术的发展,干挂安装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市售的该干挂扣件为t型螺栓,在建筑内外墙装饰材料的背面开出t形槽,将t型螺栓置入t形槽后直接与建筑物连接,或与垫片、螺母组合形成挂件后进行安装,这种干挂安装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建筑内外墙装饰材料的背面开t形槽需要专门的开槽工具,卡槽质量难以控制,在开槽过程中极易破坏建筑内外墙装饰材料的强度。建筑内外墙装饰材料是指瓷砖、花岗岩、大理石、人造石、真/仿木等材质的板材。

在先专利cn2018210429182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外挂保温结构,上层保温板的底面开设有沿墙长方向延伸的底部连接企口,该底部连接企口为矩形企口;下层保温板的顶面开设有沿墙长方向延伸的顶部连接企口,该顶部连接企口为燕尾形企口;企口连接件的内端螺栓连接在钢制横梁上,企口连接件的外端凸设有位于顶部且插入底部连接企口中的向内倾斜的定位筋、及位于底部且吻合互补的插合在顶部连接企口中的紧固筋。一方面省去了在保温板上预装连接螺栓构件的必要,使得保温板无论在运输,还是安装过程都比较简便;另一方面依靠简单的导向移动配合和燕尾槽吊挂连接,实现了保温结构的安装,因而该保温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和结构可靠的优点。

但是,上述保温结构中采用的干挂构件在施工时,只能沿墙长方向插入墙板顶底部的插槽中,而受干挂构件的自身硬度限制,沿墙长方向的插装速度不能太快,从而导致整个外挂保温墙体的施工效率降低,影响整体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的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其技术方案如下:

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隼接部、水平板和下隼接部,下隼接部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空腔,空腔内壁上连接有倾斜向上且自中心向周边呈辐射状分布的连接筋,连接筋的硬度大于腔壁的硬度,各个连接筋的内端连接在同一竖向延伸的顶杆,顶杆向上延伸且可活动的依次穿过水平板和上隼接部后从上方露出。顶杆在未下压状态下,上、下隼接部都保持矩形状态,可顺利插入墙板端部的企口中;待插入后,受上层墙板下压力作用,顶杆下压带动下隼接部撑开,实现燕尾形插套配合,以通过从企口开口方向插入的方式实现安装,相比现有技术中必须沿墙长方向安装的方式,安装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连接筋自下而上呈层状间隔分布且长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上隼接部的内壁上设有环绕在顶杆周围且倾斜向下的止退外环,顶杆的外壁上设有倾斜向上的止退内环,止退内环的外周边沿和止退外环的内边沿呈棘齿配合相互挡止。

进一步地,水平板为中空结构,水平板内设有中部向靠近水平板中心的方向拱起的支撑筋,支撑筋在水平板两侧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水平板具有延伸至空腔开口内的翻沿部,翻沿部的下侧壁自周边开始逐渐向上翘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的钢结构外墙安装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钢结构外墙安装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上层墙板、干挂构件和下层墙板,上层墙板的底部开设有矩形企口,下层墙板的顶部开设有燕尾形企口,干挂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隼接部、水平板和下隼接部,上隼接部插入矩形企口中,水平板夹设在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之间,下隼接部插入燕尾形企口中,下隼接部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空腔,空腔内壁上连接有倾斜向上且自中心向周边呈辐射状分布的连接筋,连接筋的硬度大于腔壁的硬度,各个连接筋的内端连接在同一竖向延伸的顶杆,顶杆向上延伸且可活动的依次穿过水平板和上隼接部后从上方露出。顶杆在未下压状态下,上、下隼接部都保持矩形状态,可顺利插入墙板端部的企口中;待插入后,受上层墙板下压力作用,顶杆下压带动下隼接部撑开,实现燕尾形插套配合,以通过从企口开口方向插入的方式实现安装,相比现有技术中必须沿墙长方向安装的方式,安装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连接筋自下而上呈层状间隔分布且长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上隼接部的内壁上设有环绕在顶杆周围且倾斜向下的止退外环,顶杆的外壁上设有倾斜向上的止退内环,止退内环的外周边沿和止退外环的内边沿呈棘齿配合相互挡止。

进一步地,水平板为中空结构,水平板内设有中部向靠近水平板中心的方向拱起的支撑筋,支撑筋在水平板两侧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水平板具有延伸至空腔开口内的翻沿部,翻沿部的下侧壁自周边开始逐渐向上翘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钢结构外墙干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采用全钢结构,主要由位于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之间的主体部分1、以及连接在墙内钢梁上的连接部分2组成,其中连接部分2与现有干挂构件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主要创新针对可安装在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之间的主体部分1,该部分是连接墙板的主要结构,可保证墙板和墙内钢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主体部分1又主要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隼接部11、水平板12和下隼接部13构成。上隼接部11和下隼接部13内均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空腔,上空腔内壁上设有环绕在顶杆周围且倾斜向下的止退外环111,下空腔内壁上连接有倾斜向上且自中心向周边呈辐射状分布的连接筋131。连接筋131自下而上呈层状间隔分布,连接筋131的长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连接筋131的硬度大于腔壁的硬度,各个连接筋131的内端连接在同一竖向延伸的顶杆14,顶杆14向上延伸且可活动的依次穿过水平板12和上隼接部11后从上方露出,露出部分在恰好完全压入上隼接部11时,因下隼接部13的两壁是以顶端为支点弯曲变形的,所以虽然各条连接筋131的长度不同,但各条连接筋131受顶杆14的同等下推行程作用均可保持同一水平状态或趋近水平状态,这样下隼接部13两侧壁和下层墙板顶部企口之间的贴合可靠性一致。

顶杆14的外壁上设有倾斜向上的止退内环141,止退内环141的外周边沿和止退外环111的内边沿呈棘齿配合相互挡止。在顶杆14被上层墙板底部企口下压而下行时,止退内环141的外圈边沿和止退外环111的内圈边沿可弹性变形,可保证顶杆14顺利下行;而在顶杆14下行到位后,虽然受连接筋131的应力作用,有上行的趋势,但是止退外观和止退内环141之间的棘齿配合,将阻止该上行实现,保证顶杆14保持在预设位置,也就保持了连接筋131的水平状态或水平趋近状态。

水平板12为中空结构,水平板12内设有中部向靠近水平板中心的方向拱起的支撑筋121,支撑筋121在水平板两侧对称分布。水平板12具有延伸至空腔开口内的翻沿部122,翻沿部122的下侧壁自周边开始逐渐向上翘起,该翘起部位可对应下层墙板的顶部企口边沿倒角或圆角。在遭遇上层墙板的下压力时,受支撑筋121的挤压作用力影响,可推动翘起部外推,以使得下隼接部的顶部吻合贴合在下层墙板顶部的企口边沿上。

对于使用上述干挂构件的钢结构外墙安装结构而言,其墙板结构与在先专利cn2018210429182相同。但是,为了配合和适应本实用新型中新型的干挂构件,可在下层墙板顶部的燕尾槽槽底设置下凹结构,以增大顶杆14的下行行程,进一步保证连接筋131可张开;另外,为保证下隼接部13和燕尾槽槽壁之间的良好贴靠效果,也可将燕尾槽的槽壁设置成外凸的圆弧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