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减震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2250发布日期:2020-03-31 16:2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减震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音减震墙体。



背景技术:

墙体是一种用于分隔私人区域或者办公区域的介质体。特别是在大办公室内,有时候为了方便,就会用一些临时搭建的可拆卸墙体来围成多个区域。

例如在大办公室内,一边是办公区域,在办公区域旁边需要隔出一个小洽谈区,就可以用这种可拆卸的临时墙体来完成,但是,办公区域一般声音较大,这种半开放的区域作为洽谈区往往噪音较大,不便于洽谈。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隔音减震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减震墙体。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音减震墙体,所述墙体包括至少两根固定在地面上,与地面相垂直的立柱;至少一块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之间,与所述立柱相配合的隔音减震墙体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与所述立柱拆卸的限位装置;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包括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吸音的第一吸音棉;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侧边缘拼接处,用于起到缓冲减震和吸音作用的第二吸音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若干便于外界噪音进入到外壳内部,减少声波反射,提高吸音效果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呈长条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通孔远离地面的边缘还设有向外延伸,且末端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的防尘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体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墙体侧面,起到支撑作用,用于防止所述墙体倾倒的支撑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根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侧面上,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一根与两根所述立柱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二立柱;以及一根与两根所述立柱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立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的连线与两根所述第一立柱的连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端的限位通孔;以及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相配合的凹字形限位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安装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装置,在异形石材粉碎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装置对粉碎装置受力较大的侧板进行支撑,将力传递到地面,避免了由于侧板压力过大,对粉碎装置侧板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隔音减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隔音减震墙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途;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隔音减震墙体中隔音减震墙体单元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音减震墙体,所述墙体包括至少两根固定在地面上,与地面相垂直的立柱10;至少一块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10之间,与所述立柱10相配合的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10上,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与所述立柱10拆卸的限位装置30;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包括由上盖211和下盖212组成的外壳21;设置在所述外壳21内,用于吸音的第一吸音棉2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21外侧边缘拼接处,用于起到缓冲减震和吸音作用的第二吸音棉(图中未标出)。

具体地,该方案中立柱10底部设有一安装座,该安装座上设有若干螺丝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将立柱10固定在地面上。一般立柱10设置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立柱10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cm,当立柱10固定完以后,将组装好的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由上往下插入到立柱10之间,最后通过立柱10上端的限位装置30,将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限位,在不取下限位装置30的情况下,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无法被取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之间起到减震的作用,本方案还在隔音减震墙体之间设计了第二吸音棉(图中未标出),不仅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还能对通过隔音减震墙体间隙的噪音进行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上还设有若干便于外界噪音进入到外壳21内部,减少声波反射,提高吸音效果的通孔(图中未标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图中未标出)呈长条形。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吸收噪音,减少声波反射,本方案还在外壳21上设计了若干通孔(图中未标出),当声波传递至通孔(图中未标出)处时,其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外壳21内,直接被第一吸音棉22吸收,避免了声波传递至外壳21上后,部分反射,部分通过外壳21衍射到外壳21内,被第一吸音棉22吸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通孔(图中未标出)远离地面的边缘还设有向外延伸,且末端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的防尘罩40。

具体地,设计通孔(图中未标出)后,为了避免大量的灰尘进入到外壳21内,吸附到第一吸音棉22上,造成吸音效果降低的问题,本方案设计了防尘罩40,通过防尘罩40,能够大大降低灰尘进入到外壳21内的机会,从而提高其吸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体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墙体侧面,起到支撑作用,用于防止所述墙体倾倒的支撑装置50。

具体地,为了减少立柱10与地面之间的受力,本方案设计了支撑装置50,通过该支撑装置50,大大降低了立柱10与地面连接处的力,大大提高了该墙体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50包括至少一根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10侧面上,且倾斜设置的支撑杆5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0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11;一根与两根所述第一立柱11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二立柱12;以及一根与两根所述第一立柱11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立柱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12和所述第三立柱13的连线与两根所述第一立柱11的连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10上端的限位通孔31;以及穿过所述限位通孔31,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相配合的凹字形限位条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0上设有用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安装的凹槽1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根固定在地面上,与地面相垂直的立柱10;至少一块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10之间,与所述立柱10相配合的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10上,与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与所述立柱10拆卸的限位装置30;所述隔音减震墙体单元20包括由上盖211和下盖212组成的外壳21;设置在所述外壳21内,用于吸音的第一吸音棉2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21外侧边缘拼接处,用于起到缓冲减震和吸音作用的第二吸音棉(图中未标出)。采用上述方案,当噪音传递至该墙体时,通过该墙体上的第一吸音棉22和第二吸音棉(图中未标出)进行噪音吸收,同时,对于这种组装式墙体,第二吸音棉(图中未标出)还能起到减震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