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1187发布日期:2020-07-07 13:5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的房屋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房屋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建筑,由于受住户的职业、社交范围、兴趣爱好、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同,如空间布局、装修风格等;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住户的家庭人口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对户型的需求发生变化。另外,对于办公建筑,办公场所的大小和格局也会经常因公司规模和办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上述需求的变化,现有条件下,住户或租户只能被动地通过房屋重新装修、房屋改造、甚至房屋置换来完成,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实现房间格局的快速切换,以满足不同空间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包括立方体形状的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的建筑空间内安装有主墙体,所述主墙体可相对所述建筑主体进行水平移动、固定,所述主墙体的一侧铰接有次墙体,所述次墙体可贴合于所述主墙体侧面的容置槽内,可相对所述主墙体进行旋转、固定;所述次墙体是长度可伸缩的墙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墙体通过第一导轨和导轨滑块实现相对所述建筑主体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次墙体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实现相对所述主墙体的旋转。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墙体的容置槽处设有第一门洞,所述次墙体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次墙体开设的第二门洞与所述第一门洞相对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次墙体包括铰接于主墙体上的固定墙体和伸缩墙体,所述伸缩墙体可相对所述固定墙体进行平移、固定,实现所述次墙体的伸缩。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伸缩墙体上开设第三门洞,所述伸缩墙体未平移时使所述第三门洞与开设于所述固定墙体上的第二门洞相对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伸缩墙体通过第二导轨和导轨滑块实现相对所述固定墙体进行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墙体和次墙体通过所述导轨滑块上的固定件和/或插销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墙体和次墙体的底端均插置有垫块。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墙体和次墙体采用轻质隔墙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建筑主体合围而成的建筑空间安装有可水平移动的主墙体,主墙体的移动实现将建筑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主墙体上铰接有次墙体,次墙体相对主墙体旋转后,可实现将主墙体一侧的空间再次分为两个空间;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实现多种房间布局的快速切换,大大提高房屋建设的建筑效率,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来满足住户的需求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次墙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建筑主体、11-底面、12-顶面、13-左右墙体、14-前后墙体、15-第一导轨、20-主墙体、21-容置槽、211-上壁、212-下壁、22-第一门洞、30-次墙体、31-轴承、32-第二门洞、33-固定墙体、331-第二导轨、34-伸缩墙体、341-第三门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0、主墙体20、次墙体30,其中主墙体20和次墙体30使用轻质隔墙板,自重轻,方便移动。下文结合说明书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为方便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上、下、前、后、左、右为参考方向。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变的房屋墙体隔板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主体10,建筑主体10是由底面11、顶面12和设于底面11和顶面12的左右墙体13、前后墙体14围合成一个立方形建筑空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建筑主体10的建筑空间内设有可相对建筑主体10左右移动的主墙体20,主墙体20可将建筑主体10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主墙体20通过第一导轨15和导轨滑块实现相对于建筑主体10的移动。具体地,在建筑主体10的底面11和顶面12分别设有至少两条平行的、上下对齐的、垂直于主墙体20的第一导轨15,第一导轨15通过螺钉安装在预设于建筑主体10底面11和顶面12的槽口相对的导轨凹槽内,使导轨的端面与建筑主体10的底面11和顶面12相平齐;在主墙体20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15一一对应的导轨滑块,导轨滑块适配可滑动地插置于第一导轨15内,即将主墙体20安装于建筑主体10上。在主墙体20的下方缝隙内适配插入方形金属垫块,并配合楔形木制垫片,以承受部分主墙体20、次墙体30的自重荷载,以防止第一导轨和导轨滑块因承重过大而变形。

第一导轨15和导轨滑块采用市售常规产品,只要满足滑动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均可,本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的是t形导轨,也可采用普通的l形导轨、u形导轨或者t形导轨等。导轨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主墙体20不滑动的固定件,实现主墙体20滑动到某一位置后,对主墙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在主墙体20的顶面和/或底面上安装若干插销,同时在建筑主体10的底面11和/或顶面12上沿着主墙体10的移动轨迹上与插销对应的位置设置若干间距排布的插销孔,将插销插进插销孔里,实现对主墙体20的进一步固定。为了实现主墙体20将建筑主体10所分隔的两个空间的连通,在主墙体上设有第一门洞22,并采用现有技术安装有门。

明显地,第一导轨15也可设于前后墙体14上,同时导轨滑块安装于主墙体20的前后端面,同样实现主墙体20相对于建筑主体10的左右移动。以相同的原理,也可实现主墙体相对于建筑主体10的前后移动。

在主墙体20的一个侧面铰接有长度可调的次墙体30。在主墙体20的侧面开设用于容纳次墙体30的容置槽21,本具体实施例中,定义次墙体30安装于主墙体20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次墙体30的固定端安装有轴承31,轴承31建议选用承受较大轴向荷载和部分径向荷载并适合低速运动的轴承类型,本具体实施例选用滑动轴承,在容置槽21的上壁211和下壁212分别安装有与轴承31对应的轴承座,轴承31延伸出次墙体30固定端顶面和底面的端部插置于对应的轴承座内,实现次墙体相对于主墙体的转动。

在次墙体30的自由端设有向下的插销,在容置槽21的下壁212设有与插销匹配的插销孔,用于实现次墙体30置于容置槽后,配合插销在对墙体30进行固定;在次墙体30垂直于主墙体20时插销对应于建筑主体10底面11的位置设有插销孔,用于配合插销在次墙体30垂直于主墙体20时对次墙体30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中,次墙体30的原始状态为长度未伸长、贴合于所述主墙体20、置于所述容置槽21内,插销插置于容置槽21下壁212上的插销孔内。将建筑主体10分割为两个空间,如实现左侧作为办公室、右侧作为小会议室的功能。为了使次墙体30贴合于主墙体20的容置槽21内时,不会遮挡第一门洞22,在次墙体30上开设与第一门洞22相对应的第二门洞32,并采用现有技术安装有门。

实施例2

本具体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次墙体30旋转至垂直于主墙体20的状态,插销插入底面11上对应的插销孔,将其固定。然后将次墙体30伸长并固定,即可将房间分割成为三个空间,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次墙体30包括铰接于主墙体20上的固定墙体33和伸缩墙体34,固定墙体33的固定端铰接于主墙体20侧面,第二门洞32设于固定墙体33上,固定墙体33的自由端侧面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槽口相对的、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331,伸缩墙体34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安装有与第二导轨331一一对应的导轨滑块,导轨滑块适配可滑动地插置于第二导轨331内,即将伸缩墙体34可滑动地安装于固定墙体33的自由端,即实现次墙体30长度的伸缩。

第二导轨331和导轨滑块采用市售常规产品,第二导轨331和导轨滑块采用市售常规产品,只要满足滑动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均可,本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的是t形导轨,也可采用普通的l形导轨、u形导轨或者t形导轨等。导轨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伸缩墙体34不滑动的固定件,实现伸缩墙体34滑动到某一位置后,对伸缩墙体34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在伸缩墙体34的底面上装若干插销,同时在建筑主体10的底面11与所述插销对应的位置开设插销孔,将插销插进插销孔里,实现对伸缩墙体34的进一步固定。

所述伸缩墙体34上开设有第三门洞341,并采用现有技术安装有门。使伸缩墙体34未伸出状态下时,使第三门洞341与固定墙体33上的第二门洞32相对齐。

在次墙体30的固定墙体33和伸缩墙体34下方缝隙内适配插入方形金属垫块,并配合楔形木制垫片,以承受部分固定墙体33和伸缩墙体34的自重荷载,以防止轴承、轴承座、第二导轨和导轨滑块因承重过大而变形。

实施例3

本具体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主墙体20沿着第一导轨15移动至建筑主体10的建筑空间内的一侧,使其贴合于左墙体,并固定,即使整体建筑主体10的建筑空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整体空间时,可以实现会议室、报告厅等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