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放线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7623发布日期:2020-03-24 15:50阅读:1487来源:国知局
铝制放线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制放线孔。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各楼层轴线控制网测量主要通过铅垂仪进行竖向传递,每一层结构都要在固定位置留设放线孔,在建筑施工的板钢筋绑扎时,将预留放线孔洞四周的板钢筋截断,将方锥型模具上大下小的倒扣入板模板开好的方型洞口中,然后浇筑混凝土。

目前,公告号为cn2050778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线孔漏斗模,以供设置于每层混凝土楼板上进而形成放线孔孔洞,放线孔漏斗模包括:呈漏斗形的模具本体,通过相互拼接的多块模板围合而成,模具本体包括上开口以及下开口,上开口的开口大于下开口,下开口用于穿过混凝土楼板;插孔,开设于模具本体的任意相对的两块模板上。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放线孔,其使用频率过高,不能直接把它固定密封起来,一般的放线孔上也未设置防护装置,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到之后一些水、杂物等从放线口中坠落,对下层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更有甚者,施工人员不小心可能会直接从放线口中坠落,对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制放线孔,其具有提高放线孔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制放线孔,包括放线孔本体,所述放线孔本体包括上开口以及下开口,上开口的开口大于下开口,下开口用于穿过混凝土楼板,所述上开口上盖设有安全盖,所述安全盖的一端的两侧壁突出固定有转轴,所述放线孔本体的两侧对应转轴位置开设有供转轴插接的转槽,所述转轴转动在所述转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安全盖,可以在需要使用放线孔时把转动在上开口上的安全盖打开,使用完后可以再把安全盖盖合在上开口上,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水、混凝土等杂物会从放线孔中坠落,还可以防止施工人员从放线孔中坠落等,具有提高放线孔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开口的开口处向外延伸有搭接沿,所述安全盖盖合在搭接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开口上设置有搭接沿可以让安全盖盖合在搭接沿上,实现安全盖把上开口密闭的效果,防止混凝土、水等杂物从放线孔流到下一层中,造成施工人员需要对下一层的楼板进行清洁,同时也可以使得安全盖有一个搭接的地方,使得安全盖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盖的下端面对应搭接沿所在的位置上设置有橡胶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橡胶垫圈,可以进一步增加安全盖盖合在上开口的密闭性,防止水、混凝土等杂物从放线孔中流到下一层楼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盖的上端面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把手,可以在需要打开安全盖时,通过把手获得一个抓取的地方,方便施工人员施加力,便于施工人员施加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包括固定在安全盖上端面的两块固定块以及转动在固定块之间的手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手持块和固定块,手持块转动在固定块上,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把手时,把把手块转动到贴合安全盖的位置上,防止把手块一直树立在安全盖上,影响施工人员的来回走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槽中转动有轴承,所述转轴转动在轴承的内周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轴承,可以使得转轴转动在轴承上,从而降低转轴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转动流畅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盖与转轴平行的两端倒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盖两端倒圆角设置,可以在盖合和打开安全盖时产生的干涉更少,更容易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线孔本体和安全盖均为铝质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线孔本体和安全盖均用铝质材料支撑,相比于用木质材料,铝质材料强度更强,比较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可重复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安全盖,可以防止水、混凝土、杂物等从放线孔中掉入下一层的楼板上,对下一层的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对下一层的施工人员造成损害,也可以预防施工人员从放线孔中坠落造成生命危险,具有提高放线孔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2)通过设置橡胶垫圈和搭接沿,可以使得安全盖更好的与上开口实现密闭的功能,防止水、混凝土等从安全盖与上开口的缝隙中掉入下一层楼板上,对下一层楼板造成环境污染,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清理,从而加重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

(3)通过设置把手,可以在施工人员需要打开安全盖时能通过把手获得一个抓取的地方,方便施工人员施加力,便于打开安全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安全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安全盖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放线孔本体;2、搭接沿;3、安全盖;4、把手;5、橡胶垫圈;6、转轴;7、轴承;8、固定块;9、手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铝制放线孔,如图1所示,包括放线孔本体1,放线孔本体1呈漏斗状,放线孔本体1通过相互拼接的四块铝质模板围合而成,相邻的两块模板相互焊接固定,放线孔本体1包括上开口以及下开口,上开口的开口大于下开口的开口大小,上开口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下开口穿过混凝土楼板。上开口上活动盖设有用于密封上开口的安全盖3,安全盖3的一端转动在上开口的开口处,且安全盖3上端面上设置有把手4,在需要实用放线孔进行测量时可以通过把手4把安全盖3打开,不需要时可以盖合安全盖3,防止施工过程中水、混凝土或其他杂物从放线孔中掉入下一层混凝土楼板上,造成下一层环境的破坏需要施工人员专门进行处理,加重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且有可能会砸到下一层的施工人员或者是该层的施工人员在走动时不小心从放线孔中坠落,造成施工人员的损伤,具有提高放线孔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开口以及下开口均为矩形开口,安全盖3为对应上开口形状大小的矩形盖体,上开口的开口处向外延伸有环状的搭接沿2,搭接沿2的截面呈l状,可以使得安全盖3搭接在搭接沿2上形成上开口的密闭结构,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水、混凝土或者其他杂质从上开口以及安全盖3的缝隙中流到下一层的楼板上,对下一层楼板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多花人力以及精力去处理。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安全盖3的下端面搭接在搭接沿2的部分固定有橡胶垫圈5,橡胶垫圈5为矩形框状,可以通过橡胶垫圈5防止水或者混凝土等流到下一层楼板中。

如图1、2所示,安全盖3一端的两侧壁上突出设置有转轴6,转轴6为圆柱状,转轴6固定在安全盖3上,上开口的搭接沿2对应转轴6的位置开设有供转轴6插接的转槽,转轴6转动在转槽中,从而实现安全盖3的翻转打开,为了使得安全盖3翻转打开的更流畅,摩擦系数更小,转槽中固定有轴承7,转轴6转动在轴承7中,可以保证转轴6转动的流畅度,且同时安全盖3与转轴6平行的两端倒圆角设置,可以在安全盖3盖合或者打开时能更产生更少的干涉,打开或关闭安全盖3时更方便。

如图1、3所示,把手4设置在安全盖3的上端面远离转轴6一侧中部,把手4包括水平且间隙固定在安全盖3上的两固定块8以及转动在两固定块8上的手持块9,固定块8为矩形块,手持块9为圆弧状块体,手持块9的两端插接在固定块8上且可转动在固定块8上,在不需要打开安全盖3时,可以把手4持块转动在贴合安全盖3上端面的位置上,防止手持块9竖直向上,在施工人员来回走动时可能会绊倒施工人员,不利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且在需要打开安全盖3时,可以通过转动手持块9,让施工人员抓取,获得一个施加力的位置,方便施工人员打开,省力且便于操作。放线孔本体1以及安全盖3均为铝膜材料制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周转次数高、施工效率高、混凝土成型效果好和使用寿命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在需要使用放线孔进行测量时,只需要通过把手4块拉起安全盖3,使得上开口露出,让使用者测量,在测量完毕后在把安全盖3盖合在搭接沿2上,密封板会与混凝土楼板抵接,形成密封,防止施工过程中水或者其他杂物从安全盖3和上开口的缝隙流入下一层楼板上,若是有一些水流入可以通过搭接沿2以及设置在安全盖3下端的橡胶垫圈5进行二级密封,防止水流流到下一层楼板上,且设置安全盖3可以防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坠入下一层楼板上,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具有提高放线孔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