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8873发布日期:2020-04-14 19:1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浇筑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已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是一种用于对复合保温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固定的结构,其在混凝土浇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基础、冷却管、内模板和保温板体,混凝土基础、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均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且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底端均位于混凝土基础内部,冷却管设置在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之间;这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使用时只需通过混凝土垫层和混凝土基础对内模板和保温板体进行固定,然后向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之间浇筑混凝土,并通过向冷却管内输入冷水,从而对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行冷却,以保证水化热不会因来不及释放而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等后果;这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使用中发现,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在固定时易存在地面找平偏差控制不准的情况,导致出现“烂根”情况,使用可靠性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保证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在固定时的垂直度,降低出现“烂根”情况的概率,提高使用可靠性的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基础、冷却管、内模板和保温板体,混凝土基础、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均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且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底端均位于混凝土基础内部,冷却管设置在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之间;还包括两组第一支板、两组第二支板、多组钢筋、多组铁钉、调节件和两组检测件,所述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均垂直设置在混凝土垫层顶端,且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均位于混凝土基础内部,所述内模板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支板接触,保温板体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接触,所述多组钢筋均设置在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之间,多组铁钉均设置在保温板体上,所述调节件设置在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上,两组检测件分别设置在调节件左右两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保温板体包括底衬、保温层、防火层和防护层,保温层设置在底衬外侧,所述防火层设置在保温层外侧,防护层设置在防火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调节件包括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左螺杆、右螺杆和螺纹管,所述左螺杆右端和右螺杆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左端内部和右端内部,且左螺杆和右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左螺杆左端和右螺杆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检测件包括两组支块、连接轴和移动片,连接轴设置在两组支块之间,所述移动片顶端套装在连接轴外侧壁上,且移动片前端上侧和后端上侧分别与两组支块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还包括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所述左限位板右端和右限位板左端均设置有固定槽,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分别设置在两组固定槽内,且左防滑板右端和右防滑板左端分别与内模板左端和保温板体右端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铁钉在保温板体上每平米设置6至7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均为金属网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调节件和两组检测件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可通过将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分别插入至与混凝土垫层垂直的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之间,并通过两组调节件进行辅助检测,从而保证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在固定时的垂直度,降低出现“烂根”情况的概率,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浇筑后的外部示意图;

图3是调节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检测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基础;3、冷却管;4、内模板;5、保温板体;6、第一支板;7、第二支板;8、钢筋;9、铁钉;10、调节件;11、检测件;12、底衬;13、保温层;14、防火层;15、防护层;18、左限位板;19、右限位板;20、左螺杆;21、右螺杆;22、螺纹管;23、支块;24、连接轴;25、移动片;26、左防滑板;27、右防滑板;29、防腐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1、混凝土基础2、冷却管3、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混凝土基础2、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均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上,且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底端均位于混凝土基础2内部,冷却管3设置在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之间;还包括两组第一支板6、两组第二支板7、多组钢筋8、多组铁钉9、调节件10和两组检测件11,两组第一支板6和两组第二支板7均垂直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顶端,且两组第一支板6和两组第二支板7均位于混凝土基础2内部,内模板4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支板6接触,保温板体5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7接触,多组钢筋8均设置在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之间,多组铁钉9均设置在保温板体5上,调节件10设置在内模板4和保温板体5上,两组检测件11分别设置在调节件10左右两端上;其可通过将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分别插入至与混凝土垫层垂直的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之间,并通过两组调节件进行辅助检测,从而保证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在固定时的垂直度,降低出现“烂根”情况的概率,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保温板体5包括底衬12、保温层13、防火层14和防护层15,保温层13设置在底衬12外侧,防火层14设置在保温层13外侧,防护层15设置在防火层14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调节件10包括左限位板18、右限位板19、左螺杆20、右螺杆21和螺纹管22,左螺杆20右端和右螺杆21左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22左端内部和右端内部,且左螺杆20和右螺杆21的螺纹方向相反,左限位板18和右限位板19分别设置在左螺杆20左端和右螺杆21右端;其可通过螺纹结构,通过旋转螺纹管带动左螺杆和右螺杆分别相对与螺纹管进行移动,以便对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检测件11包括两组支块23、连接轴24和移动片25,连接轴24设置在两组支块23之间,移动片25顶端套装在连接轴24外侧壁上,且移动片25前端上侧和后端上侧分别与两组支块23接触;其可通过观察两组移动片是否离开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从而得知内模板和保温板体是否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还包括左防滑板26和右防滑板27,左限位板18右端和右限位板19左端均设置有固定槽,左防滑板26和右防滑板27分别设置在两组固定槽内,且左防滑板26右端和右防滑板27左端分别与内模板4左端和保温板体5右端接触;其可增加摩擦力,提高调节件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铁钉9在保温板体5上每平米设置6至7枚;其可辅助保温板体跟混凝土进行有力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两组第一支板6和两组第二支板7均为金属网板;其可保证固定效果和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调节件10和两组检测件11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29;其可增强防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其在使用时只需通过混凝土垫层和混凝土基础对内模板和保温板体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将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分别插入至与混凝土垫层垂直的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之间,并通过两组调节件进行辅助检测,从而保证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在固定时的垂直度,降低出现“烂根”情况的概率,然后向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之间浇筑混凝土,并通过向冷却管内输入冷水,从而对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行冷却,以保证水化热不会因来不及释放而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等后果;同时在上述过程中,在对调节件进行使用时只需将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分别置于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两侧,之后使操作人员手持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另一操作人员旋转螺纹管,使左螺杆和右螺杆在螺纹结构效果下在螺纹管上进行旋转移动,使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分别进行移动,直至使左防滑板和右防滑板分别与内模板和保温板体紧密接触,之后对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上的移动片进行查看,但凡一组移动片离开限位板,则内模板和保温板体就不垂直,若两组移动片均没离开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则可保证内模板和保温板体的垂直效果,浇筑完成后可将调节件从内模板和保温板体上取下,以便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温板混凝土浇筑结构,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