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429发布日期:2020-05-01 17:11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施工中,为了立模、拆模等施工作业方便或其它原因,在混凝土结构平台板上设了预留孔、施工洞孔等。预留孔、施工洞孔用于施工人员通行、材料运输等,通常孔径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因施工的方便,这些预留孔洞以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居多,边长大约0.70~1.0米,能够使施工人员以及材料、工具等通行。待作业完成,预留孔、施工洞孔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再对其进行封堵,使原来的混凝土结构楼层成为一体。

目前在楼层板上设置预留孔的时候,一般都选用现场的木板制作一次性的预留孔箱,在预留孔成型后再将箱体取出。每次都需要重复制作预留孔箱,施工效率比较低。而且做出来的预留孔箱一般是一个整体的方形结构,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对箱体壁造成积压,在预留孔成型后,取出箱体比较困难,同时预留孔箱的外壁比较光滑,在重力的作用下,预留孔箱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影响预留孔的成型,同时加大了预留孔箱的取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可重复使用,提高施工效率,预留孔成型后,很容易从混凝土楼层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包括具有空腔的框箱,所述框箱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均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所述框箱的外壁设有让位台阶,所述让位台阶位于上框体和下框体的连接处,所述让位台阶的台阶面朝下。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均为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结构。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体下端面的周面大于所述下框体上端面的周面,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回”形的让位台阶。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体的上端面设有活动盖板。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体的框箱内设有至少一根上框加强杆,所述上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框体的一组相对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加强杆数量为两根,两所述上框加强杆平行设置,所述上框加强杆的中部设有便于手持的波浪结构。

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框体的框内设有下框加强杆,所述下框加强杆呈“十”字状,所述下框加强杆的每一端分别与下框体的四面内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框体的底部设有与楼板的底模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

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螺丝,所述下框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连接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丝依次穿过连接板、底板后与楼板的底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的四周斜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均为5°-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需要设置预留孔的时候,将框箱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再在框箱四周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取出框箱即可完成预留孔的设置,框箱可以反复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上框体和下框体均采用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在预留孔成型后,框箱比较容易从混凝土楼层中取出,让位台阶的设计,使得混凝土在让位台阶处可以对框箱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框箱在预留孔的成型过程中出现下沉的情况,提高了预留孔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在混凝土楼层中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楼层预留孔模具,包括具有空腔的框箱,框箱包括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均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框箱的外壁设有让位台阶130,让位台阶130位于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的连接处,让位台阶130的台阶面朝下。

在需要设置预留孔的时候,将框箱放置在楼层板相应的位置,再在框箱四周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楼层700凝固后取出框箱即可完成预留孔的设置,框箱可以反复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均采用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在预留孔成型后,框箱比较容易从混凝土楼层700中取出,让位台阶130的设计,使得混凝土在让位台阶130处可以对框箱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框箱在预留孔的成型过程中出现下沉的情况,提高了预留孔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的,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均为上大下小的四棱台状结构。将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均设计为四棱台状结构,有利于施工方便,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形式的结构,如圆台等结构形式。

进一步的,上框体110下端面的周面大于下框体120上端面的周面,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回”形的让位台阶130。

下框体120的上端面比上框体110的下端面整体小一圈,使得二则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回”型的让位台阶130,让位台阶13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可以采用只需框箱的一组相对的外壁上设置一组让位台阶。设置“回”形的让位台阶130设置预留孔的时候,更好的对框箱进行定位,防止在放置框箱的时候出现倾斜偏置,造成预留孔倾斜的问题。

上框体110的上端面设有活动盖板200。在上框体110的上端面设置活动盖板200,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将活动盖板200盖在上框体110上,防止混凝土进入框箱的内腔,造成框箱的内腔污染。在需要对框箱内腔进行作业的时候,再将活动盖板200打开。

上框体110的框箱内设有至少一根上框加强杆300,上框加强杆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框体110的一组相对的内侧壁上。在对框箱四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层会对框箱产生挤压作用,如果挤压力过大的话,容易造成上框体110出现变形,影响预留孔的成型质量。通过在上框体110内设置上框加强杆300,提高上框体110抗压能力,减小变形的风险。同时在预留孔成型后,施工人员可以握住上框加强杆300,便于将框箱从混凝土层中取出作业。

优选的,上框加强杆300数量为两根,两上框加强杆300平行设置,上框加强杆300的中部设有便于手持的波浪结构310。框加强杆300数量为两根在提高上框体110的抗压作业的同时,在对框箱进行取出作业的时候,有利于双手各握住一根上框加强杆300,每一根上框加强杆300的中部设有便于手握的波浪结构310,便于实用人员更好的握紧上框加强杆300。

下框体120的框内设有下框加强杆400,下框加强杆400呈“十”字状,下框加强杆400的每一端分别与下框体120的四面内侧壁固定连接。

下框体120在混凝土楼层700的下部,承受着更大压力,通过设置“十”字状的下框加强杆400有利于更好的强化下框体120的抗压能力,避免下框体120出现变形,影响预留孔的成型质量。

下框体120的底部设有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将框箱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在一起,提高框箱的稳定性,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框箱出现位移的情况。混凝土凝土成型后,先松开固定机构与楼板的底模板500的连接,再将框箱取出。

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610和固定螺丝620,下框体120的底部设有底板121,连接板610与底板121固定连接,固定螺丝620依次穿过连接板610、底板121后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通过连接板610和固定螺丝620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将框箱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在一起,避免框箱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出现位移,改变预留孔的位置,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再取出固定螺丝620,松掉框箱与楼板的底模板500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将框箱取出。

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的四周斜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均为5°-25°,进一步优选为10°-15°。上框体110和下框体120的四周斜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不易过大,否则容易使得预留孔的上部开口大,而下部开口过小的情况,夹角优选5°-25°,使得预留孔的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相差不大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将框箱从预留孔中取出。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