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9590发布日期:2020-07-29 01:2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



背景技术:

木结构建筑是以木材作为建筑主体,并用榫接结构或是采用特定的连接件进行固定。木质建筑的支柱作为最主要的承重结构,其连接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因而,在柱子的两端连接处通常会设置柱脚连接件,柱脚连接件需具备足够的抗拉拔力以保证木质建筑的稳定性。但是,现有的柱脚连接件大多只具有与横梁和柱脚固定的两个连接面,因而当需要在柱脚连接件的左右与建筑进行固定连接时缺乏连接面;此外,现有的柱脚连接件在进行安装时极易造成位置偏移且不便于进行位置调整,因而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其还包括与连接件两侧的建筑结构进行固定的连接面并能在安装时进行预定位和安装过程中的微调,便于应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其包括矩形的底板、设置于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并与底板垂直设置的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设置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板的纵向延伸面与连接第一立板的底板的边缘相邻的一个边缘相交,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在使用时将底板与横梁固定连接,将第二立板与柱脚固定,通过在柱脚连接件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并在其上设置安装孔,使得在需要将柱脚连接件与其他结构固定时提供了多个连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板为两块,分别与所述两块第一立板的一个侧边垂直连接,两块所述第二立板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对称设置。将第二立板分割成两块,因而在同一固定平面上由两块第二立板提供连接点,便于柱脚连接件的安装,此外,在保证第二立板的固定连接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柱脚连接件的原材料用量。

更进一步的,两块所述第二立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腰型孔,每块所述第一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腰型孔,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的腰型孔沿着与底板平行的方向设置。因而,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腰型孔,在安装柱脚连接件时提供了一定的调整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两块所述第一立板上的安装孔相对设置,两块所述第二立板上的安装孔相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板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二立板上的安装孔相错位布置。因而,确保柱脚连接件的受力均匀,连接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立板的底部宽度与其所连接的底板的边缘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立板的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将第一立板的与底板相连接一侧的宽度设置为与底板宽度一致,使得柱脚连接件的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上边缘在同一平面上。将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上缘加工为在同一平面上,使得柱脚连接件的刚性稳定性强,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在所述底板的中心处位于连接有所述第一立板的侧面设置有突出于底板表面的螺纹连接口。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时,首先在螺纹连接口处旋入螺钉对柱脚连接件进行预定位后再对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进行固定,便于柱脚连接件的安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在与所述第一立板的连接有所述第二立板的边缘相对的边缘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的第三立板,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三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通过第三立板使得柱脚连接件在于第二立板相对的一侧也可具有连接面,便于与其他建筑结构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个连接面的柱脚连接件的所述第三立板的上边缘与底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立板上最靠近底板的安装孔与所述底板的距离。因而,第三立板不会影响第二立板与柱脚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柱脚连接件在第三立板一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柱脚连接件在第一立板一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螺纹连接口、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31-突出部、4-第三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柱脚连接件包括矩形的底板1、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和第三立板4,第一立板2为两块且分别沿着底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并与底板1垂直,第二立板3与第一立板2垂直设置,并位于底板1的上方,其下端不与底板1相接触,第二立板3的纵向延伸面与底板的边缘相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立板3为两块且形状和结构一致,将第二立板3设置为两块且其底端不与底板1相接触可在确保对柱脚有效固定的前提下减少连接件的加工材料使用量进而降低柱脚连接件的加工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柱脚连接件的第一立板2的底部宽度与其所连接的底板1的边缘的长度相等,第一立板2的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通过将第一立板2的受力更大的底部设置的更宽能够确保柱脚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柱脚连接件在沿着第一立板2的外边缘处从上到下分别相对且均匀的设置有三个安装孔,中部的安装孔为腰型孔,因而在进行固定时仍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如图3所示,在沿着第二立板3的外边缘处从上到下均布的设置有四个安装孔,中间的一个安装孔为腰型孔,两块第二立板3上的安装孔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第二立板3上设置有安装孔的位置具有沿着其各自所在的平面向外延伸的突出部31,因而可使柱脚连接件在受力时的结构稳定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一立板2上的安装孔与第二立板3上的安装孔相错位布置,即两块第一立板2上的安装孔与两块第二立板3上的安装孔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设置,因而能够确保柱脚连接件将受力均匀分散于待连接柱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的上边缘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便于柱脚连接件的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底板1的中心处位于连接有第一立板2的侧面设置有突出于底板表面的螺纹连接口11,因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时,通过在螺纹连接口11处旋入螺钉并将其旋入木质柱中对柱脚连接件进行初步的预定位。

第三立板4与第一立板2垂直设置,第三立板4的下边缘与底板1的边缘连接,第三立板4与第二立板3相平行设置,在第三立板4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三立板4的上边缘与底板1的距离小于第二立板3上最靠近底板的安装孔与安装板的距离,因而第三立板4不会影响第二立板3与柱脚的固定与安装。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时,首先将底板1通过螺纹连接口11处的螺钉向柱子内部旋入对柱脚连接件进行初步的预定位,随后根据需要将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或第三立板4与相应的柱体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确保柱体稳固连接,其抗拔性能好,且在确保稳固连接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材料的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柱脚连接件提供了四个可固定连接的平面,给使用带来极大便利。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