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5657发布日期:2020-04-28 22:05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特别涉及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室内装修中,需要利用墙体将房屋隔开,形成多个居室,但是现有技术中,墙体大都是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噪音的声波在传播时,会透过墙体,从而使得居室内产生噪音,影响人们生活或工作。

目前,公告号为cn2082804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体,包括两层第一夹板,两层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卡接配合的龙骨,龙骨与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隔音材料,隔音材料包括连接在第一夹板上的隔音毡。这种隔音墙体中的隔音毡能够阻挡穿过的第一夹板的声音,使得大部分声音被阻挡,从而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噪音是依靠声波进行传播的,而隔音毡虽然能够吸收一定量的声波,但是其与第一夹板仍旧给予声波提供了传播载体,因此只能在较小程度上做到隔音,实际隔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具有能够对声波进行阻隔,提高墙体隔音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嵌有夹层内墙,所述夹层内墙包括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平行于墙体的墙面,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具有间隙,两者相对面的边沿处之间胶接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的间隙抽真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噪音传播至墙体上时,噪音的声波透过墙体并抵达至夹层内墙上,由于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的间隙处于真空状态,声波失去传播的载体,因此夹层内墙能够对噪音进行阻隔,提高了墙体隔音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的抗变形和抗碎裂能力,当夹层内墙被嵌入墙体中时,夹层内墙会受到墙体的挤压力,此时支撑柱能够协助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承受来自于墙体的挤压力,以此提高了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的抗变形和抗碎裂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包裹有隔音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棉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降低了声波传播到支撑柱上的量,以此减少了声波以支撑柱为载体而透过夹层内墙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锚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层内墙埋设在墙体内后,锚固柱插入墙体中,锚固柱使得夹层内墙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墙体内,提高了夹层内墙与墙体之间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胶接有隔音毛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毛毡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从而降低了传播至夹层内墙的噪音量,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的边沿处包裹有密封胶带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带层能够对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的边沿处进行密封,降低了墙体中的水分透过密封橡胶圈而进入夹层内墙的可能性,同时密封胶带层能够对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的真空空隙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带层外固定套设有密封钢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钢壳能够对密封胶带层进行保护,降低了密封胶带层受墙体的挤压而破损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贴合有与密封钢壳齐平的整平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平板能够使夹层内墙的表面与密封钢壳保持齐平,提高了夹层内墙的平整性以及整体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的真空状态的间隙能够对噪音进行阻隔,提高了墙体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墙体与夹层内墙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体现前层玻璃和后层玻璃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示图;

图3是用于体现夹层内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层内墙;11、前层玻璃;12、后层玻璃;13、密封橡胶圈;14、支撑柱;15、隔音棉;2、墙体;3、密封胶带层;4、密封钢壳;5、隔音毛毡;6、整平板;7、锚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真空隔断式隔音墙,参照图1,包括墙体2,在墙体2内嵌有夹层内墙1,在进行墙体2与夹层内墙1的构造时,配合使用有墙体2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底板和四块侧板,四块侧板首位依次连接,呈矩形状围设在底板上。工作人员首先朝向成型模具中倾倒部分混凝土,使得平稳后的混凝土的高度不大于侧板高度的一半,接着将夹层内墙1放入平稳状态下的混凝土内,使得夹层内墙1陷入混凝土内。等到夹层内墙1稳定在混凝土内后,再次朝向成型模具内倒入混凝土,该混凝土与之前的混凝土互相粘合,形成墙体2。

参照图2,夹层内墙1包括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平行于墙体2的墙面,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之间具有间隙,两者相对面的边沿处之间胶接有密封橡胶圈13,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之间的间隙抽真空。在墙体2使用过程中,当噪音传播至墙体2时,噪音的声波会透过墙体2并传播到夹层内墙1上,此时夹层内墙1中的真空间隙隔绝了声波的传播路径,从而达到了阻隔声波的效果。

参照图2,为了提高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的抗挤压强度,在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14。支撑柱14能够协助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支撑来自于墙体2的挤压力,从而降低了前层玻璃11或后层玻璃12产生破碎或弯折的可能性。同时为了降低声波以支撑柱14为介质而穿过墙体2,在支撑柱14的外侧包裹有隔音棉15,隔音棉15能够对噪音的声波进行吸收,以此降低了声波传播的量。

参照图2,在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的边沿处包裹有密封胶带层3(参照图3),密封胶带层3能够对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的边沿处进行密封,从而降低了真空泄漏的可能性,同时密封胶带层3能够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分渗入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之间的可能性。

参照图3,在密封胶带层3外固定套设有密封钢壳4,密封钢壳4提高了前层玻璃11(参照图2)和后层玻璃12(参照图2)边沿处的强度,起到了对密封胶带层3进行保护的作用,降低了密封胶带层3受墙体2(参照图1)挤压而损坏的可能性。

参照图2,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胶接有隔音毛毡5,同时在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贴合有与密封钢壳4齐平的整平板6。隔音毛毡5能够对噪音进行初步吸收,降低了传播到支撑柱14上的声波的量。同时整平板6使得夹层内墙1的表面与密封钢壳4(参照图3)齐平,提高了夹层内墙1的整体性。

参照图2,在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相背离的外侧面分别固定连接连接有若干锚固柱7,锚固柱7穿过隔音毛毡5和整平板6并锚固在墙体2内。锚固柱7提高了夹层内墙1嵌设在墙体2内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夹层内墙1与墙体2之间的整体性。

具体实施过程:墙体2在使用过程中,当噪音传播到墙体2上时,噪音的声波透过墙体2后抵达至夹层内墙1上,前层玻璃11和后层玻璃12之间的间隙为真空,声波经过夹层内墙1时,失去了传播载体,以此提高了墙体2的隔音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