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9780发布日期:2020-04-28 21:3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特别适用于解决采用abs等封闭的塑料材质模具制作的泡沫混凝土试块脱模困难。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的特点。目前通用的模具为采用abs材质制作的,具有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但是采用这种模具做试验时,即使使用润滑剂在脱模时也是非常困难,造成无法脱模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在不需要改进模具的前提下,实现轻质泡沫混凝土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脱模。

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包括固定架、组装模具、固定夹具与起吊装置。

其中,固定架的架体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模具底板,模具底板上安装组装模具,组装模具为可开合盒体,用来用于连接abs模具及脱模后盛装abs模具内部的待脱模试块。组装模具顶部周向上安装有固定夹具;用于实现abs模具与组装模具间的固定。

架体顶部周向均设有滑轮,滑轮通过起吊装置连接模具底板。起吊装置包括滑模、钢丝线与吊环;所述滑膜套于架体外部;架体上每个滑轮缠绕有一根钢丝线,钢丝线上端绕过滑轮后固定于滑膜上;钢丝绳下端固定于模具底板上。由此滑膜的下移,即可通过钢丝线牵引模具底板及其上的组装模具与abs模具上移,当到达最高位置时,重力势能达到最大;此时,松开滑膜,使组装模具连同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同时自由落体,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当落到底端时,动能最大,撞击到底座,此时abs模具内的待脱模试块会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由abs模具内向组装模具内部运动,如此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至试块脱模,进入组装模具内。

上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安装有固定踏板,通过踩住固定踏板,实现脱模时架体的固定。同时滑膜的相对两侧安装有滑膜踏板,且滑膜踏板与前述固定踏板分别位于架体异侧,通过踩下滑膜踏板实现滑膜的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框架顶部滑轮用于在组装模具起吊和降落过程中减少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防护板用于防护模具自由降落及滑模上升时,即时停止运动,不至于惯性运动飞出框架结构,对钢丝线也起到保护作用

3、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框架底部橡胶垫起到保护组装模具,防止模具降落撞击时发生损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及保护人员安全。

4、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框架底部固定踏板可以保证该套脱模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转动和失稳。

5、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组装模具内部底部设有缓冲胶垫,可以有效防止试块的损坏。

6、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导向降落环可以保证组装模具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7、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组装模具的四个侧壁可以通过螺栓和折页进行开合,当试块进入其中可以通过打开组装模具,轻松取出。

8、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组装模具上的固定片与定位片通过螺栓可以将abs模具和组装模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保证安全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中模具主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中固定夹具示意图;

图5为固定夹具中的定位板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架2-组装模具3-固定夹具

4-起吊装置5-固定踏板6-滑膜踏板

101-架体102-底座103-橡胶垫

104-滑轮201-模具主体202-模具底板

203-导向降落环301-固定片302-定位片

303-拼接缝401-滑模402钢丝线

403-吊环401a-上层板401b-下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包括固定架1、组装模具2、固定夹具3与起吊装置4,如图1、图2所示。

所述固定架1包括架体101、底座102、橡胶垫103与滑轮104,如图2所示。其中,架体101是由8根钢杆组成的底面与顶面为正方形的正长方体框架结构。架体101周向四根钢杆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102上,底座102为正方形板状结构,面积大于架体101底面,且相对的一组侧边中部安装有固定踏板5,通过脚踩住两侧固定踏板5实现整个装置的固定。底座102上表面铺设橡胶垫103,保证架体101底面在底座102上表面的投影位于橡胶垫103上。

构成上述架体101顶面的四根钢杆中部均安装有滑轮104,同时四根钢杆上,位于滑轮104两侧套接滑轮限制圈,由滑轮限制圈限制各个钢杆上的滑轮104沿所在钢杆轴向的移动。

所述组装模具2包括模具主体201、模具底板202与导向降落环203,如图3所示。其中,模具主体201用于连接abs模具及脱模后盛装abs模具内部的待脱模试块,为由主体底板201a与周向四个侧板201b构成的长方形盒体;主体底板201a上表面铺设有缓冲胶垫;四个侧板201b分别与主体底板201a周向四条侧边间通过折页连接;同时相邻侧板201b间通过螺栓固定,此时模具主体201为四面壁合状态。当拆下螺栓后,四个侧面即可打开,形成一整体平面,此时模具主体201处于打开状态。上述模具主体202置于模具底板202,主体底板201a焊接固定于模具底板202上表面,也可将主体底板201a与模具底板202间设计为比焊接更加牢固的一体结构。上模具底板202为正方形,面积稍大于主体底板201a,并与架体101内部横截面匹配,置于固定架1底座102的橡胶垫103上,可在架体101内部上下移动。上述模具底板202四角设有导向降落环203,分别套于架体101周向四根钢杆底端,用于模具底板202沿架体101运动的导向。

所述固定夹具3用于实现模具主体201与其内部abs模具间的固定与分离,包括固定片301与定位片302。其中,固定片301水平设置,固定安装于模具主体201四个侧板顶部;每个固定片上开有螺孔用于连接定位片302。定位片302一侧边作为定位边,定位边上按照abs模具侧壁肋柱间隔设计有多个拼接缝303,用于配合插接abs模具侧面的肋柱。定位片302上开有螺孔用连接固定片301。由此,当进行abs模具固定时,将abs模具倒置,使abs模具顶部周向折边与模具主体201周向上的固定片301贴合,并将定位片302上的拼接封与abs模具侧壁肋柱插接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片302与固定片301上的螺孔后,由螺母拧紧固定,实现abs模具与模具主体201间的固定。

所述起吊装置4用于实现组装模具2与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脱模模具的吊起,包括滑模401、钢丝线402与吊环403,如图1所示。所述滑膜301由周向四个钢制侧壁组成的正方形框架结构,与架体101周向配合套于架体101外侧,可上下运动。滑模401的四个侧壁上设计有一体结构的上下双层板;其中,上层板401a上表面中部安装有吊环403。相对的一组下层板401b中部安装有滑膜踏板6,且滑膜踏板6与前述固定踏板5分别位于架体101异侧。

钢丝线402用于牵引滑膜401,每个滑轮104上缠绕有一根钢丝线402,钢丝线402垂直于架体101底面设置,上端绕过滑轮104后固定于上层板401a的吊环403上。由此通过滑膜401的向下运动,由钢丝线402牵引组装模具2上升。上述上层板401a与下层板401b横向长度相等,均等于架体101中相邻纵向钢杆间距;同时,在架体101的相邻两根纵向钢杆内侧上部焊接有防护杆405,由此当滑膜401向上运动时,会与防护杆405接触,由防护杆405限制滑膜401向上的运动,使滑膜401不会脱出架体101,且可以保护钢丝线401,使其不被拉断。

本实用新型试验室泡沫混凝土脱模装置脱模时,需要先选择一块平整场地,放置于地面,将打开状态的模具主体201的底板201a及侧板201b内壁涂上润滑剂后,合上四个侧板201b并使用螺栓将四个侧板201b之间固定牢紧,将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脱模模具放入模具主体201内,并倒扣于模具主体201上,进一步通过固定夹具204固定,使abs模具与模具主体201间形成统一整体。

随后两个人,每人通过一只脚踩住两侧的固定踏板5,保证装置整体在脱模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只脚同时踩压两侧的滑模踏板304,使其沿着架体101下落,此时力会通过滑轮104传递给模具主体201,模具主体201便会上升一定高度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当滑膜踏板6踩到最低处时,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随模具主体201上升至最高,重力势能达到最大;此时,两人同时松开滑膜踏板6,使模具主体201连同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同时自由落体,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当落到底端时,动能最大,撞击到橡胶垫103,此时abs模具内的待脱模试块会由于惯性继续运动,由abs模具内向模具主体201内运动,如此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到在模具主体201连同abs模具及其内的待脱模试块撞击到橡胶垫103后,听到待脱模试块撞击到缓冲胶垫的声音时,即可停止。

上述脱模过程中,一个待脱模试块需要约2-3次便可成功脱出,试块脱出后,松开螺栓,取下定位片302,打开模具主体201,便可将完整试块取出,脱模成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