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7841发布日期:2020-05-08 14:4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防洪减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



背景技术:

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国际现有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绿色屋顶雨水滞蓄利用技术和蓝屋顶技术。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适用于较为集中的住宅区和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主要由集雨区、输水系统、截污净化系统、储存系统以及配水系统组成,其原理主要为利用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收集雨水,再对雨水进行处理回用,从而达到滞蓄雨水、净化雨水、回用雨水的目的。绿色屋面雨水滞蓄利用技术是在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屋面绿化系统。绿色屋面的结构一般自上而下分为植被层、种植土壤、基质层、过滤层、蓄排水盘、保湿毯、屋顶结构。绿色屋面有削减洪峰流量和净化水质的潜能,可作为雨水处理环节的预处理单元。在实际运用与推广中,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应用需要修建相应容积蓄水池,存在着:在高密度开发地区推广受限、前期经济成本高等问题;绿色屋顶对建筑荷载及屋面防水层有着较高的要求,且种植技术难度大、后期维护管理费用高,在城市内涝严重的老旧城区推广难度较大。蓝屋顶是指在屋顶上采用各种限流措施,如提高排水口高度、设量限流孔、溢流堪等措施对屋顶雨水径流临时滞留或对少量雨水进行暂时储存,从而延缓层面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管道的时间,降低雨水的尖峰径流量,延长雨水的下渗时间。蓝屋顶可以与屋顶与地面间的转输设施以及地面的收集或者下掺系统相结合。转输设施主要是指落水管,收集设施是指蓄水池或者集水箱,而下渗系统主要是高位花坛、草坪等可渗透性绿地。当前大部分的屋顶降雨时,雨水降落到屋面后,汇流至屋顶雨水口进入雨落管,再由雨落管迸入市政排水管网或直接排放至地面,加大市政管网雨峰排水压力,导致部分市政管网超载、管网溢流、合流制溢污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排水方式是不可控的。而蓝屋顶主要是采用一系列的限流措施或存储措施实现屋面雨水的可控排放或暂时存储,从而减少屋面雨水对市政管网等产生的压力。

中国专利文献cn204753988u公开了一种用于屋顶雨水口滞蓄控排雨水的装置,包括女儿墙、雨水口、穿孔挡板和护网。该装置通过控制穿孔挡板上小孔的尺寸、数目和穿孔挡板高度来控制雨水最大出流量不超过2l/s。但是,由于该装置中护网为一平面结构,竖直环绕在穿孔挡板外周,当屋顶雨水滞蓄量较大,发生溢流时,雨水中的固态漂浮物会直接越过防护网而阻塞设施开孔,进而影响滞蓄效果,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当屋顶雨水滞蓄量较大,发生溢流时,雨水中的固态漂浮物会直接越过防护网而阻塞雨水口,进而影响滞蓄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包括:

女儿墙,女儿墙的墙根处设有雨水口;

滞蓄结构,围设在雨水口的入口处,滞蓄结构上成型有允许屋顶雨水通过的孔道;

护网,设于滞蓄结构外围,且护网的上部设有一朝向远离滞蓄结构的方向延伸的阻挡部。

优选的是,护网还包括设于阻挡部下方的主体部,阻挡部和主体部的夹角为90°~180°。

优选的是,阻挡部和主体部的夹角为135°。

优选的是,主体部和阻挡部均为弧面。

优选的是,主体部沿弯曲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一用于与女儿墙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的是,滞蓄结构包括设于雨水口的入口处的一对支架和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的挡板,孔道成型在挡板上。

优选的是,滞蓄结构包括设于雨水口的入口处的一对支架和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的挡板,孔道成型在挡板上。

优选的是,女儿墙的高度不低于300mm。

优选的是,雨水口的高度为50~100mm,宽度为50~200mm。

优选的是,护网的孔径为10~30mm,高度不低于16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护网上部设有朝向远离滞蓄结构的方向延伸的阻挡部,当屋顶滞蓄雨水高度低于护网高度时,雨水中的固态漂浮物会在护网处堆积,当屋顶雨水继续上升至高于护网高度时,堆积在护网处的固态漂浮物会由于倾斜的阻挡部阻挡,很难随雨水直接溢流流向滞蓄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固态漂浮物在雨量过大时易越过防护网而阻塞滞蓄设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阻挡部和主体部的夹角为90°~180°。这样既能保证滞蓄效果的同时,还有效阻止了雨水中的固态漂浮物对雨水口的阻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在屋顶雨水口处的应用实例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护网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主体部和阻挡部的立面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支架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挡板的第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挡板的第二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挡板的第三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女儿墙;2、雨水口;3、滞蓄结构;4、护网;5、主体部;6、阻挡部;7、连接部;8、挡板;9、支架;10、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女儿墙1,高度不低于300mm,所述女儿墙1的墙根处设有雨水口2,本实施例中雨水口2成型在女儿墙的下部中央位置,雨水口的高度为50~100mm,宽度为50~200mm。滞蓄结构3,围设在所述雨水口2的入口处,滞蓄结构3的有效面积不小于雨水口2的入口的面积,以保证屋顶的雨水均经滞蓄结构3进入雨水口;所述滞蓄结构3上成型有允许屋顶雨水通过的孔道10,孔道10的有效面积小于雨水口2的入口的面积,以减缓雨水流入雨水口的速度,起到对雨水的滞蓄作用。护网4,设于所述滞蓄结构3外围,至少覆盖滞蓄结构3上的孔道10,护网4的孔径为10~30mm,高度不低于160mm,且所述护网4的上部设有一朝向远离所述滞蓄结构3的方向延伸的阻挡部6。

上述屋顶雨水口滞蓄装置,所述护网4还包括设于所述阻挡部6下方的主体部5,主体部5垂直于地面,高120mm,宽668mm;阻挡部6立面展开高57mm,宽668mm。所述阻挡部6和所述主体部5的夹角为90°~180°,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6和所述主体部5的夹角为135°。所述主体部5和所述阻挡部6均为弧面,所述主体部5沿弯曲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一用于与所述女儿墙1连接的连接部7,主体部5通过两侧的连接部7,以162°圆心角环绕于滞蓄结构3外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护网4为一平面结构,当屋顶雨水高度低于护网4高度时,雨水中的固态漂浮物会在护网4处堆积,尤其是在主体部5和阻挡部6的连接处堆积较多;当屋顶雨水继续上升至高于护网4高度时,堆积在护网4的主体部5和阻挡部6的连接处的固态漂浮物会被倾斜的阻挡部6阻挡,很难从中随雨水流向滞蓄结构3,有效地解决了固态漂浮物越过护网4而阻塞雨水口2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滞蓄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雨水口2的入口处的一对支架9和安装在一对所述支架9之间的挡板8,所述孔道10成型在所述挡板8上,所述孔道10为若干个,设于所述挡板8的中部和下部。所述女儿墙1的高度为340mm,雨水口2的高度为70mm,宽度为150mm,支架9分别位于雨水口2两侧20mm处,与女儿墙紧贴面宽50mm、高100mm,所述支架9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雨水口2两侧,所述挡板8通过螺丝钉与支架9连接。挡板8高100mm,宽270mm,如图7所示,孔道10为两个矩形孔,分别位于挡板8底部与距挡板8底部50mm处,高3mm,宽60mm,具有分级调节的功能,能最大限度的滞蓄降雨量较小的降雨场次,适用于大部分单次降雨量小于50mm、多为短历时降雨、雨峰尖瘦的北方地区。护网4左侧距支架9的距离为100mm,右侧距支架9的距离为100mm。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均匀设置在挡板8底部的均匀分布的圆形孔道10,本实施例提供的孔道10可以实现在不更换挡板8的情况下,随着屋顶积水量变化自动调节雨水的最大流出量。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孔道10为矩形孔,位于挡板8底部,高6mm,宽60mm,可与绿色屋顶串联使用,最大限度的涵养雨水,提高滞蓄效果;还可以如图6所示,孔道10为矩形孔,位于挡板8中部,宽6mm,高80mm,其出流量随雨水滞蓄高度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自调节功能,可适用大部分单次降雨量大于50mm、多为长历时降雨、雨峰滞后的南方地区。

三种孔道10的最大出流量均为0.3l/s。当屋顶雨水滞蓄量大于挡板8高度时,多余雨水通过挡板8溢流至雨水口2,可防止屋面因水量太多而产生漏水及荷载太大而导致房屋崩塌等危险。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