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1215发布日期:2020-06-09 18:53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倒置式屋面又称倒置式保温屋面,是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其构造层次(自上而下)为保温层、防水层、结构层。

目前,坡屋面的防水通常采用在坡屋面铺设防水卷材达到,卷材铺完之后,需要将其搭接边用密封膏封严,以防止搭接边渗水影响整体防水性能。

上述卷材搭接边的密封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屋面与屋面凸出结构(例如:女儿墙)相交位置处的防水卷材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相对易损伤和易脱落,损伤或脱落后返工费时且浪费材料,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其可以减小防水卷材脱落的概率,从而减少返工,减少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包括倒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上的凸出结构,所述倒置式屋面自下而上的构造层次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混凝土结构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一、防水层、附加防水层、隔热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二和混凝土板保护层,所述凸出结构于靠近倒置式屋面边沿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混凝土结构层与凸出结构的交界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杆,所述多个安装杆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于安装槽侧壁的安装板,所述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的边沿延伸进入安装槽内且被夹持于安装板和安装槽的侧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凸出结构与屋面相交位置处的防水卷材的边沿卡接在安装板与安装槽之间,减小其脱落的概率,从而减少返工,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出结构的下部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一的相交位置设置为圆弧状,使之形成圆弧过渡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屋面与凸出结构之间的过渡更平缓,减少防水卷材卡接在安装槽与安装板之间时,其与屋面和墙面之间的空隙,优化其防水效果和加强其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二上铺设有多个混凝土板,多个所述混凝土板之间形成有用密封膏密封的分隔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缝可以为混凝土板热胀冷缩提供伸缩的空间,通过密封膏将分隔缝填充使得保护层的上表面平整,减小屋面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缝内竖直穿设有排汽管,所述排汽管一端伸入隔热层内,并在其伸入隔热层内的一端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排汽管的另一端穿出混凝土半保护层向外延伸,所述隔热层内部有蜂窝状的物理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渗透至隔热层的水产生的水汽通过排汽管从屋面内排出,减少因水汽在屋面结构层之间膨胀而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汽管伸出混凝土保护层的一端向下弯折且使所述排汽管伸出混凝土板保护层的一端弯折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汽管深处混凝土保护层的一端向下弯折可以防止外部的水通过排汽管进入屋面各结构层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汽管的出气口内固定连接有朝外排汽的单向排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连接于排汽管出气口的单向排气阀减少外界的水汽通过排汽管进入屋面个结构层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倒置式屋面开设有侧排雨水口,所述侧排雨水口倾斜朝下,所述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部分延伸至侧排雨水口内,并粘接在侧排雨水口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至侧排雨水口内壁的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防止雨水通过侧排雨水口渗透进入屋面的个结构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呈t状的排水管,t状的所述排水管的竖直段插接于侧排雨水口内且横置段抵接于混凝土保护层的上层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可以将延伸至侧排雨水口内的防水卷材夹持在排水管的外壁和侧排雨水口的内壁之间,减少其脱落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凸起结构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延伸进入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安装板,通过安装板配合安装槽的侧壁对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夹持,以减小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在后续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脱落的概率,从而减少因防水层和附加防水层脱落需要进行的返工,省时省力,节省材料;

2.在隔热层内设置有排汽管,排汽管的一端延伸出倒置式屋面,通过倒置式屋面将隔热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二和混凝土保护层内的水汽排出,以减少水汽对屋面各个结构层面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主要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各个层面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安装槽内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汽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排汽管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侧排雨水口和倒置式屋面各个层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侧排雨水口内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于侧排雨水口的结构。

图中:1、倒置式屋面;11、混凝土结构层;12、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3、防水层;131、防水层上翻边;14、附加防水层;15、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6、隔热层;17、混凝土板保护层;171、混凝土板;172、分隔缝;2、凸出结构;21、安装槽;22、安装杆;23、安装板;24、圆弧过渡面;3、排汽管;31、气孔;32、单向排气阀;4、侧排雨水口;41、排水口防水层;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混凝土板保护层倒置式的屋面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倒置式屋面1和凸出结构2,凸出结构2为建筑结构中的女儿墙、矮墙中的一种或多种;倒置式屋面1的构造层次(自下而上)包括混凝土结构层11、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防水层13、附加防水层14、隔热层16、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和混凝土板保护层17,上述各层依次铺设,且相互粘接构成整体。突出结构2固定于混凝土结构层11的上部。

参照图3,凸出结构2的下部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沿混凝土结构层11与凸出结构2的交界线水平延伸,并且安装槽21的高度不低于100mm;在安装槽2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宽度延伸的安装杆22,安装杆22与混凝土结构层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00mm,多个安装杆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沿安装槽21的长度方向排布。

在将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铺设于混凝土结构层11的上表面之前,需对混凝土结构层11的施工表面进行清理,将其表面的污垢和泥土等清理掉,避免影响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和混凝土结构层11之间的粘接强度。

参照图3,将混凝土结构层11的表面清理完毕后,在混凝土结构层11的表面使用水泥砂浆铺设一层厚度在10~20mm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并将其表面抹平。在凸出结构2的墙根处使用水泥砂浆填充,使其与混凝土结构层11之间形成平滑的圆弧过渡面24,圆弧过渡面24的圆弧中心位于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与凸出结构2形成的夹角内,使得圆弧过渡面24、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和安装槽21的壁面平滑过渡。

参照图2和图3,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完全凝固后在其表面铺设防水卷材,使之形成防水层13并且其总厚度不得低于1.5mm。防水卷材沿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圆弧过渡面24和凸出结构2的施工表面延伸至安装槽21内形成防水层上翻边131。通过圆弧过渡面24以减少防水层13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一12之间的空隙,从而增加其防水性能。

在多个安装杆2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使得防水层上翻边131被夹持在安装板23和凸出结构2的墙面之间,安装板23沿安装槽2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减少防水层上翻边131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脱落,从而减少返工造成材料的浪费。

在防水层13的上表面涂抹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为建筑防水用涂料,例如hcw-01涂料)使之形成附加防水层14,并且附加防水层14的涂膜总厚度不低于1.5mm,最后一次涂膜厚度不得低于1mm。在附加防水层14凝固后,需进行24h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参照图2,在防水层13和附加防水层14的闭水试验合格后,在附加防水层14的上表面采用粘贴法铺设隔热材料使之形成隔热层16,并且隔热层16的厚度不得低于25mm,胶粘剂的厚度不低于5mm;隔热材料采用内部具有蜂窝状物理结构的xps板。

隔热材料的铺贴顺序应从周边开始,然后向两侧及中心铺设或按其排水方向铺设,横向接缝应错缝;在板上未铺设压盖保护层时,应压重物,以免被风刮跑;保温板应使用专用工具裁切,裁切边要求垂直、平整,拼缝处应严密;如遇有排水坡度或角部有找坡时,板应切成歇口;施工时不得在其上部放置易燃及溶剂性化学物品,不得在上面加工电气焊活。选用隔热材料时应采用透气性好的憎水材料制成的保温板,例如30mm规格的xps挤塑板。

在隔热层16施工完成后,在隔热层16的上表面使用水泥砂浆铺设形成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的厚度不得低于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还可沿凸出结构2的壁面向上延伸,其封堵安装槽21。

参照图1和图2,多个混凝土板171铺设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上形成混凝土板保护层17,混凝土板171采用钢筋网和细石混凝土凝结而成。在进行铺设时,混凝土板171表面需要抹平压光,在多个混凝土板171之间设有分隔缝172并且其纵横间距不得大于6m,分隔缝172的宽度为10~20mm,分隔缝172需用密封膏填充。

由于倒置式屋面结构中,隔热层16在防水层13和附加防水层14的上方,并且隔热层16使用的材料为憎水材料,使得水可以渗透到隔热层16,为减小渗透的水在挥发过程中对屋面结构的影响,需要设置多个排汽管3用于将水汽排出。

参照图3和图4,排汽管3的一端穿过混凝土板保护层17和水泥砂浆找平层二15,并使其部分伸入隔热层16内,排汽管3伸入隔热层16的一端开设有多个气孔31;排汽管3的另一端穿出混凝土板保护层17;通过排汽管3将隔热层16内的水汽排出。

为了防止外界的雨水通过排汽管3进入倒置式屋面1的各结构层内,将排汽管3伸出混凝土板保护层17的一端向下弯折,使排汽管3的出气口朝向混凝土板保护层17。

为了防止外界的水汽通过排汽管3进入倒置式屋面1的各结构层内,在排汽管3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单向排气阀32,通过单向排气阀32阻挡住外界的水汽。

参照图5和图7,为了将倒置式屋面1上留存的水排出,在倒置式屋面1开设有侧排雨水口4用于将屋面的雨水排出,防水层13和附加防水层14延伸至侧排雨水口4的内壁,使其形成贴附于侧排雨水口4内壁的排水口防水层41(标示于图3),以减少排水时渗透至倒置式屋面1内部的水。

参照图6和图7,为了防止防水层13和附加防水层14在雨水的冲刷下脱落而影响其防水效果,在侧排雨水口4内插接有呈t状的排水管5,t状的排水管5的横置部嵌设在混凝土板保护层17内,其竖直部插接在侧排雨水口4内。排水管5与侧排雨水口4之前使用密封膏粘接并且排水管5的输入端嵌设在混凝土板保护层17内,使得排水管5的输入端与倒置式屋面1的屋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使得排水管5的输入端所在平面低于倒置式屋面1的屋面。通过排水管5将雨水阻挡住,防止其侵蚀侧排雨水口4处的防水层13和附加防水层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