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隔墙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0102发布日期:2020-07-29 01:2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隔墙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轻质隔墙条板。



背景技术:

轻质隔墙条板,是一种新型隔墙材料应用与现今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产品,该产品具有轻质、环保、隔音、防震等优点,是国家政府主推装配式建筑制定产品,轻质隔墙条板广泛用于装配式房屋建造作为非剪力墙,房间改造作为隔断结构等,应用范围极广。

轻质隔墙条板的安装过程通常为首先将轻质隔墙条板抬高,在与地面形成的地缝中塞入起支撑加固作用的固定楔,再向地缝中填充专业砂浆,待砂浆凝固后取出固定楔,再对墙面进行修补。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起支撑加固作用的固定楔为木楔,由于墙体底部为直角,该直角部分与木楔的斜面刚性接触,当木楔取出时往往会对墙体底部的直角部分造成破损,需要二次人工修补,既延长了施工时间又白白消耗了人工。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轻质隔墙条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轻质隔墙条板安装完成后轻质隔墙条板底部的支撑固件取出会对墙体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轻质隔墙条板包括:墙体;设置在所述墙体内的若干个隔音腔,所述隔音腔为预制所述轻质隔墙条板时设置的通孔;设置在所述墙体的底端的斜面;所述斜面从所述墙体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墙体的侧面;所述斜面用于与设置在所述轻质隔墙条板底部的固定楔接触。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斜面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斜面对称设置在所述墙体的底端。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两个所述斜面之间为所述底面,且所述底面为水平面。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斜面与所述底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过渡段,所述圆角过渡段用于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所述墙体受损。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斜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墙体厚度均匀,且所述底面位于所述墙体底端的正中间。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隔音腔按照预定的间隔沿着所述墙体的长边方向排布。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轻质隔墙条板,其中,所述隔音腔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底面的宽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轻质隔墙条板,通过在墙体的底端设置斜面,相对于传统的将墙体的底端设置成直角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的底端与固定楔的接触面的接触形式并不是线面接触,而是面面接触,不但更加有效地对墙体进行支撑,且有效避免因线面接触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对墙体的底端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轻质隔墙条板装配完成后的透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质隔墙条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点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完成后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流程图。

图6是传统轻质隔墙条板安装完成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现有的轻质隔墙条板装配过程中,由于轻质隔墙条板底部的固定楔(即支撑固件)需要取出,而轻质隔墙条板墙体底部设置为直角、固定楔接触面带有一定倾斜角度,使得墙体底部直角位置与固定楔呈线面接触,应力集中,十分容易导致墙体破损,需要人为二次修补;若能使轻质隔墙条板与固定楔接触面相互配合,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质隔墙条板,如图1所示,包括:墙体100;设置在所述墙体内的若干个隔音腔500,所述隔音腔500为预制所述轻质隔墙条板时设置的通孔;设置在所述墙体100的底端的斜面110;所述斜面110从墙体100的底面120延伸至所述墙体100的侧面,所述斜面110用于与设置在所述轻质隔墙条板底部的固定楔200接触。

本实施例的轻质隔墙条板,通过在墙体100的底端设置斜面100,相对于传统的将墙体100的底端设置成直角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墙体100的底端与固定楔200的接触面210的接触形式并不是线面接触(如图6中所示,图6为传统的轻质隔墙条板,因图6中的墙体100的底端为直角,因此墙体100的底端与固定楔200的接触面210的接触形式为线面接触),因本实用新型的墙体100的底端设置为斜面110,因此斜面110与固定楔200的接触形式为面面接触(如图4所示),不但更加有效地对墙体100进行支撑,且有效避免因线面接触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对墙体100的底端造成的损伤。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斜面1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斜面110对称设置在所述墙体100的底端,两个所述斜面110之间为底面120,且所述底面120为水平面;这2个斜面110下方均设置有固定楔20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墙体100厚度均匀,且所述底面120位于所述墙体100的底端的正中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墙体100的底端的两个斜面110完全一致,因此在使用固定楔200来与斜面110接触以实现对所述墙体100进行固定时,两边使用的固定楔200形状完全一致,并且更加有利于实现墙体100的平稳。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楔200的具有一个与所述斜面110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接触面,因此,当所述斜面110与所述固定楔200的接触面接触时可以完全匹配,接触面增大,以便更好地对所述墙体100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墙体100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斜面110,两个斜面110下方又同时设置有固定楔200,从而保证该墙体100的左右两侧都被固定楔200支撑与固定,有利于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两个固定楔200在对墙体100的固定形式是采用加塞安装的方式(即按照斜面110的倾斜角的方向慢慢将所述固定楔200塞进斜面110的下方),而两个斜面110又是对称的,因此加塞固定楔200时,施加在固定楔200上的力都是向墙体100中间的,因此有利于避免装配过程中墙体100发生偏移。

优选地,参照图3所示,所述斜面110与所述底面120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过渡段130,通过设置该圆角过渡段130,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所述固定楔200加塞至所述斜面110的下方,并且由于加塞所述固定楔200时,需要对所述固定楔200施加外力,而固定楔200就会和斜面110与底面120的相交处发生碰撞与挤压,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斜面110与底面120的相交处设置为圆角过渡段130,可以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所述墙体100底部的斜面110与底面120的相交处受损。

优选地,所述斜面110与所述底面120之间的夹角为10°;所述斜面110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设定为10mm,该尺寸有利于提高轻质隔墙条板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可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调节具体高度。对应地,本实施例中固定楔200上与斜面110的接触面的倾斜角也为10°,以使所述固定楔200与斜面110相匹配。

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墙体100内还设置有若干个隔音腔500,该隔音腔500为预制所述轻质隔墙条板时设置的通孔,也就是在预制本实施例中的轻质隔墙条板时预留出若干个通孔,以形成所述隔音腔500。优选地,所述隔音腔500按照预定的间隔沿着所述墙体100的长边方向排布。通过在所述墙体100内合理布置所述隔音腔500,不但减少了所述墙体100的重量,而且还达到较佳的隔音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隔音腔500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底面120的宽度尺寸。由于底面200位于两个斜面110之间,且两个斜面110的下方需要设置有固定楔200,如果隔音腔500的孔径大于所述底面120的宽度尺寸,那固定楔200就可能会与隔音腔500的边缘接触,而固定楔200在加塞时需要受力,因此就容易损坏隔音腔500的边缘,因此本实施例将所述隔音腔500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底面120的宽度尺寸,即便在往所述斜面110加塞所述固定楔200时,可以保护隔音腔500。

本实施例的轻质隔墙条板的安装流程如下,如图5所示,

具体操作时,如图5-a,先将预制好的轻质隔墙条板放置在要进行装配的指定位置,然后将墙体100抬高,由于本实施例将墙体100底部的斜面110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墙体100底部的两侧,因此在安装时需要两个固定楔200,且分别用于与一个斜面110接触。具体地,先将固定楔200放置在地面300上,其下平面220与地面300水平贴合,控制墙体100两侧的固定楔200沿箭头方向垫入(加塞至)墙体100底部(具体可通过向固定楔200施加外力),使固定楔200的接触面210与墙体100底端的斜面110贴合,本实施例中斜面110的倾斜角度优选地设置为10°,对应地,所述固定楔200的接触面210的倾斜角度也为10°。优选地,固定楔200的材质可以选择为胶质、硬塑、钢材、铝材、合金中的一种,使用这些材料可以更长久的保证固定楔的支撑效果;当所述接触面210与所述斜面110进行贴合时,此时墙体100的斜面110与固定楔200的接触面的接触方式为面面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墙体100能在不挤压固定楔200产生相对滑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承受固定楔200所受到的应力,保证墙体100的支撑与固定的稳定性。继续控制固定楔200使其到达图5-b所示的位置,该位置即为固定楔200在装配中的最终位置。

如图5-c所示,当固定楔200放置到指定位置后,对墙体100底部的空隙(即无固定楔200的区域)填充砂浆400,砂浆填充完毕后等待其凝固,即可完成对所述轻质隔墙条板的安装与固定。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楔200无需取出,该轻质隔墙条板可以实现永久固定。避免了传统的轻质隔墙条板固定后需要取出固定楔200,对墙体100造成的伤害,也预防固定楔200取出后墙体100可能因为砂浆400未完全凝固,导致墙体100因自重引起松动、下沉,使顶部的顶缝扩大,竖缝产生裂隙等隐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墙体100的底部设置成斜面110,与固定楔200接触面210配合,将传统的轻质隔墙条板与固定楔200的线面接触转化为面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提高了轻质隔墙条板的支撑与固定的稳定性,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楔200无需取出,避免了取出固定楔200时可能对墙体100造成的伤害,也预防固定楔200取出后墙体100可能因为砂浆400未完全凝固,导致墙体100因自重引起松动、下沉,使顶部的顶缝扩大,竖缝产生裂隙等隐患。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