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8558发布日期:2020-04-10 17: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支撑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方式,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刚度,通常利用钢板与混凝土想结合形成钢板混凝土,钢板混凝土通常是将钢板构建进行焊接,包裹于混凝土之外,拉应力较大。

然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仅将钢板包裹于混凝土之外,而当混凝土结构厚度较大时,钢板相对混凝土结构整体用量较少,钢板对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提升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其优势在于,结构稳定性强。

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包括埋设于地面以下的支撑座、穿设于支撑座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筋、套设于钢筋上的钢板组件和由混凝土浇筑于支撑座上的支撑柱,所述钢板组件与所述钢筋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柱内,所述钢板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支撑柱两侧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埋设于地面以下,增大了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对支撑柱进行支撑,提高了混凝土支撑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设置,对支撑柱内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内部的刚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相互插接,也保证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组件还包括焊接于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顶部的第四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加强板的设置,第四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焊接,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第四加强板安装于支撑柱内,提高了支撑柱的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组件还包括焊接于第一加强板于第二加强板底部的第五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五加强板的设置,第五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焊接,一方面与第四加强板共同对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起到提高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五加强板安装于支撑柱内,提高了支撑柱的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加强板及所述第五加强板上开设有供混凝土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的开设,在浇筑支撑柱时,先将下半部分浇筑完成,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埋设于支撑柱内,再继续浇筑,未凝固的混凝土通过通孔填满到第四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了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同理,能够填满第五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之间的空隙,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第三加强板相对的一侧的上部与下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五加强板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槽的开设,安装槽的侧壁与第四加强板及第五加强板相抵接限位,从而使得第四加强板及第五加强板与第三安装板紧密贴合,提高了第四加强板、第五加强板与第三安装板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于他们的连接处安装有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垫块的设置,垫块的顶部及底部均与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相抵接,从而提高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结构强度,保证了钢板组件提高支撑柱的结构强度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加强板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槽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槽相互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的相互插接,第一插接槽的侧壁对第二加强板进行抵接限位,第二插接槽的侧壁对第一加强板进行抵接限位,从而提高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的两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第三加强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槽的开设,第三加强板安装于支撑槽内,第三加强板的底部与支撑槽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对第三加强板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三加强板安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支撑座埋设于地面以下,增大了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对支撑柱进行支撑,提高了混凝土支撑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设置,对支撑柱内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内部的刚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柱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相互插接,也保证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四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支撑座;11、支撑槽;2、钢筋;3、钢板组件;31、第一加强板;32、第二加强板;33、第一插接槽;34、第二插接槽;35、第四加强板;36、第五加强板;37、通孔;4、支撑柱;5、第三加强板;51、安装槽;6、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支撑柱加固结构,包括埋设于地面以下的支撑座1、穿设于支撑座1上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钢筋2、套设于钢筋2上的钢板组件3和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支撑柱4,支撑柱4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支撑座1整体成矩形,钢筋2穿设于支撑座1的中部,且支撑板的长度与宽度大于支撑柱4横向截面的长度及宽度。支撑座1的于钢筋2的外侧开设有支撑槽11(参照附图5),支撑槽11内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与钢筋2平行设置的第三加强板5,第三加强板5的侧壁与支撑槽11的内壁相抵接。

参照图1与图2,钢板组件3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均呈矩形且长度、宽度、厚度均一致,第一加强板31朝向第二加强板3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33,第二加强板32朝向第一加强板3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接槽34,第一插接槽33与第二插接槽34的深度均为第一加强宽度的四分之一。第一插接槽33与第二插接槽34相互插接配合。第一插接槽33的侧壁对第二加强板32进行抵接限位,第二插接槽34的侧壁对第一加强板31进行抵接限位,从而提高了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的连接强度。

钢板组件3还包括焊接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顶部的第四加强板35以及焊接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底部的第五加强板36。通过第四加强板35、第五加强板36与第一加强板31及第二加强板32的焊接,提高了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的连接强度。

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连接处的两侧安装有垫块6,垫块6与第一加强板31及第二加强板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垫块6的上表面与第一加强板31及第二加强板32的下表面相抵接,垫块6的下表面与第一加强板31及第二加强板32的上表面相抵接。

参照图3,第四加强板35与第五加强板36上均开设有大量的通孔37,在对支撑柱4进行浇筑时,流动的混凝土可从经过通孔37填满第四加强板35及五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31及第二加强板32的间隙内,以保证钢板组件3的结构强度良好。

参照图1与附图4,第三加强板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51,第四加强板35、第五加强板36的两侧均嵌设于安装槽51内,通过安装槽51的侧壁与第四加强板35及第五加强板36的抵接支撑,提高了第四加强板35与第五加强板36安装的稳定性。

安装时,先将钢筋2穿设于支撑座1的中部,再将钢板组件3安装于钢筋2上,再将第三加强板5安装于支撑槽11内,并使第四加强板35、第五加强板36嵌设于安装槽51内,再进行支撑柱4的浇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支撑座1埋设于地面以下,增大了混凝土支撑柱4加固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对支撑柱4进行支撑,提高了混凝土支撑柱4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的设置,对支撑柱4内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4内部的刚度,从而提高了支撑柱4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的相互插接,也保证了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支撑柱4加固结构的可靠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