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127发布日期:2020-04-17 18:1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模具领域,是一种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装配式建筑应用越发广泛。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pc构件,而目前的pc构件主要有阳台、飘窗、楼梯、梁、叠合板等集中类型,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有时候构件自身会要求形成槽型空间,对这种槽型空间,常规的模具通常是设计成与该空间匹配的整体式模具,以保证构件成型后的几何尺寸与原设计相吻合。这种整体式模具具有设计及加工制作较为简单,构件成型质量好等优点,但是缺点也相当明显,拆模较为困难。因为混凝土构件成型以后,表面并不光滑,同时模具和混凝土之间有有一定的粘结力,这就导致整体式模具拆模并不容易。目前常采用的脱模方式是采用撬棍强行撬出,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且极易对混凝土构件边缘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对模具本身造成损伤和变形,影响模具重复使用的周转次数,这就大大提高了预制构件的成本。为此,有待对现有整体式模具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使其解决现有模具不易拆卸脱模,容易破坏构件或模具,耗费人工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是指与装配式建筑构件中槽型空间相匹配的内嵌模具,该内嵌模具在槽型空间成型后从槽型空间内脱出卸除;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内嵌模具至少由两个组件模具对接构成,至少有一对相邻组件模具之间的对接面为斜面配合,且斜面配合中斜面与斜面之间形成可卸式连接,即:当斜面与斜面之间形成固定时,各组件模具组合形成整体式的所述内嵌模具,当斜面与斜面拆分时,所述内嵌模具中至少一个带斜面的组件模具沿斜面相对于其它组件模具脱出所述槽型空间,当该组件模具脱出槽型空间后,形成足以使其它组件模具脱出槽型空间的空隙。通过上述结构,将原本与槽型空间匹配的整体式模具改为组件式模具,利用组件模具之间的斜面配合,使组件模具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拆分,拆分后依靠斜面能够使组件模具轻松与主体模具分离,当该组件模具脱离后,其它组件模具即可依次脱出,方便整体脱模操作,且不易对混凝土构件造成损伤或破坏,省时省力,大幅降低了装配式构件生产成本。

上述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中,当所述槽型空间为矩形槽腔时,所述内嵌模具由两个组件模具对接构成,两个组件模具之间的对接面为斜面,且斜面方向使其中一个组件模具沿斜面拆分时脱出所述矩形槽腔。从而其中一个组件模具沿斜面脱出后,另一个组件模具亦可轻松脱出,实现快速脱模操作。

上述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中,当所述槽型空间为倒梯形槽腔时,所述内嵌模具由三个组件模具对接构成,即分为左、中、右三个组件模具,中间的组件模具与左、右组件模具的对接面均为斜面,且斜面方向使中间模具沿斜面拆分时脱出所述倒梯形槽腔。从而当中间的组件模具沿斜面脱出后,另外两个组件模具亦可轻松脱出,实现快速脱模操作。

上述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中,所述组件模具对接的斜面与斜面之间通过销钉或螺栓螺母组件锁紧固定。通过该结构,方便组件模具拆装配合。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较为简单,脱模操作较为方便,且脱模时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起到有效的防护,不易损坏构件,大幅提高了装配式构件的成型加工效率,适合作为现有建筑等领域装配式构件的槽型空间易拆模具使用,或同类模具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拆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拆模后形成的飘窗板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件模具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组件模具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组件模具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二拆模后形成的飘窗板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飘窗板模具,2、飘窗板构件,201、槽型空间,3、内嵌模具,301、斜面,302、组件模具a,303、组件模具b,304、左组件模具,305、中间组件模具,306、右组件模具,4、销钉,5、飘窗板模具支架,6、内嵌模具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为实施例一,该装配式建筑构件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易拆结构主要是涉及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槽型空间成型模具是指与装配式建筑构件中槽型空间201相匹配的内嵌模具3,该内嵌模具在槽型空间成型后从槽型空间内脱出卸除,从而形成带有槽型空间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图1-图5中,以飘窗板构件2成型制作为例,当飘窗板构件的槽型空间为矩形槽腔时,上述内嵌模具由两个组件模具对接构成,分别为组件模具a302和组件模具b303,两个组件模具均采用框架结构。组件模具a与组件模具b之间采用斜面301对接,且斜面与斜面之间通过销钉或螺栓螺母组件等可卸式连接件连接固定。当组件模具a与组件模具b之间的斜面对接固定时,组件模具组合形成整体式的内嵌模具,该内嵌模具与飘窗板模具均通过相应的飘窗板模具支架5和内嵌模具支架6支撑固定,并组合形成对应的飘窗板浇筑模腔,向浇筑模腔内浇筑模料,即可形成飘窗板构件。当飘窗板构件成型后,将内嵌模具的组件模具a与组件模具b对接斜面上的连接件拆除,组件模具a沿斜面方向即可轻松脱出飘窗板的槽型空间,组件模具a脱出后,槽型空间内脱模空间变大,接下去拆除组件模具b、飘窗板模具及相应支架,即完成脱模操作,较为省力、方便,且不会对成型的飘窗板构件造成损坏。

如图6-8所示为实施例二,当飘窗板构件2的槽型空间201为倒梯形槽腔时,内嵌模具3由三个组件模具对接构成,即分为左组件模具304、中间组件模具305、右组件模具306,中间组件模具与左组件模具、右组件模具的对接面均为斜面301,且对接的斜面之间通过销钉或螺栓螺母组件等可卸式连接件连接固定。当三个组件模具的对接斜面固定时,组合形成整体式的内嵌模具,内嵌模具与飘窗板模具1均通过相应的飘窗板模具支架5和内嵌模具支架6支撑固定,并组合形成对应的飘窗板浇筑模腔,向浇筑模腔内浇筑模料,即可形成飘窗板构件。当飘窗板构件成型后,将内嵌模具的中间组件模具与左组件模具、右组件模具之间对接斜面上的连接件拆除,中间模具沿斜面方向即可轻松脱出飘窗板的槽型空间,中间模具脱出后,槽型空间内脱模空间变大,接下去拆除左组件模具、右组件模具、飘窗板模具及相应支架,即完成脱模操作,同样较为省力方便,不会对成型的飘窗板构件造成损坏。

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实用新型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例如将内嵌模具根据建筑构件槽型空间的形状不同而设计成不同数量或形状的组件模具,各组件模具之间采用斜面与斜面可卸式对接的方式,则仍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