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式吊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888发布日期:2020-06-23 21:0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式吊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可动平台的脚手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式吊笼。



背景技术:

在大跨度桁架空间结构,由于拱桁架的特殊结构形式,安装过程中存在大量高空作业,作业人员需要借助吊笼或脚手架到达相应的位置,从而对桁架进行施工。

其中,吊笼一般与吊车的吊臂连接,或者吊笼直接与桁架连接,吊笼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水平,以保证吊笼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连接方式一般采用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吊笼能够通过转动调整其位置。

然而,可转动的吊笼在受风吹动时,或者吊臂移动较快时,会在空中来回晃动,这对吊笼中的作业人员极为不安全,因此,可转动的吊笼还需再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减少可转动的吊笼的意外晃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尼式吊笼,包括有吊笼、阻尼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能够与目标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吊笼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吊笼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能够给所述吊笼施加阻尼。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所述阻尼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筒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器和第二固定件设置有两套,所述第一固定件也设置有两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抱箍,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抱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抱箍设置有两个,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第二抱箍转动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抱箍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抱箍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件实现吊笼与目标物的转动连接,实现吊笼基本的保持水平的功能,吊笼还通过阻尼器与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阻尼器能够给吊笼提供阻尼,使得吊笼可小幅度调整位置,而发生晃动时,晃动幅度会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吊笼保持水平,且不易晃动,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杆、调节套筒和阻尼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的局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销轴和吊笼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杆4、调节套筒7和阻尼器3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包括有吊笼1、第一固定件2、阻尼器3、连杆4、第二固定件5、销轴6和调节套筒7,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5用于与环境中的目标物进行固定,吊笼1与第一固定件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吊笼1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水平位置,阻尼器3的第一端(阻尼器3的下端为其第一端)与吊笼1转动连接,阻尼器3的第二端(阻尼器3的上端为其第二端)与第二固定件5转动连接,通过设置阻尼器3,使得吊笼1既可小幅度摆动以调整其位置,又使得吊笼1在受外力作用摆动时,摆动幅度会逐步缩小,最终趋于静止。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的距离是不定的,因此,设置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5转动连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阻尼器3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当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杆4来调整。

本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还设置有调节套筒7,调节套筒7的两端中空,且均设置有内螺纹,调节套筒7的两端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调节套筒7的两端分别与连杆4、阻尼器3螺纹连接,当旋转调节套筒7时,连杆4和阻尼器3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由此,既可实现阻尼器3与连杆4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使吊笼1进一步对吊笼1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

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阻尼式吊笼的局部视图,在实际运用中,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5的具体选择需要与目标物进行匹配,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式吊笼主要运用至管桁架的施工中,因此,第一固定件2选择为第一抱箍,第二固定件5选择为第二抱箍,在使用时,为使受力较为均衡,两个第二抱箍并排使用,连杆4置于两个第二抱箍之间,并通过销轴6与两个第二抱箍转动连接。第一抱箍与吊笼1的转动连接结构与此同理。

为使第一抱箍与管桁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第一抱箍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未展示),第一橡胶垫填充在第一抱箍与管桁架之间,可提高第一抱箍与管桁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第一橡胶垫还可减少第一抱箍与管桁架之间的磨损。与此同理,第二抱箍与管桁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未展示)。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5可以是设置在建筑构件上的带孔的耳板。

参照图3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3、销轴6和吊笼1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吊笼1更为平稳,阻尼器3和第二抱箍设置有两组,同理,第一抱箍也设置有两组。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