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各工程施工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市政工程中,沟槽开挖及基坑开挖现象十分普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常在基坑或基槽周边设置安全防护栏。普通安全防护方式为普通钢管加插筋方式做立杆,横向及竖向采用扣件连接方式做安全防护。这种防护栏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太大,曾经发生过脚从底部开口伸入防护栏内部造成伤害的事故,而且防护栏相对不稳定且搭接不方便。本着降本增效、保证安全的目标,就需要对传统的安全防护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及安全系数高的安全防护栏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防护栏杆,包括第一立杆及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两者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两者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设有挡脚板,且所述挡脚板位于第二横杆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挡脚板的顶端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挂接件,所述第一挂接件挂接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所述挡脚板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挂接件,其中,所述挡脚板一侧的第二挂接件挂接于第一立杆上,另一侧的第二挂接件挂接于第二立杆上。
所述第一挂接件和所述第二挂接件均包括一体成形的连接段和呈弯钩状的弯钩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挡脚板连接,所述第一挂接件的弯钩段挂接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二挂接件的弯钩段挂接于相应的立杆上。
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两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承插件,所述承插件上设有承插孔,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均设有插接杆,各所述插接杆均插入相应的承插孔内。
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两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孔,各所述承插件的一端固装在相应的固定孔内,所述承插孔设置在所述承插件的另一端并位于相应立杆的侧方。
所述承插件的外侧壁与相应立杆的侧壁固接。
所述插接杆的底端设有导向锥面。
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地层的第一扦插部,所述第二立杆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地层的第二扦插部。
所述第一扦插部和所述第二扦插部均呈锥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第一立杆及第二立杆,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两者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两者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杆,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设有挡脚板,且挡脚板位于第二横杆的下方。使用时,将该安全防护栏杆设置在需要防护地段的周边,其中,第一立杆及第二立杆的底端均埋入地层,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的挡脚板位于第二横杆的下方,即挡脚板位于该安全防护栏杆的底部,也就是说,挡脚板底面靠近于地面,或者说挡脚板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较小,能够阻挡脚部,以至防止脚部从安全防护栏杆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伸入防护栏内部造成损伤。该安全防护栏杆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及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栏杆中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栏杆中承接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栏杆中挂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防护栏杆中承接件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第一立杆;11、第一扦插部;2、第二立杆;21、第二扦插部;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挡脚板;51、第一挂接件;52、第二挂接件;53、连接段;54、弯钩段;6、承插件;61、承插孔;7、插接杆;71、导向锥面;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安全防护栏杆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第一立杆1及第二立杆2,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两者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3,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两者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杆4,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之间设有挡脚板5,且挡脚板5位于第二横杆4的下方。具体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第一横杆3和第二横杆4均为φ48钢管,钢管喷涂黄、白两种油漆(图中黑块表示为黄块),尤其喷涂范围相同,交叉喷涂;挡脚板5为一块厚度为3mm的钢板,钢板表面交叉喷涂黄、白两种油漆(图中黑块表示为黄块),钢板四周焊接有方钢骨架(图中未示出),主要起至支撑作用。使用时,将该安全防护栏杆设置在需要防护地段的周边,其中,第一立杆1及第二立杆2的底端均埋入地层,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之间的挡脚板5位于第二横杆4的下方,即挡脚板5位于该安全防护栏杆的底部,也就是说,挡脚板5底面靠近于地面,或者说挡脚板5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较小,能够阻挡脚部,以至防止脚部从安全防护栏杆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伸入防护栏内部造成损伤。该安全防护栏杆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及安全系数高。
本实施例中,挡脚板5的顶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挂接件51,第一挂接件51挂接于第二横杆4上。挡脚板5通过第一挂接件51挂接在第二横杆4,其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挡脚板5的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挂接件52,其中,挡脚板5一侧的第二挂接件52挂接于第一立杆1上,另一侧的第二挂接件52挂接于第二立杆2上,使得挡脚板5更加稳定,即加强了挡脚板5的阻挡性能。挡脚板5安装过程:先将挡脚板5顶端的第一挂接件51挂接在第二横杆4上,再将挡脚板5侧边的第二挂接件52挂接在相应的立杆上,即完成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挂接件51和第二挂接件52均包括一体成形的连接段53和呈弯钩状的弯钩段54,连接段53与挡脚板5连接,第一挂接件51的弯钩段54挂接于第二横杆4上,第二挂接件52的弯钩段54挂接于相应的立杆上。具体地,弯钩段54呈与φ48钢管的外周适配的弧形弯钩状,连接段53的一端与挡脚板5焊接,连接段53的另一端与弯钩段54的一端焊接,连接段53和/或弯钩段54采用具有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如细钢、铁片等,使得第一挂接件51和第二挂接件52即可变形又可恢复形变,便于挡脚板5拆装。该第一挂接件51和第二挂接件52的结构简单,使得挡脚板5的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和第二立杆2两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承插件6,承插件6上设有承插孔61,第一横杆3的两端和第二横杆4的两端均设有插接杆7,各插接杆7均插入相应的承插孔61内。如图1至图3所示,在搭设第一横杆3时,只要将第一横杆3一端的插接杆7插入安装在第一立杆1上部的承接件6的承插孔61内,另一端的插接杆7插入装设第二立杆2上部的承接件6的承插孔61内,即可完成第一横杆3的装设,简单方便。同理,在搭设第二横杆4时,只要将第二横杆4一端的插接杆7插入装设在第一立杆1下部的承接件6的承插孔61内,另一端的插接杆7插入装设在第二立杆2下部的承接件6的承插孔61内,即可完成第二横杆4的装设,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和第二立杆2两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固定孔8,各承插件6的一端固装在相应的固定孔8内,承插孔61设置在承插件6的另一端并位于相应立杆的侧方。具体地,如图4所示,固定孔8为中轴线与立杆的中轴线垂直的方形孔,如图5所示,第一种结构的承插件6,该承插件6为方形杆件,各承插件6的一端固装在相应的固定孔8内,各承插件6的另一端朝向第一立杆1和第二立杆2之间的空间伸出,且设有插接孔61,插接孔61为竖向设置的通孔。优选地,第一立杆1上的承接件6与第一立杆1在连接处焊接,第二立杆2上的承接件6与第二立杆2在连接处焊接。如图7所示,第二种结构的承插件6,该承插件6为套筒,其中轴线与立杆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套筒的中心孔即为承插孔61,该承插件6的外侧壁与相应的立杆的侧壁焊接。
本实施例中,插接杆7的底端设有导向锥面71,导向锥面71在插接杆7插入承插孔62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插接杆7插入承插孔6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地层的第一扦插部11,第二立杆2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地层的第二扦插部21,第一扦插部11和第二扦插部21的设置使得第一立杆1和第二立杆2在插入地层时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扦插部11和第二扦插部21均呈锥状,即第一扦插部11和第二扦插部21均为尖端,便扦插操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