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429发布日期:2020-05-26 16: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夹板(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固定夹板(3),所述第一固定夹板(1)包括第一主夹板(10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主夹板(101)端部的第一副夹板(102),所述第一副夹板(102)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卡板(2),所述第二固定夹板(3)包括第二主夹板(30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主夹板(301)端部的第二副夹板(302),

所述固定卡板(2)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副夹板(302)的内侧,所述第二副夹板(302)的内侧固定有弹簧(4)的一端,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副夹板(10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主夹板(301)下表面设置有夹板支撑板(8),所述第二主夹板(301)与所述夹板支撑板(8)通过铰链(7)铰接,所述夹板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固定片(9),所述支撑板固定片(9)包括与所述夹板支撑板(8)端部固定连接的主固定片(901)和固定在所述主固定片(901)侧边的副固定片(902),

所述支撑板固定片(9)用于使所述夹板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夹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夹板(3)用于夹住建筑横梁和/或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夹板(302)为顶部开口的盒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副夹板(302)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支板(6),所述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板(6)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板(2)与所述第二副夹板(302)通过夹板固定螺栓(5)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夹板(3)均为“l”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夹板(101)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主夹板(301)的上表面均固定有橡胶垫(10),所述橡胶垫(10)用于与建筑结构直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固定螺栓(5)从下至上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副夹板(302)和所述固定支板(6)以及穿入所述固定卡板(2)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片(901)为弧形板,且所述主固定片(901)的凹陷处方向朝外,所述副固定片(902)为长方体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片(901)和所述副固定片(902)上均开设有用于螺栓插入的圆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物的临时抗震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夹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固定夹板,第一固定夹板包括第一主夹板和固定在第一主夹板端部的第一副夹板,第一副夹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卡板,第二固定夹板包括第二主夹板和固定在第二主夹板端部的第二副夹板,固定卡板用于插入第二副夹板的内侧,第二副夹板的内侧固定有弹簧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板支撑板可以对第一固定夹板和第二固定夹板的结合体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固定夹板随着横梁或纵梁一起掉落下来,提高了加固结构自身的稳定性,进一步起到了稳固横梁或纵梁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卿;淳庆;姜涛;张钰钦;李今保;马江杰;李虎卿;丁晓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