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1296发布日期:2020-06-05 20:04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钢模具,其中预制叠合板底板模具一般采用角钢等型钢制成边模,利用模台作为底模。实际加工过程中,预制叠合板底板外伸钢筋需从模具中穿出,常规解决方式为角钢边模切开u形槽,外伸钢筋从u形槽穿过,再采用柔性材质封堵u形槽。现有工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模具与构件尺寸需完全一致,不同尺寸板块模具不能通用;2.模具u形槽需准确对应钢筋位置开设,致使模具重复利用度低;3.边模开槽后刚度大幅降低,容易变形,难以保证加工精度;4.u形槽封堵费时费力,难以有效实施,造成构件浇筑时漏浆严重,既影响构件加工质量,又加大拆模难度,使模板更容易损坏。由于以上原因,在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底板加工过程中,模具重复利用率低,成本高,钢材浪费严重,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包括顶模、第一底模、第二底模、连接螺栓;其中顶模与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由钢材及弹性材料组合而成,各部件之间安装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安装完成后的模具将钢筋网嵌固在中间,顶模与第一底模、第二底模组合后,夹紧钢筋网的外露钢筋定位钢筋网,弹性封边条紧密贴合。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弹性封边条通长设置,在通过连接螺栓压紧顶模与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后,弹性封边条可自适应地封堵钢筋网外露钢筋之间的空隙,浇筑混凝土时模具全长无漏浆缝,模具拆除后恢复初始状态,可重复使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采用顶模的限位板、第一底模、第二底模的限位条及垫板限定钢筋网外露钢筋,保证叠合板中钢筋定位准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采用不同的垫板尺寸,可调节上层钢筋网的位置,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钢筋组成的钢筋网。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四边顶模通过端部连接件可与相邻顶模中部任意部位连接固定,形成可调节尺寸的矩形模具,拆解后可重复使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顶模及第一底模、第二底模均为左右对称结构,两侧面均可作为模具内侧使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更换弹性封边条后可互相替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模具重复利用率高,可适用于各种钢筋排布方式的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不需要为每根钢筋设置模具槽口,不需另外设置封堵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图。

图2为顶模、第一底模拼装横剖面图。

图3为顶模、第一底模拼装钢筋外露部位横剖面图。

图4为顶模、第一底模拼装连接件部位横剖面图。

图5为顶模、第二底模拼装横剖面图。

图6为顶模、第二底模拼装钢筋外露部位横剖面图。

图7为顶模、第二底模拼装连接件部位横剖面图。

图8为顶模、第一底模拼装弹性密封条部位纵剖面图。

图9为顶模、第一底模拼装限位板处纵剖面图。

图10为顶模、第二底模拼装弹性密封条部位纵剖面图。

图11为顶模、第二底模拼装限位板处纵剖面图。

图中标号:1为顶模,1-1为型钢,1-2为限位板,1-3为第一弹性封边条,1-4为端头连接件,1-5为卡盘,1-6为卡紧螺栓,2为第一底模,2-1为第一底板,2-2为第一限位条,2-3为第二弹性封边条,2-4为第一螺帽,3为第二底模,3-1为第二底板,3-2为第二限位条,3-3为第三弹性封边条,3-4为第二螺帽,3-5为垫板,4为连接螺栓,5为钢筋网,5-1为下层钢筋,5-2为上层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的通用模具,由顶模1、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连接螺栓4与钢筋网5组成,其安装后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顶模1由型钢1-1、限位板1-2、第一弹性封边条1-3、端头连接件1-4、卡盘1-5、卡紧螺栓1-6组成,如图2、图4、图8、图9所示。其中型钢1-1采用矩形方管,中部为连接螺栓4预留孔位,如图4、图9所示;限位板1-2为钢板,与型钢1-1底部焊接,遇连接螺栓4预留孔位处断开,分段设置,如图2、图9所示;第一弹性封边条1-3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与型钢1-1底面粘结,通长设置,如图2、图8所示,在下层钢筋5-1外露部位,第一弹性封边条1-3被钢筋挤压局部收缩,如图3、图8所示,其余部位未受挤压,仍维持原状,与底模的弹性封边条贴合后,可保证顶模1与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密封,如图8、图10所示;端头连接件1-4采用钢板弯成,与型钢1-1端部周边焊接,如图8、图10所示;卡盘1-5与卡紧螺栓1-6组合,卡紧螺栓1-6穿过端头连接件1-4的开孔,通过旋紧卡紧螺栓1-6,可以将卡盘1-5与另一方向的顶模1侧面顶紧,起到连接固定两个方向模具的作用。

其中,第一底模2由第一底板2-1、第一限位条2-2、第二弹性封边条2-3、第一螺帽2-4组成,如图2、图4、图8、图9所示。其中第一底板2-1为钢板,宽度与型钢1-1相同;第一限位条2-2为钢条,共两根,与第一底板2-1焊接,第一底板2-1与第一限位条2-2高度之和a与下层钢筋5-1的底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第二弹性封边条2-3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与第一底板2-1粘结,如图2、图8所示,在下层钢筋5-1外露部位,第二弹性封边条2-3被钢筋挤压局部收缩,如图3、图8所示,其余部位未受挤压,仍维持原状,与第一弹性封边条1-3贴合后,可保证顶模1与第一底模2密封,如图8所示;第一螺帽2-4嵌入第一底板2-1并焊接,相应位置第一限位条2-2断开,如图4、图9所示。

其中,第二底模3由第二底板3-1、第二限位条3-2、第三弹性封边条3-3、第二螺帽3-4、垫板3-5组成,如图5、图7、图10、图11所示。其中第二底模3的第二底板3-1、第二限位条3-2、第二螺帽3-4三个部件与第一底模2的第一底板2-1、第一限位条2-2、第一螺帽2-4三个部件均为相同部件,此部分可通用替换。第三弹性封边条3-3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与第一底板2-1粘结,厚度相比第二弹性封边条2-3更厚,差值为下层钢筋5-1的直径d1,如图5、图10所示,在上层钢筋5-2外露部位,第三弹性封边条3-3被钢筋挤压局部收缩,如图6、图10所示,其余部位未受挤压,仍维持原状,与第一弹性封边条1-3贴合后,可保证顶模1与第二底模3密封,如图10所示;垫板3-5插入第二限位条3-2之间的缺口内,上沿超出第二限位条3-2尺寸为下层钢筋5-1的直径d1,用以控制上层钢筋5-2位置。

其中,连接螺栓4为顶模1和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之间的压紧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螺帽2-4、第二螺帽3-4连接旋紧。

其中,钢筋网5由下层钢筋5-1、上层钢筋5-2组成,下层钢筋5-1的直径为d1,上层钢筋的直径为d2。

综上,顶模1与第一底模2组合适用于下层钢筋5-1外露的两侧边模;顶模1与第二底模3组合适用于上层钢筋5-2外露的两侧边模,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根据待加工叠合板底板尺寸,在四边分别放置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放置钢筋网5,其中第一底模2位于下层钢筋5-1两端,第二底模3位于上层钢筋5-2两端。

在四边对应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的位置放置顶模1,并通过端头连接件1-4、卡盘1-5、卡紧螺栓1-6,将顶模1两两相连,同时安装连接螺栓4,将顶模1和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连接。精确测定尺寸后锁紧连接螺栓4和卡紧螺栓1-6,完成模具整体安装。

模具完成整体安装后,下层钢筋5-1被限位板1-2和第一限位条2-2夹紧,钢筋底面到模台间距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a,如图3所示;上层钢筋5-2被限位板1-2和垫板3-5夹紧,钢筋底面到模台间距为a+d1,如图6所示;浇筑叠合板底板混凝土。

待叠合板底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将连接螺栓4和卡紧螺栓1-6放松,拆除各部分模板。

本实用新型仅通过调整第三弹性封边条3-3、垫板3-5的尺寸,即可以匹配不同直径钢筋的钢筋笼,重复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顶模1之间的连接位置可适用于各种平面尺寸的装配式叠合板预制底板加工,重复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顶模1、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均为对称结构,可双面使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结构相同,仅需替换第三弹性封边条3-3即可互换使用,垫板3-5为活动配件,可灵活放置。

实施例1,顶模1的型钢1-1采用空心方管80mmx60mm,壁厚6mm,长度为4.2m,每隔0.5m在顶面底面中心开直径14mm的圆孔,用于穿连接螺栓4;限位板1-2采用宽度为17mm,厚度为6mm的钢板,分段制作,每段长度470mm,焊接于两个螺栓孔之间;第一弹性封边条1-3采用两条21mmx21mm的橡胶条,顶面与型钢1-1胶粘;端头连接件1-4为80mm宽12mm厚钢板弯成,一侧与型钢1-1焊接,另一侧中部开螺纹孔,m16内螺纹、卡盘1-5为6mm钢板加工,直径50mm,卡紧螺栓1-6为m16螺栓。

第一底模2的第一底板2-1为60mm宽8mm厚钢板;第一限位条2-2为两条6mm厚钢板,宽度为7mm,分段制作,每段长度470mm,两条钢板间距为6.5mm,外侧与第一底板2-1焊接;第二弹性封边条2-3采用两条21mmx11mm的橡胶条,底面与第一底板2-1胶粘;第一螺帽2-4为m12螺帽,厚度15mm,焊接于第一底板2-1中轴线上,间距0.5m,与型钢1-1开孔对齐,底板相应位置开孔嵌入该螺帽并焊接。

第二底模3的第二底板3-1、第二限位条3-2、第二螺帽3-4均与第一底模2的第一底板2-1、第一限位条2-2、第一螺帽2-4相同;第三弹性封边条3-3采用两条21mmx19mm的橡胶条,底面与第一底板2-1胶粘;垫板3-5为6mm厚的钢板,宽度15mm,分段制作,每段长度470mm,安装时插入两条第二限位条3-2之间的槽口处。

连接螺栓4为m12螺栓,长度为125mm,与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3-1的第一螺帽2-4、第二螺帽3-4连接旋紧,将顶模1和第一底模2、第二底模3压紧。

钢筋网5的下层钢筋5-1、上层钢筋5-2均为8mm直径的钢筋。

本实施例适用于长宽尺寸均不大于4m的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底板加工,用于其它尺寸的板块加工仅需对模具长度调整;以上所有部件均可通过焊接、粘帖、螺栓连接;参照图1~图11,本技术领域的加工及安装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构思加以调整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