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需要,要想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快速、高质、低成本的顺利建设,就是要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木结构,逐渐发展成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现有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所有梁与楼板面都是现场支模浇筑形成的,现场浇筑施工繁琐,导致传统施工使用人员数量多,施工时需要支撑附件及耗材量大,致使很大一部分建筑成本使用在了人员及支撑耗材上了。
现有的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存在稳固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具有稳固性较好且便于安装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楼板,所述楼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梁柱固定座,所述第一梁柱固定座的内部插接有梁柱,所述梁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梁柱固定座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梁柱固定座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孔。
为了使得提高梁柱与楼板之间的稳固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楼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支撑柱远离连接板的一端插接在楼板的内部。
为了使得便于安装,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梁柱固定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梁柱固定座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楼板的下表面。
为了使得提高本装置的稳固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远离第一梁柱固定座的一端与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楼板通过插杆与第一横板固定连接。
为了使得梁柱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柱的一端插接在固定孔的内部。
为了使得对第二梁柱固定座一侧进行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楼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形状为矩形。
为了使得便于安装梁柱,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柱固定座,所述第二梁柱固定座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横板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楼板、第一梁柱固定座、梁柱、连接板、支撑柱、第一斜板和第一横板,在安装时,通过将第一梁柱固定座套在梁柱的顶端,连接板和支撑柱能够使得梁柱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斜板与横板之间形成三角形,横板通过插杆与楼板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梁柱固定座与楼板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从而达到本装置稳固性较好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梁柱固定座、第二横板、第二斜板和连接孔,将上一层的梁柱放置在第二梁柱固定座的内部能够对上一层梁柱进行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梁柱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楼板;2、第一梁柱固定座;3、梁柱;4、连接板;5、支撑柱;6、第一斜板;7、第一横板;8、圆形孔;9、固定孔;10、顶板;11、第二梁柱固定座;12、第二横板;13、第二斜板;1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楼板1,楼板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梁柱固定座2,第一梁柱固定座2的内部插接有梁柱3,梁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上表面插接有支撑柱5,第一梁柱固定座2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6,第一梁柱固定座2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7,第一横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孔8。
本实施方案中:在安装时,通过将第一梁柱固定座2套在梁柱3的顶端,连接板4和支撑柱5能够使得梁柱3与楼板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第一斜板6与第一横板7之间形成三角形,第一横板7通过插杆与楼板1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梁柱固定座2与楼板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从而达到本装置稳固性较好的目的。
具体的,楼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插孔,支撑柱5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插接在楼板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将支撑柱5插接在插孔内,能够使得楼板1与梁柱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的,第一梁柱固定座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梁柱固定座2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楼板1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梁柱固定座2起到固定梁柱3的作用,便于工作人员安装。
具体的,第一斜板6远离第一梁柱固定座2的一端与第一横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楼板1通过插杆与第一横板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板6与第一横板7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能够增加其稳固性。
具体的,连接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9,支撑柱5的一端插接在固定孔9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5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且能够使得梁柱3与楼板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的,楼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的形状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顶板10起到便于连接和固定第二梁柱固定座11的作用。
具体的,顶板10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梁柱固定座11,第二梁柱固定座11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2,第二横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板13,第二横板12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14。
本实施例中:将上一层的梁柱3放置在第二梁柱固定座11的内部能够对上一层梁柱3进行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安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安装时,通过将第一梁柱固定座2套在梁柱3的顶端,连接板4和支撑柱5能够使得梁柱3与楼板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第一斜板6与第一横板7之间形成三角形,第一横板7通过插杆与楼板1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梁柱固定座2与楼板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从而达到本装置稳固性较好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