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试样或小型装配式构件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是土木工程建设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通常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强度检测方法是:将拌制好的混凝土浇筑于模具中,待养护到规定龄期后脱模进行强度检测,标准混凝土试块的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此外还包括100mm×100mm×100mm和200mm×200mm×200mm。但是由于混凝土与模具内部黏连,脱模工作较为困难。有部分小型混凝土构件,例如边坡固定砖、透水砖、行道砖、雨水篦和各种砌块等小型装配式构件也存在脱模较为困难的问题,而且在大批量的脱模操作中,劳动强度较高。中国专利文献cn85201073u记载了一种简易人力砌块成型机,具有半自动脱模的结构,但是该设备的机械结构部分较为复杂,部分滑动构件容易受到混凝土的污染而导致失效,且设备生产和使用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脱模装置,能够方便地脱出混凝土模具中的小型混凝土构件,优选的方案中,能够降低脱模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脱模装置,它包括脱模支架,脱模支架的结构为:限位板上设有开口,开口的轮廓大于混凝土模具开口的轮廓,小于混凝土模具开口所在端面的外部轮廓;
在限位板的开口投影轮廓之外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板和限位提升柄,在限位板的开口投影轮廓之外的另一侧设有多个脱模支脚。
优选的方案中,在限位提升柄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提升的弯曲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用于提升脱模支架和混凝土模具的提升支架,提升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换向轮、第二换向轮和第三换向轮;
在提升支架便于人工操作的位置还设有可转动的卷轮,卷轮与脱模手柄或电机固定连接;
限位提升柄位于脱模支架的两侧,第一换向轮和第二换向轮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提升柄的位置对应,两根钢丝绳的端头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提升柄连接,其中一根钢丝绳绕过第一换向轮和第三换向轮后与卷轮连接,另一根钢丝绳绕过第二换向轮和第三换向轮后与卷轮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换向轮和第二换向轮设置在提升支架与限位提升柄对应位置的顶部,第三换向轮设置在提升支架顶部边缘的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卷轮设置在提升支架的一侧,卷轮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通过支座可转动的支承在提升支架上,转轴与脱模手柄或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提升支架的一侧还设有倾斜的上料推板,上料推板的上端靠近脱模支架,并与脱模支架的顶部平齐。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上料推板与提升支架的立柱铰接,以在脱模时,将混凝土模具推到脱模支架的顶部。
在提升支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脱模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靠,使用脱模非常方便,成功率高,对试件和小型装配式构件损坏程度较低,有效解决了混凝土脱模困难的难题。在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提升支架能够轻松的将脱模支架举升,再快速放落,利用重力脱模,大幅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脱模支架1,限位板101,限位提升柄102,限位板103,脱模支脚104,开口105,提升支架2,行走轮3,提升杆4,试样5,混凝土模具6,钢丝绳7,第一换向轮8,第二换向轮9,第三换向轮10,卷轮11,脱模手柄12,支座13,转轴14,上料推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混凝土脱模装置,它包括脱模支架1,脱模支架1的结构为:限位板101上设有开口105,开口的轮廓大于混凝土模具6开口105的轮廓,小于混凝土模具6开口所在端面的外部轮廓;
在限位板101的开口105投影轮廓之外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板101和限位提升柄102,在限位板101的开口105投影轮廓之外的另一侧设有四个脱模支脚104。
以试样用的脱模支架1为例,限位板101为正方形的钢框,开口105的内边长分别为100、150、200mm三种规格,脱模支脚104的高度相应为150、200、250mm三种规格。脱模支脚104、限位板101和限位提升柄102均与限位板101焊接连接。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板101和限位提升柄102均为外倾的结构,倾斜角度为20°~25°,限位板101的高度为30~60mm,限位提升柄102的高度为110-213mm。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在限位提升柄102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提升的弯曲结构。
本例中在使用时,混凝土模具6中的试样浇筑完成,初凝后,由人工将混凝土试件连同混凝土模具6翻转180度,倒置于脱模支架1的限位板101的顶部,混凝土模具6处于限位板101和限位提升柄102之间的范围内;提起限位提升柄102,提起距地面30~50mm放下,适当用力触及地面,多次重复以上动作;试件在惯性作用下从混凝土模具6中脱落,落至地面,脱模分离完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2、3中,还设有用于提升脱模支架1和混凝土模具6的提升支架2,提升支架2的顶部设有第一换向轮8、第二换向轮9和第三换向轮10;
在提升支架2便于人工操作的位置还设有可转动的卷轮11,卷轮11与脱模手柄12或电机固定连接;
限位提升柄102位于脱模支架1的两侧,第一换向轮8和第二换向轮9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提升柄102的位置对应,两根钢丝绳7的端头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提升柄102连接,在钢丝绳7的端头设有提升杆4,提升杆4位于限位提升柄102的弯曲的位置,以便于取下和安装。其中一根钢丝绳7绕过第一换向轮8和第三换向轮10后与卷轮11连接,另一根钢丝绳7绕过第二换向轮和第三换向轮10后与卷轮11连接。由此结构,转动脱模手柄12或电机驱动卷轮11转动,即可提升整个脱模支架1和混凝土模具6,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换向轮8和第二换向轮设置在提升支架2与限位提升柄102对应位置的顶部,第三换向轮10设置在提升支架2顶部边缘的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卷轮11设置在提升支架2的一侧,卷轮11与转轴14固定连接,转轴14通过支座13可转动的支承在提升支架2上,转轴14与脱模手柄12或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提升支架2的一侧还设有倾斜的上料推板15,上料推板15的上端靠近脱模支架1,并与脱模支架1的顶部平齐。由此结构,对于较重的混凝土模具6,则从上料推板15上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上料推板15与提升支架2的立柱铰接,以在脱模时,将混凝土模具6推到脱模支架1的顶部。由此结构,进一步降低上料劳动强度。
在提升支架2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3。由此结构,便于实现批量的混凝土模具6脱模。
使用时,将混凝土模具6沿着上料推板15推到脱模支架1顶部的位置,混凝土模具6的开口与脱模支架1的开口105对齐,转动脱模手柄12,或者启动电机驱动转轴14转动,钢丝绳7被卷绕在卷轮11上,钢丝绳7将脱模支架1和混凝土模具6举升到离地35~60mm的位置,松开脱模手柄12,或者断开电机的电源,脱模支架1和混凝土模具6落下,利用惯性实现脱模。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